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首个吟诵学会成立 让更多人感受汉诗文之美
2016年03月25日 11:27:34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朱尹莹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诗词文赋是一种注重声音含义的语言艺术,通过吟诵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创作就有“先吟后录”的习惯,因此我们说“吟诗作画”,但在西学东渐之时,这种汉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渐渐远离了我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学大家开始提醒关注这种读书方式在汉文化经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呼吁传承推广。在宁波,也有国学爱好者默默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就在昨日,宁波市首个吟诵学会在海曙成立。今后,这些吟诵与国学教育爱好者,将努力把吟诵这种读书方式送入学校、社区。

  “中华吟诵”正在申遗

  吟诵,即吟咏诵读。吟,即小声哼念;咏,即咏唱,将声音拉长,并以旋律美化之;诵,即对字词音调有节制地念出其抑扬声调和徐缓节奏。古人在展读一篇诗文时,往往夹吟夹诵,而咏唱歌诗是更高级别的诗歌展读形式。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展和丰富。诗词吟唱,更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吟诵”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据悉,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有群人对传统吟诵进行抢救性保护

  宁波首个吟诵学会会长马颖会2012年开始接触到吟诵这一濒临失传的中华传统文化。从2013年起,她和她的伙伴便全身心投入到传统吟诵文化的抢救、恢复和推广之中。他们自费赴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中华吟诵”,在中华吟诵协会的指导和东南书画院的帮助下,对濒临消失的宁波地区传统吟诵进行抢救性保护。

  马颖会介绍说,在诗词文赋中,语言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其变化,优雅而自然。情感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吟诵出来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过去的三年间,马颖会已带领志愿者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到宁波地区70岁以上懂得吟诵的老先生数十位,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吟诵进行了采录,采录对象包括已驾鹤西去的百岁老人蒋思豫老先生、文化名人沈元魁、贺圣谟、季学源、谢君度、谢品群、张如安先生等。目前已经采集到宝贵视频、音频资料达600多分钟。

  但是,由于近百年来古今文化出现的断层,吟诵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目前全国预计只有几千位读过私塾旧学的老人还会一些吟诵,他们散落民间,年纪最小的也已是年逾古稀,抢救工作刻不容缓。提起这事,马颖会忧心如焚,发出如下呼吁:如果您身边有上过私塾或有家学传承的老先生,或者有相关信息,请与他们联系,他们将组织专业团队,前往老先生家开展专业的采访、录像工作,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整理研究,将宁波乃至江浙一带的传统地方方言吟诵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让更多的人感受汉诗文之美

  提到学会成立后的工作安排,马颖会说:目前学会第一批的50多位会员,将是今后传播吟诵文化的种子。学会将通过专业讲座、读书会、吟诵沙龙、吟诵进课堂、社区吟诵展演等多种形式,做好相关传承、学习和推广工作。并联合国内优质吟诵和国学教育资源,承担起吟诵教师培训任务,把吟诵重新引入课堂,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领域,让校园重现书声琅琅的生命气象。

  根据学会的安排,他们将邀请宁波古诗词研究专家、有代表性的吟诵老先生和吟诵爱好者,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沙龙活动,通过这种口耳相传的传统学习方式,保证传统吟诵传承的完整性,为作为宁波活态的地方文化的延续做出贡献。

  关于吟诵及国学教育讲座,学会将邀请更多吟诵和国学教育界的名家做公益讲座,必要时组织集中系统性课程讲授。在读书会方面,结合已经成立的论语汇浙江分群线下读书活动,推广和学习经典吟诵。他们也将走进学校,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承担起师资培训任务。并配合各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吟诵的推广工作,使之现代化,重新回归中国人的生活,创造中国特色的新音乐、新诗文、新教育。

标签: 诗词 吟诵学会 宁波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