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简政放权门槛降低,创新驱动活力迸发 杭州经济两翼齐振
2016年04月05日 12:10:12 来源: 人民网 王慧敏 方敏

   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 最新统计表明:2015年,杭州GDP增速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财政收入增幅也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杭州凭借“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两翼齐振,启动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在埋头发展之时,政府是当“店小二”,还是当“管家婆”?杭州的选择是:深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此举让企业切切实实尝到了“松绑”的甜头。2015年全市新设立企业62998户,同比增长17.6%,新增注册资本额达4529.45亿元,同比增长56.9%。

  为什么独有杭州能产生阿里巴巴这样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呢?与杭州的制度设计有关。发展特色产业、抓好创新平台,杭州以“两区”创建为龙头,使得一大批“互联网+”的产业集聚杭州,产生聚合效应。

  借助国家“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和智能制造,为杭州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2015年,杭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12.6亿元,增长9.8%,全市信息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不独如此,2015年,杭州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55.18亿元,增长34.8%,第三产业方面,完成投资4593.07亿元,增长14.3%,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95.2%。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引进重大项目决非易事。杭州又是如何做到的?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杭州的“得意之笔”。2015年,杭州向上级争取新增用地指标31000亩,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94.16亿元等,商请银行资金692.3亿元,已到位412.9亿元。除了加大政企银对接、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外,还通过“督查”手段,让一切措施落到实处。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必经之路。但现实中,仍有部分“低、小、散”企业固步自封,不想改进。怎么办?杭州以环境治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组合拳”,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浙商回归”。“十二五”时期,杭州吸引外资企业2308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年均增长10.3%。引进内资项目1.3万个,到位资金4700亿元,年增长18.5%。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900亿元,全省占比23%。

  杭州水晶运动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毅,从事跨境电商两年的销售额,就远远超过了父亲10年的传统贸易销售额。这则“儿子打败老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近年来杭州“调结构促转型”的成效。

  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杭州GDP总量突破万亿,增长10.2%,增速居浙江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38.75亿元,增长11%,增幅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结构也进一步优化:2015年,杭州三次产业结构为2.9∶38.9∶58.2,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给杭州带来这些变化的动因是什么?

  简政放权

  “店小二”取代“管家婆”

  走进杭州宁久微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子民拿出“新版”营业执照,给我们讲述其中变化:“以前去办贷款、工商税务年检,要拿的证照一大摞。现在,多张证照集合成一张营业执照,为我们企业省了很多麻烦。”王子民的这番感慨,缘于2015年杭州出台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将“多证合一”“就近登记”“一室多照”等9项新举措捏合在一起,企业办事成本大大降低。

  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在埋头发展之时,一旁的政府是当“店小二”,还是当“管家婆”?杭州的选择是:深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不管”有时比“管”更有效。目前,杭州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不再保留,市本级仅保留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跨行政区域项目及西湖风景区项目的审批管理权限。投资项目审批市、区两级扁平化管理已基本实现。

  杭州并没有就此止步:只要对企业良性发展构成束缚的,那就减、再减、再再减。“一份文件,值270个亿!”3月16日的座谈会上,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马晓晖笑言。2月26日,杭州专门出台了《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里面全是干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8个方面,企业切切实实尝到了“松绑”的甜头:这一揽子新政,惠企金额将达270亿元。

  “在企业面前,我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店小二’。”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杭州各级政府的原则是,企业“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三个“到”带来的实际成效是:2015年全市新设立企业62998户,同比增长17.6%;新增注册资本额达4529.45亿元,同比增长56.9%。

  创业创新

  “互联网+”启动发展“主引擎”

  马云神话,耳熟能详。可为什么独有杭州能产生马云呢?这恐怕还得从杭州的制度设计说起。发展特色产业、抓好创新平台,杭州以“两区”创建为龙头,使得一大批“互联网+”的产业集聚杭州,产生聚合效应。

