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探访绍兴最后的补缸者——
老匠人弹奏“缸的琴”
2016年03月29日 06:01: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马可远

   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马可远 通讯员何雯)春日午后,绍兴东浦镇老街,一条蜿蜒的河流沿街缓缓淌过,叮咚声从一间小店铺中传出,清脆间伴着韵律。闻声推门而进,店铺后门有个小院,院中堆满了缸,黛色的空缸在阳光映衬下,微微散出点青色。原来,店主上周买了一批老酒缸,邀请补缸匠汤嘉根为缸做体检。

  旧时,绍兴传统产业为酿酒、酱油及腌制食品和印染这三大行业。而它们都离不开缸——酒缸、酱缸及染缸。而在民间生活中,绍兴农村家家户户也离不开缸,水缸、酒缸、咸菜缸等。可缸容易坏,于是补缸匠就产生了。他们身怀绝技,风餐露宿,四处为家,规模最大时达到两三千人,占据全国补缸业半壁江山。

  今年67岁的汤嘉根,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他坐在院子中,先是仔细观察整个酒坛,接着用小铁锤敲打酒坛寻找裂缝。

  补缸是门技术活,听力和视力要好,通过敲击找裂缝时,得分辨得出声音的差别,以此初步确认是否有裂缝。铁器碰撞酒坛,发出“叮当、叮当”的清脆响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异常悦耳,如同一曲美妙的琴音。

  不一会儿功夫,一条隐秘的裂缝被找到了。找到裂缝,就要开始补缸。老汤见我们到来,特意展示了老手艺绝活:铁砂补缸。

  只见他一手拿铁锤,一手拿铁锥,小心翼翼地在裂缝两旁凿两个小洞。接着,抽出一根细长的铁条,用小铁锥将铁条打出两个钩做成一个铁襻。老汤的小铁锤属于私人定制物品。形状类似贝壳,铁锤一面锋利一面厚重,侧面有两个鼓包,每个面都有自己的作用。靠着这把神奇的铁锤,老汤快速在两个小洞之间串上铁襻,这样缸的裂缝就得以收紧、固定。

  接着,老汤又用小斧头在缸的裂缝处凿一条钩,将铁砂伴着盐水填补于裂缝处。铁砂一定要用生铁,与盐水混合后快速生锈,生锈后会膨胀堵住裂缝,这样缸就不会漏水。不过用铁砂费时费力,生铁砂在市场上也难寻踪影,一般都用树脂替代。“用树脂省力,不过太阳一晒容易氧化,到时又漏了。”老汤摆摆手,在他心中,这类速成品不如铁砂牢靠。

  老汤的补缸生活,要从13岁说起,还是少年的他进入绍兴当地一个酒厂开始学这门手艺。补缸匠待遇比较高,一天工作有5毛钱收入,而如果在生产队干活,一个壮年劳动力一天也挣不到这个钱。这种好职业,报名的人自然也多。当时,由于队伍庞大,酒厂还成立了专门的补缸社。

  后来,随着一些酿酒厂减产停产,老汤跟着失业了。厂里失去的“饭碗“,他却在街坊找到了。那时,绍兴农村家家户户离不开缸甏,因此补缸匠不可或缺。于是,在农村,隔三岔五能看到修缸的师傅,挑着简单的工具,行走在大街小巷,一路喊着“修缸”。

  补缸行头为一把小铁锤、一枚铁锥、一个斧头再加若干铁砂和铁条,几样工具装进一个小袋子里,便可出门招揽生意。1967年,老汤与几十名补缸匠,带上补缸工具踏上了征途,前往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补缸,一干就是20年。

  “现在家里酿酒少了,酱油以及腌制食品还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在中部地区主要为酱品厂修缸。”除了逢年过节,老汤很少回家。

  后来,他们回到故乡,开始为酒厂补缸,闲来无事,也为街坊邻居补缸。只不过,家家户户早已通上了自来水,农村用水缸的风俗成为过去时。村民条件好了,家里的腌菜缸一旦坏了,也宁愿重新买一个,只有少数老人还信奉着“修修补补又三年”的传统。还有一些喜爱收藏的人,会在家中摆弄几个旧缸。

  如今,绍兴黄酒集团三厂还有20多位像老汤那样的补缸匠,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以后缸坏了,估计也就换个新的了。”老汤说,大概等他们这批人都老去以后,补缸匠这个行业也将随之变成历史。

标签: 补缸 责任编辑: 杨静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