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天,91岁的楼绍宥才知道那位与他一起住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却提前“出院”的老伴已经过世了。之前因为见不到老伴而一度失去了康复信心的楼老抹着眼泪接受了这个打击,因为在此之前,他的主治医生,浙江省新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楼新江手写了一封鼓励的信给他,让他鼓足勇气,继续为家人生活下去。
离了老伴,病人陡失康复信心
楼绍宥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也是楼新江的老病友。2011年,楼绍宥因为足部缺血性溃疡来到省新华医院就诊,当时,楼新江并非是他的主治医生。一次偶尔的路过,楼新江发现了这位病人,遂对他进行会诊治疗。在楼新江医生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楼绍宥不久就病愈出院了。
出院前,楼新江告诫他,平时一定要多走动,多活动。之后,楼绍宥每天和老伴出门走路锻炼,定期去楼新江的门诊复查,病情控制得不错。
两年前,老伴不幸患了肺癌,楼绍宥成为老伴的贴身看顾,常常为她煎汤熬药,形影不离。随着老伴病情加重,楼绍宥每天走路锻炼的事情也就耽搁下来了,下肢动脉再度发生闭塞,足部又出现了溃疡。
这一次,楼绍宥坚持不肯离开老伴独自去住院治疗。无奈的女儿找到了楼新江商量,安排让两老人住同一间病房相伴,他这才勉强同意。
2月29日,楼绍宥和老伴一起住进了省新华医院,楼新江发现,楼绍宥已严重耳聋,身形消瘦,精神状况也与五年前大相径庭,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双脚溃疡严重,已不能行走。坚强的老伴则与他隔床相望,互相怜悯照顾。
3月13日,老伴还是没能熬过病痛折磨,因肺癌去世,意识模糊的楼绍宥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孝顺的女儿隐瞒了母亲去世,告诉他,母亲在另一家医院治疗。少了老伴在病房,楼绍宥总是不得劲,更对自己的康复失去了信心,吵着要出院找老伴。
无奈之下,女儿再度找到楼新江:“楼主任,爸爸最听您的话了,您劝劝他吧,我们希望他多活些日子。”楼新江欣然答应了。
手写信给病人增添了康复信心
清明节假期,在家休息的楼新江惦记着楼绍宥女儿的嘱托,他拿出纸笔,认认真真写下了一封满含鼓励的信件。
“楼公绍宥先生,您是我的老病号……虽然您的双足又出现了溃疡,但您的各项生化指标均还良好,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肺功能都还好,但有一点,您精神状态不好。我知道,您老夫人的病变让您忧心,老太太不能陪在您身边,您很挂念,更知道您与老伴伉俪情深,生死相共。然而正因为这样,您更得振作精神,配合我的治疗,早点康复,回家陪伴老伴……”
楼新江说,楼绍宥几乎没了听力,所以他选择了写信。写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想要如何斟字酌句,只是作为一名医生,把自己对病人康复的期望写进去。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当楼绍宥看到这封手写的信后,信心大增,并将这封信妥妥地珍藏起来。第二天楼新江查房时,楼绍宥一直握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并在病床上开始活动起自己的下肢,说“楼医生,我要为女儿多活几年!”
楼绍宥的床头放有一本10cm见方的便签本,楼新江与他交流全靠这本便签本。厚厚的便签本已经使用了一小半,楼新江在上面留下了他对病人的关怀帮助。楼绍宥说,老伴的离开让他几乎不知道怎么继续生活下去,但楼新江的关心鼓励,又让他重燃生活信心。
“他是位好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救我的心,所以我说他是‘新华之宝’啊!”
被称为“萝卜哥”的医生业余爱科普
因为在微博里开设“萝卜话题”,被许多朋友戏称为“萝卜哥”。他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的态度,用微博和微信记录病房里那每天都在发生故事。
三年前,一名患有双下肢间歇性跛行的大伯走进他的门诊,因为舍不得检查费用,这位患者最终离开了门诊室。在他离开前,楼新江悄悄在他病历中夹了50块钱,希望能够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随后,患者儿子打来了询问电话,在了解到楼新江的苦心后,也非常感谢楼新江的举动,答应一定会带父亲前去治疗。
行医30年来,药物、手术刀、语言都是楼新江的法宝。他是省内医生中较早利用网络、手机等延伸自己的医疗服务进行健康科普的达人,他把专业知识、看病感受、社会热点等分类整理成了他的微博“新江说血管”、“病房故事”、“萝卜话题”、“萝卜辟谣”等板块,得到了很多病人和医生的认可。
前天下了手术台,楼新江发了一条朋友圈,其中提到“很多时候一台手术顺利的话也就一二个小时,但术前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上得数个小时甚至几天。说功也是一门艺术,医患矛盾更多时候是源自于‘说’。”他主动把自己的微信和电话留给患者,患者和家属也常常在微信上与他交流,他不觉得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最能代表楼新江行医多年的感受。医院里,方寸之间,这里有很多楼新江那样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情去帮助和安慰病患及他的家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