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75年不离不弃 最美嫂子要和“傻姑子”相伴到老
2016年03月25日 14:27:56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叶欣 吴立库/文 雷宁/图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一个是小嫂子,聪慧过人,勤劳能干;

  一个是小姑子,智力低下,无法自理。

  陶梅韵、潘和翠这两个原本毫无瓜葛的女人,却因75年前的一桩婚姻,紧紧拽在了一起。虽然她们只是姑嫂,但情同姐妹,更胜似“母女”。数十年如一日,陶梅韵用无微不至的关爱,为智力低下的潘和翠,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卧龙山下,虎迹溪畔,数千名畲汉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和睦相处。

  从丽水市区出发,沿绕城公路往西,穿过一条条林荫大道,约40分钟的车程,一座既具乡土风情又富现代气息的村庄,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莲都区老竹畲族镇陶村。

  村庄青山叠翠,山林葱郁,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勾勒出一幅“青山脚下门前水,绿水岸边楼后山”的优美画卷。

  漫步村中,“陶梅韵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傻姑子’”的感人事迹,随处可闻,被村民口口相传。

  村庄南面一角,两间结构简单的土屋,格外显眼。

  屋前,85岁的小姑子潘和翠手拄拐杖,倚门而坐,惬意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旁边不远处,89岁的嫂子陶梅韵一边洗菜,一边不时扭过头来,留心着她的动静,深怕她脱离自己的视线。

  这一幕,仿佛把人们的记忆,带回了75年前的那个春天: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不同的是,当初的两名花季少女,如今早已头发斑白,在潘和翠手中,也多了根拐杖。

  14岁的小嫂子

  承诺一生照顾“傻姑子”

  1941年,刚满14岁的陶梅韵,来到同村的潘和平家中,做起了他的媳妇。

  那时的潘家,可谓是穷困潦倒。潘和平有个妹妹,在陶梅韵嫁入潘家前,就已经“傻”了。而在兄妹俩幼年时,父亲早逝,留下母亲、奶奶和他们相依为命。

  由于家里没有顶梁柱,潘家四口的生活可谓是举步维艰,常常揭不开锅。不久后,深感无奈的母亲,被迫改嫁他村,以此换取些许财物,来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需求。

  陶梅韵的到来,无疑让这个几近破碎的家,再次燃起了希望。她至今依稀记得,踏入潘家的第一天,全家人都乐开了花儿。无论是丈夫潘和平,还是年迈的奶奶,甚至是那个比她小4岁的“傻姑子”,都早早等候在门外,迎接她的到来。

  也是在那天,陶梅韵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承诺:照顾小姑子潘和翠。

  “那天晚上,奶奶把我叫到跟前,拉着我的手说,无论今后怎样,一定要照顾好小姑子,要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她,当时我啥也没想,就点头答应了。”陶梅韵回忆道。

  陶梅韵说,其实小姑子潘和翠原本并不傻,幼年的时候,聪明伶俐,十分招人疼爱。然而,造化弄人,就在潘和翠7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彻底“毁”了她的一生。

  一天,从外面玩耍回到家中,潘和翠就突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一向心疼妹妹的潘和平更是急坏了,连夜背着她赶往镇上找医生看病,结果被诊断为脑膜炎。

  “这一病症,说轻不轻,说重也不重,只要治疗及时,痊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几经治疗后,潘和翠的烧是退了,但人却“傻”了,智力低下。“到10多岁时,智力水平仍跟3岁的幼童一样,只能咿呀咿呀地讲几句简单的话,脸上表情更是木讷。”从此,她从聪慧伶俐的小女孩变成不懂世事的“傻姑娘”。

  而照顾这个小姑子的重担,就落到了陶梅韵肩上。

  “从我答应奶奶那天起,我就把这事记在心上了,她是我的亲人,我要一辈子照顾她。”话语中,满是沉甸甸的情谊。

  “三年困难时期”

  没让“傻姑子”挨过饿

  潘和翠的命运,似乎从童年开始,就注定了不幸,但她又很幸运,因为有一位好嫂子。

  在其他人眼里,潘和翠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傻姑娘”,她所能做的“活儿”,就是在兄嫂上山砍柴时,跟在他们身后拾柴;或在家里拿起扫帚,“象征性地扫地”,而梳头、洗澡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基本技能,她都不具备。

  作为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她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肆无忌惮地在村里拉开嗓子,唱着走调的歌曲。许多美好生活也与她失之交臂,没有朋友,没人上门提亲,甚至,常常遭到一些调皮孩子的“欺负”:她捆好的柴火,他们来拆掉;她再捆好,他们再拆掉……她气不过,急得大叫,“我告诉我嫂嫂去!”而当嫂子看见这一幕时,总是偷偷抹泪,她心疼小姑子,便一路追赶这群孩子,“不管他们是同村还是邻村,我都要追到他们家里,让他们的父母好好管教管教。”

  面对这样的小姑子,陶梅韵没有嫌弃,而是把她视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疼爱有加。“她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干净、什么叫漂亮,但每天不管有多忙,我都会把她整理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洁洁,在我眼里,她比普通人更需要呵护。”

  也正因如此,每天给小姑子洗脸、梳头、喂饭、清理大小便,隔三差五给她洗头、擦洗身子,这些事,她一样都没有落下。

  奶奶去世后,照顾潘和翠的重任,更是全部落在陶梅韵的身上。“丈夫养家糊口,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这个嫂子不照顾小姑子,谁照顾呢?”她说。

