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张丽李攀通讯员龚晓)
3月29日,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传递到全省各地,引起了宣传、教育系统广大从业者的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去培养人……
一些地方害怕安全出问题而关闭了社会实践的大门,杭州却合力开辟了“第二课堂”,累计130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受到了滋养;
一些学校把升学率当成“好学校”的标准,衢州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孕育出了一个个“最美学子”;
一些学校检验学生德育水平的方式是考试,嘉兴实验小学将考场搬进模拟联合国少年大使课堂,着力培养“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学生。
在经验交流中,他们表达了同一个信念:如果德育教育是一艘摆渡心灵的船,那么各级政府和中小学便要当好这艘心灵航船的划桨人,把好航行方向,驶向光明未来。
杭州:“第二课堂”天地宽
杭州高级中学高一学生葛雪丹所写的有关“第二课堂”的文章,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共鸣。
“在课堂上,觉得郁达夫是一位感伤、颓废、忧郁‘范儿’的作家,直到走进杭州场官弄63号的‘风雨茅庐’,才知道他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严肃的生活态度,浓郁的爱国情感,斗争时的无畏无惧;读雷锋故事,觉得他就像一座高高的丰碑让人难以靠近,直到在雷锋纪念馆,触摸着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发现原来好事其实也是小事,小到普通人都能做到……”
“第二课堂”是杭州很多中小学生心目中的乐园。从2008年开始,杭州探索党委政府主导、学校动员引导,推出“第二课堂”计划,整合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场馆教育资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校外德育基地,并将此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成为以教授学科知识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
8年来,杭州的中小学生们凭券每年可免费参加至少5次“第二课堂”的活动,有1300万人次中小学生走入“第二课堂”。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上车,他们会主动让位;看到饭桌上的剩菜,他们会提出打包,做个“光盘侠”;等候地铁时,他们安静地排队。
“品德的养成需要环境的塑造,‘第二课堂’成为浇灌孩子心灵最好的养料。”杭州市文明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衢州:乡土之中育美德
祝黎昕、姜好,2011届毕业生,现为柯城区人民医院护士,衢州市“万少华团队”成员,多年坚持义务参与医治日军侵华细菌战烂脚病老人;
龚世华,2012届毕业生,因勇救落水妇女,荣获浙江省“美德学子”称号;
廖素萍,2010届毕业生,现为衢州市人民医院护士,因路救八旬老人,被大家称为“最美护士”;
徐辉,2014届毕业生,现为天津警官学院大二学生,2015年入选“九·三”阅兵“华南游击队”英模方队接受检阅,被记功授奖。
这一串闪光的名字,全部来自衢州高级中学的校友名录。
作为一所建校仅10年的高中,何以能涌现这么多品德高尚的学子,为“最美浙江”增添青春色彩?
“这与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坚持从乡土之中寻找德育富矿密不可分。”校长程卫东说。
在衢州高级中学,品德从来不局限于一间小小的课堂。阳春三月,学校组织文学社成员登“中国围棋发祥地”烂柯山、访古城遗迹,进行文学采风;清明时节,学校开展“游家乡、爱祖国”踏青活动,为抗金英雄徐徽言扫墓;金秋九月,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学唱《大同颂》,开展《论语》主题辩论大赛,参加祭孔大典,从儒家经典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侵华日军细菌战展览馆,邀请文史专家作专题讲座,让青年学生铭记苦难历史、树立图强之志,在实践中串起“知衢州、爱中华”的道德“链”。
“德”的种子一旦播撒,就会不断衍生。建校10年来,衢高师生曾多次参与各种爱心募捐,共募得爱心款50余万元,资助本校困难学生644名,帮扶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58人次。
嘉兴:百年老校国际范
锃亮的皮鞋、神气的领结、笔挺的西装……嘉兴市实验小学东校区报告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联合国少年大使新闻发布会”热闹举行。
10位曾远赴纽约、洛杉矶参与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的同学在主席台上一字排开,台下则是随时准备提问的各年级同学,一场精彩的对话逐渐展开。从美国到中国,从纽约到嘉兴,从联合国到校园,“中国与美国的差别”“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成为台上台下互动的焦点话题。
嘉兴市实验小学是南湖之畔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开创“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课程模式,着力培育学子的家国情怀、文明素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模拟联合国少年大使选修课便是其中的探索。
六年级一班的盛楠希曾“代表”刚果共和国出席模拟联合国大会,并带去了有关如何抵御营养不良的议题。经过培训,盛楠希和不少同学一样,开始关注起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培养起了民生情怀。
在如何发挥德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上,嘉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向婕颇有心得:学校一定要创造出贴近生活实践的课程,让孩子在快乐的实践中,体悟人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