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应磊 见习记者 沈晶晶 施力维)100多年的岁月,可以优美得让每一个人心动。
4月10日上午,宁波第一寿星、112岁的朱土花老人,在这个多雨的春天安详离开。在很多人心中,那是一位始终笑呵呵地给客人挂长寿红线的慈祥奶奶,她的离去,带出生命的长度和温暖。
朱土花老人出生于1905年,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在村子里早已是“名人”。早些年,放牛、养猪、磨粉、编草帽,她用勤劳带领一家人走出贫困,村民说:“老人一生淳朴、温和,与人为善,虽然没有重大的丰功伟绩,但她让我们怀念。”
去年,记者曾在宁海采访“老寿星”,老人身体敦实,温和地朝每一个来看她的人点头微笑,还给记者挂上一条象征长寿的红线。当时,她还能在家装配一些简单的文具,手指很灵活地放海绵插件,手脚一点也不比儿子慢。
朱土花的孙子何时耀说:“爷爷去世早,奶奶年轻的时候,勤劳苦干撑起了这个家,村里人都叫她‘石柱’。”朱土花17岁嫁到何家,丈夫何炎和大她14岁,是个泥水匠。由于家境贫困,丈夫经常带着伙计徒弟外出建房修路。
朱土花48岁那年,丈夫积劳成疾过世。顿时,家庭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但凭借着她的毅力,挺起腰杆,和长子一起为这个家打拼、付出。她常说,躺着不是享福是受罪,多动动才会长寿。
对于长子何国豪来说,朱土花的离世让他很是伤心,哭得像个孩子。他这辈子唯一和母亲的分别,就是上世纪40年代抗战的时候,母亲把刚满20岁的他送上战场。朱土花几乎一辈子没出过大山,但是知道当兵是男儿的责任,只是一遍遍叮嘱儿子“活着回来。”
92岁的何国豪常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到了做曾祖父的年纪还有一声妈妈可以叫。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父亲和妻子先后过世,这对母子就相依为命生活了半个世纪。
何国豪对母亲照顾无微不至,每天给母亲梳头、洗脸、洗澡、擦背,陪母亲看电视,讲给她听。母子俩同睡一屋,晚上老太太下床起夜,轻唤一声,儿子便起来扶着她。老太太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几次,特别是冬天。寒冷的夜里,这对加起来有200岁的母子一次次起来,相互搀扶着,过了很多年。
朱土花耿直和善的性格影响着他的孩子。母慈子孝,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奶奶爱吃红烧肉,后来年纪大了,家人就把肉炖得特别烂……”作为长孙,何时耀总是记得奶奶的各种习惯与爱好。
“朱土花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为人善良。”80多岁的村民胡家方,一说起朱土花就直竖拇指。上世纪60年代,村口有一个亭子,边上是宁海及周边县市通新昌的要道,来往的客人很多,很多客人会在这里打尖。老人就与自己的妯娌一起,一有空就到村口的凉亭义务为来往的客人烧茶,为他们提供免费茶水,有时也为饥渴的过客提供饭菜。
在这漫长的一生里,朱土花知足常乐。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她还在念叨着感谢每一个来看她的人:“你们辛苦了。”如果她还有力气,她一定愿意再给他们挂上一条祝愿健康长寿的红线。
“奶奶走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守在她身边。”何时耀说,他清清楚楚地看见,奶奶走的时候,还轻轻地微笑了一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