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让我们用鲜花填补你身体的空处——追记慈溪交警徐鉴华
2016年04月12日 05:10:1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04月12日讯 4月1日,慈溪浒山街道前应路与景观大道交叉口,鲜花满地、烛光点点。百余位民警、协辅警、当地群众在此低头默哀,缅怀故人。

  这位令人思念、尊敬的人叫徐鉴华,生前是慈溪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33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没有丰功伟绩,没有传奇故事,却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015年8月5日,在执行“治超”任务时,他被一辆超载货车撞倒并碾压,抢救无效,不幸牺牲。近日,徐鉴华被追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微风抚过城区中队206房间的窗台,人们回忆起关于徐鉴华的往事。

  “穿上了这身警服,就要认真做下去”

  带着保心丸,他是“拼命三郎”

  206,徐鉴华生前的办公室,至今还未另作他用。在中队协警潘科杰的记忆里,每天中午12时左右,这里就会飘出中药味。他知道,那是血糖高的徐鉴华又在喝药了。

  2007年进入中队,潘科杰跟着徐鉴华接处警,俨然一对“师徒”。

  “他总抢着在饭点接警,让年轻人先吃饭;他血糖高,每天两袋中药少不了,却跟小伙子干同样的活;他只要出发,至少接三四个任务……”2014年年度考核中,徐鉴华的接处警量排名中队第二:全年近3000起。此时,徐鉴华已年逾五十,常带着保心丸上岗,即将退居二线。

  “他总说‘穿上了这身警服,就要认真做下去’。”潘科杰说。

  2015年7月,组织决定,将徐鉴华安排到压力相对较轻的浒山街道交管站工作。他却闲不下来。

  得知街道已将“治超”排上日程,他找到街道综治办主任马岳校请缨:“‘治超’我有经验,一定积极配合!”

  嘴上说是“配合”,干起活来,徐鉴华却是主力。接连3次,他和马岳校来到路政大队工作人员张武权的办公室,商量方案。

  “时间定在晚上6时吧,那时进城的货车多。”“在前应路与景观大道的交叉口设卡好,那里路宽、视线好,不影响其他车通行。”“别忘了穿反光背心,安全第一。”他的建议,被一一采纳。

  留下的作战图中,红笔圈圈画画。这些显眼的标记,是设定的待查路段,也是徐鉴华始终为工作跃动的心。

  2015年8月5日下午6时许,张武权等人正安放警示锥筒、警示牌。这时,一辆装满石块的大货车,从杨梅大道自南向北驶来。

  “那车多半超载了。我去拦车,你们分工引导。”徐鉴华一紧腰带,便小跑上前……

  发动机轰鸣不止,群众高声呼叫,景观大道一片血泊。而徐鉴华,再也没有回来。

  4天后,他原本将赴厦门,探望怀孕的女儿。“他是只加班不请假的人,这次难得可以休假,人却走了。”城区中队副中队长孙茂说,徐鉴华要是不主动要求,这种执勤不会安排老同志。“老徐本可以不出这趟勤。”

  206房间里,徐鉴华的黑色T恤,仍搭在椅背上。“好像他还在,常会想起他忙碌的模样。”中队副指导员鲁鋆说。

  “工作的成就感,得靠自己找”

  普通民警,也能追求大事业

  年轻民警黄桢,已不再抱怨没有成就感。

  2011年4月,黄桢从派出所调入城区中队。没了破案的兴奋,多了工作的琐碎,当失落难以排解时,他推开了206的房门。

  “当交警没意思,明明依法办案,群众却不理解。”

  “得学会调整心态。”

  “没机会破大要案,找不到成就感。”

  “年轻人别泄气。工作的成就感,得靠自己找。”

  很快,在徐鉴华的指导下,黄桢破获了一起交通肇事案,收获了当交警的成就感。现在,黄桢成了岗位能手,他说:“师父说得对,我们的工作离群众最近。”

  徐鉴华不是队里最年长的,大家却都喊他“师父”。因他恪尽职守,也因他业务出色。

  2010年5月,慈溪南门大街发生一起单向事故,一辆路虎车撞到隔离栏,导致反光镜、车身等处损坏。徐鉴华抵达现场后,车主催他赶紧出事故鉴定报告。仔细勘查后,徐鉴华认为,车辆反光镜处刮痕的高度与隔离栏高度不符。根据视频,徐鉴华发现该车从附近一处地下车库驶出,并在车库一处墙体上发现明显的刮痕,其高度与路虎车车身痕迹相吻。车主见状,只得承认撞击隔离栏是为骗保。

  分析事故现场,侦破逃逸案件,解读法律法规……徐鉴华常与同事分享经验,为年轻民警指引寻找成就感的方向。

  2014年3月,在现场证据被破坏的前提下,他通过实地走访,帮助民警蔡炯侦破了电瓶车撞人逃逸案;2015年年初,慈溪国贸大厦附近发生车辆刮擦事故,事态升级,严重影响交通,他凭借调解技巧,帮助民警朱佰峰“解题”。

  “看看鉴华师父怎么做。”每当年轻人抱怨没有成就感时,大家总会这样说。

  “他,就是那个工作认真、态度很好的交警!”群众的评价,简单却有分量。这信任,或许是徐鉴华心里最大的成就感。

  “能帮的,尽量搭把手”

  “暖男”,不善言辞却总让人感怀

  2015年7月,慈溪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了屏:“婶婶去医院时,遇到一位交警,主动帮她换轮胎,追问姓名却不透露……”

  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正是城区中队的协警杨冬冬。“‘能帮的,尽量搭把手’,鉴华师父说的,我都记得。”杨冬冬说。

  与徐鉴华相熟时,杨冬冬还是个“被搭把手”的人。

  2015年4月,杨冬冬的母亲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他的妻子也刚怀孕,经济状况十分窘迫。一天,杨冬冬买药回来,父亲告诉他,有位好心人送来了一万元,说是“单位捐助的”,不肯留下姓名。

  后来,杨冬冬才知晓,这一万元是徐鉴华自掏腰包。随后,徐鉴华还向中队提议为杨冬冬捐款,累计共募得8万元。

  “中队有100多个协警,之前我跟鉴华师父几乎没说过话,没想到他这么帮我。”徐鉴华离开的前几天,杨冬冬还接到过他的电话,“他问我家里怎么样,钱够不够用……”

  徐鉴华不爱说话,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

  原潭南乡保卫干部许长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农忙时,徐鉴华主动帮老乡下地插秧;原潭南乡的家具店主卢书环记得,抗台救灾时,徐鉴华双手受伤流血却不下火线;金东小区的居民记得,晚高峰时段,徐鉴华站在小区入口,忙着疏导交通。

  他还是妻子眼中的“暖男”,“他没有应酬,回家就抢着做家务”。当年的同学走上领导岗位,徐鉴华仍坚守在基层。“他不攀比,也没抱怨。”徐鉴华的生活很简单,住着16年前买的老房子,用400元不到的手机,警务包里除了老花镜,再没别的。

  翻遍资料,也没找到徐鉴华的工作照。尽管不能以此为念,他却以其他方式陪伴在亲友身边。

  同事写下一首诗,寄托无尽思念:

  我不曾知道

  即使夏天,也会凋零

  我不曾预想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任务

  也会出现流血牺牲……

  休息吧,我的战友

  让我们用鲜花填补你身体的空处

  休息吧,我的战友

  群众为你让出了肃穆敬仰的路……

标签: 殉职|交警 责任编辑: 周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