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及治水治气治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湖州的特色和品牌。昨天,我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暨治水治气治矿工作推进会,部署今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治水、治气、治矿工作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主要目标:围绕高质量承担好国家赋予试点任务的重要使命,彰显品牌优势、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
1、确保首部地方性法律落地生根
待我市首部地方性法律《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颁布后,做好任务分解,强化跟踪督查,确保《条例》落地生根、执行到位。
梳理建立具有国家、行业、地方特色和标准的导向目录,制修订10项以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市级标准。同时,开展县区、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2、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实施“生态+”行动计划,促进经济生态化,培育发展四大千亿级重点主导产业,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依托湖州自然禀赋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的“原生态经济”,推动“资源便资产”,促进生态经济化。
3、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
制定并组织实施2016年湖州市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方案,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广泛汇聚生态共识。全力支持安吉县创建“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
“五水共治”续写新篇章
主要目标:以水质持续改善为核心,突出清淤、截污“两大重点”。围绕“坚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提高水体质量,确保消灭县控劣V类和V类水质断面,市控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5%以上,奋力再夺“大禹鼎”。
主要任务:全市完成河湖清淤、航道疏浚、管道清淤1800万方以上,清理的淤(污)泥100%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面提升东部水域和城镇区域水质,每个县区重点打造10条以上示范性生态河道、两个以上水文化特色工程项目。
东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南郊风景区整体规划,将总计28.3公里长的导流港西岸市本级段,打造成为一条集防洪、交通、休闲、观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
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两项工程力争在今年主汛前基本建成;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两项工程力争在明年主汛前基本建成。
拆除温室龟鳖养殖大棚150万平方米,南浔区拆除面积不低于70万平方米,德清县、吴兴区温室龟鳖养殖全面清零。
河长履职考核加强,对履职不到位造成水质严重反弹、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实行一票否决,严肃问责。
大气污染防治“补齐短板”
主要目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有效提升,PM2.5下降幅度超全省平均水平,下降至54微克/立方米,省定四年降值任务三年完成,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主要任务:“治扬尘”方面,中心城区主干道20小时保洁,重点健全中心城区道路渣土、砂石运输车“本地化、公司化、专业化”管理模式。重点强化监管、对运输车进入城区要定路口、定线路、定时间、定标准,彻底解决市区运输车辆无序、失管现象。
“治废烟”方面,重点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工作,全市热负荷在100蒸吨/小时以上的工业园区,6月底前70%以上、年底前90%以上要实现集中供热;全市基本完成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任务,从根源上杜绝“黑烟囱”;加大对违规售卖和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巡查。
“治尾气”方面,重点扩大黄标车淘汰战果,做好自用黄标车“清库扫尾”、营运黄标车“补助更新”、机关黄标车“车改淘汰”,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淘汰任务。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16.7%以上,6月底前营运客车、出租车和城市公交车中节能环保型车辆比例分别达到18%、85%和75%。
矿山治理减点控量转型
主要目标:围绕保护优先,生态修复的根本原则,走生态建矿、美丽矿山发展之路,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提供范本和经验。
主要任务:全面按照《湖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严把关口、严格程序、严守纪律、控好开采总量,全面规范采矿权设置和出让工作。严格规范各类涉矿工程项目审批监管,杜绝“体外循环”。
全力开展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对开采区、加工区、矿山码头实行全链条绿色建设;全面完成28座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探索发展新型墙材项目试点,加大矿山淤泥转化应用力度,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打击偷挖盗采行为,打击偷设无矿山加工机组行为,打击违规涉矿工程建设行为,促进矿业发展全面步入规划化的轨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