  3月15日,记者走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的跨贸小镇,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跨境保税国际街区映入眼帘。在意大利馆,顾客李媛正在挑选原装进口的红酒,“现在动动手指,就能‘买遍全球’了。”2015年3月,杭州市获批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3个月后,杭州推出32条创新举措。目前,“六体系两平台”等一批管理制度和试点经验得到国务院肯定,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仅仅两个月后,杭州又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允许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即将在杭州呈现。借助国家“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和智能制造,正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3月17日,杭州下沙的娃哈哈第二生产基地内,许多身贴着“娃哈哈”标志的巨型机械手臂正在忙碌着:抓取、抬举、平移、放置……机械手臂将一箱箱饮料码放整齐,整个箱垛整齐划一,竟无丝毫偏差。四周除了几个设备监控人员,少有工人的身影。谈起“娃哈哈”,许多人先想到的还是饮料食品,其实它已在智能制造方面深耕很久。“按照1套机器人代替2个人工计算,每年可节省成本1000万元。”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未来已有规划:依托娃哈哈机电研究院,加快创新研究,未来工厂都将变成智能工厂。2015年,杭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12.6亿元,增长9.8%;全市信息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有效投资

  重大项目牵起“牛鼻子”

  2016年1月4日,杭州市城际铁路临安线项目现场,大型机械装备整齐排列,工人们整装待发,精神昂扬。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出口不畅、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加快有效投资成为现实需要。杭州突出项目带动,重点围绕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第三产业抓好投资。2015年,杭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同比增长12.2%,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引进重大项目绝非易事。杭州又是怎么做到的?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去年向上级争取新增用地指标31000亩,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94.16亿元等,商请银行资金692.3亿元,已到位412.9亿元。”杭州市发改委主任李玲说,杭州在强化土地和资金等核心要素保障方面着力甚多,除了加大政企银对接、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外,还通过“督查”手段,让一切措施落到实处。

  走进杭州市重点工程、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桐庐段的工程现场,除了施工工人在紧张工作外,还有督查小组的身影。该项目一落地,杭州相关部门就挂牌亮灯,督查督办等措施立即跟进。2016年全市成立15个重点工作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项目年终考核、行政奖励、重点项目立功竞赛等举措与督查工作同步推进。

  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西子航空二期……2015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55.18亿元,增长34.8%。第三产业方面,完成投资4593.07亿元,增长14.3%,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95.2%。

  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倒逼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必经之路。但现实中,仍有部分“低、小、散”企业固步自封,不想改进。怎么办?杭州以环境治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淳安县,水明如镜、碧波万顷,晨雾妖娆、树林苍翠……满眼的美景让人沉醉,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的千岛湖就在这里。

  在中植新能源汽车(淳安)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车间内,许多高科技设备排成长龙,几名工人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这是一家专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整车制造、市场推广和后市场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这家企业在淳安受到了高规格礼遇!与此同时,淳安10多年来婉拒了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项目。

  “高污染、高能耗的‘丑媳妇’,见不了我们这个‘公婆’。”淳安县环保局局长童友军说。环境的倒逼,让淳安始终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来。

  3月26日,2016年千岛湖乡村旅游推进年启动仪式在临岐镇举行。油菜花海、八卦茶园、十里长坪的美景让游客大呼过瘾。2012年至2014年,淳安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达68.77亿元,建成30个中心村、50个精品特色村、5个风情小镇。淳安农民从“因湖而贫”走上了“因湖而富”之路。

  实施“五水共治”,城区“污水零直排”和县(市)“全域可游泳”两大目标初步实现;“三改一拆”,2015年拆除违法建筑2058万平方米,为转型升级腾出了新空间;“五气共治”,主城区“无燃煤区”基本建成;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986家……近年来,杭州使出一系列“组合拳”,强力推进环境治理。2015年12月,随着半山电厂燃煤机组的关停,杭州成为一座没有钢铁生产企业、没有燃煤火电厂、没有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组合拳”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还吸引着更多的投资和“浙商回归”。“十二五”时期,杭州吸引外资企业2308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年均增长10.3%。引进内资项目1.3万个,到位资金4700亿元,年增长18.5%。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900亿元,全省占比23%。

标签: 简政放权|创新|经济 责任编辑: 石潇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