  可是,要真正照顾好这个小姑子,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儿。

  成家后,陶梅韵的四个孩子先后出生,一方面是孩子们需要她的呵护,另一方面是小姑子离不开她的关爱,这些都让她忙得够呛。

  而最让她难忘的时光,就是上世纪的“三年困难时期”。

  1959年至1961年,因自然灾害,许多地方大闹饥荒,人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尽管缺粮食,但她没挨过饿。”陶梅韵坚定地说,为填饱家人肚子,她和丈夫带着孩子到处挖野菜、采野果。“那个时候,小姑子胃口好,饭量也大,每次吃饭,大家都是先让她吃够、吃饱。”

  如今回想起来,陶梅韵不禁感叹:一路走来,太多的不容易。

  “但不管再穷再苦,我都会尽最大努力,不让小姑子受苦受累。”陶梅韵说,这不仅是她和丈夫最大的心愿,也是作为一名嫂子应尽的职责。

  在她眼里,小姑子就像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那么“顽皮”、不让人省心。

  “你必须时刻看牢她,稍有不注意,她就会惹事儿,不是摔着了就是走丢了……”这些年来,就有这么一件事,在她的脑海中尤为深刻,至今说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有一次,家里为了灭鼠,用番薯拌着毒鼠药放在墙角,然后,谁也没有注意这事,便各自忙活去了。回到家时,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幕,差点让她“吓破了胆”:“小姑子正从墙角拿起番薯,打算往嘴里送……”

  这可不得了,陶梅韵立马上前,一把夺下她手中的“毒番薯”,而此时的潘和翠却不依不饶,大声嚷着“我喜欢吃,我喜欢吃”。由于当时家中已无番薯,她只好到邻居家,借回七八根番薯,给她解馋。

  看着小姑子狼吞虎咽的样子,一旁的陶梅韵,却偷偷抹着眼泪,心里暗暗自责,觉得自己太大意,没有照顾好她。

  从那以后,陶梅韵走到哪儿,就把小姑子带到哪,不让她离开自己半步。

  75年不离不弃

  最美嫂子誓与“傻姑子”相伴到老

  多年来,陶梅韵的一言一行,传遍了三乡五里。

  世代与潘家为邻的周先生说:“从潘和翠10岁起,嫂子陶梅韵就替她操心,到现在还得替她操心,简直比亲娘都亲,真是不容易啊。”

  村民刘大伯称赞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陶梅韵虽是个平凡的农家妇女,她却用行动谱写了人间大爱,了不起。”

  “什么是仁爱,75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一个‘傻姑子’,这就是仁爱,陶梅韵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村民王女士感叹道。

  更有不少村民感慨说,陶村以前也不乏打骂公婆、兄弟反目的现象,但现在村里很和谐,婆媳生气、妯娌吵架的事情少有发生。

  “为啥?”

  “陶梅韵照顾‘傻姑子’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人家对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能做到这样,如果还为一点小事吵架,你好意思?”嫁入陶村9年的张女士说。

  2000年,潘和平离世,陶梅韵就成了小姑子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认得”的人。其他人在她眼里,“男的都是表哥,女的都是表嫂”。

  如今,陶梅韵已是89岁高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听力也明显衰退。唯一不变的是,那份随岁月渐长的浓浓的亲情——陶梅韵始终信守誓言,不忘初心,无怨无悔地温暖着小姑子。而潘和翠对嫂子,也越来越依赖。只要一会儿不见她,她就像孩子般着急,“我的嫂嫂呢,我的嫂嫂去哪儿了。”

  每天早上,她一如既往叫小姑子起床,帮她整理床铺;每天晚上,习惯性给小姑子洗脚,因为“脚暖了才能睡好觉”。

  潘和翠早年因风湿性关节炎,她的手指,慢慢地向内凹进呈弯曲状,关节逐渐僵硬难以活动。“连自己吃饭,都非常勉强,剪不了指甲,拧不干毛巾,其余生活上的事情,对她而言,更是难如登天。”现在,85岁的她,脑退化更加明显,不仅生活能力低下,而且时常疯言疯语。有的时候,她会莫名地想哥哥,突然起身冲出家门,满村乱跑,嚷着找“哥哥”,每每这时候,陶梅韵只好静静地追在其身后。

  曾经有人建议陶梅韵,干脆把潘和翠送去敬老院,这样,她的老年生活,也可以“过得清闲些”。只不过,这个提议,立马遭到了她的拒绝,因为让小姑子一个人面对生活,“是她绝对不能同意的事”。

  “不过,如果敬老院能将我们俩都接纳了,我可以继续给她喂饭、照看她,那还是可以考虑的,毕竟我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说到这里,陶梅韵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事实上,陶梅韵的女儿们曾多次提出,让她和姑姑一起到城里安度晚年。她总是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其实,她们心里很明白,母亲是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

  然而,陶梅韵在2014年10月的一次中风后,却不得不妥协了:她和小姑子被二女儿潘公式红接到了丽水市区的家中。“一开始,岳母怎么也不同意,我说,如果想要好好照顾姑姑,就让她和我们一起到城里,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医疗条件也好,她这才勉强答应。”二女婿王良光解释道。

  在老竹,陶梅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嫂子”,而这段凄美动人的“嫂姑”情缘,也仍在延续中。

  凭着这份情比金坚的信念,陶梅韵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

  “我俩相伴75年了,但我觉得还不够。现在的日子,得按天来算,所以,哪怕只多一天,我也知足。”陶梅韵满眼怜爱地看着身边这个“傻傻”的小姑子,意味深长地说。

标签: 陪伴 嫂子 小姑子 责任编辑: 冯一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