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龚望平)4月12日至13日,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第四次现场会在东阳召开。期间,200多位与会代表走进了东阳市甘东文化礼堂、蔡宅文化礼堂、单良文化礼堂。
大家被质朴的乡风民俗所感动,在历史人文墙前驻足,对木雕家训馆流连忘返,称赞东阳市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资源整合得好、文化挖掘得深、运行管理有章法。
蔡宅文化礼堂:
古老的宗祠文化
变身现代礼堂文化
昨天下午3点多,我们走进东阳市路虎鹿镇蔡宅村文化礼堂家族家训馆时,8位穿着汉服的村民带着孩子正在一起参加“族规家训”文化传承活动。
8岁的周悦刚上小学一年级,在自己的“族规家训”传承手册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她家的家规。
“希望孩子能够永远记住,并传承下去。”看着女儿对传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认真,母亲陈生芳非常高兴,在女儿的签名旁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蔡宅一直以忠孝传家。“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能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参与活动的家长说,父母更要以身作则。
在家族家训馆内,村民还用木雕刻着蔡宅的族规和“蔡宅精神”,旁边展示的是家家户户评选出的好家训。
蔡宅村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密集的古建筑,丰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这个天然的文化礼堂,而给古建筑装“新酒”的妙招让蔡宅文化礼堂别具一格。
4年前,村里开始围绕一个总则,分四个篇章建设文化礼堂。即村使馆(总则),家训文化(族规家训馆)、乡贤文化(礼堂)、耕读文化(东白学堂)、善行文化(蔡嫂茶馆)。
“比如,家族家训馆让古老的宗祠文化,转变成为现代的礼堂文化。”村干部说,每年村文化礼堂都要举办两次以上传承“族规家训”的文化传承活动,文化礼堂启蒙礼、孝敬礼、成人礼等各种文化活动常年不断。
单良文化礼堂:
每个月排好活动单
吸引数百村民
就在周悦和妈妈写家训的时候,57岁的城东街道单良村村民单希尧,正在村文化礼堂前敲锣打鼓,欢迎来村里参观的游客。
单希尧是一名泥水工,3年前和20多位村民一起组建了鼓乐队。“不管是上班的、打工的,还是种地的,大家都积极参加每周三次的集训,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单希尧说,练习打鼓是一个全身心的运动,三年多来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走进了单良村文化礼堂,右转第一间是书画室。53岁的乡村厨师单小波正好在宣纸上写“家和万事成”五个大字,边上的村民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一有空就会来,大家切磋、相互学习。”他笑着说。
乡村记忆馆、家训馆、家训长廊、健身室、阅览室、舞蹈室……单良村文化礼堂功能齐全、内容丰富,邻近村庄的人都知道。
“每晚都有一两百名外村的人开车赶过来,或跳舞,或打球。”村干部说,2012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楼,内设1400多平方米的舞厅,结束了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的历史。
2013年,单良村按照要求,建起了规模一流的文化礼堂。之后,又陆续成立了鼓乐队、腰鼓队、健身球队、舞蹈队等10支文体队伍,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单良村文化礼堂不仅建得好,更管得好、用得好。
每个月,该村文化礼堂理事会都事先安排好一系列活动,每晚准时开放,数百村民来此享受各种“文化大餐”。
延伸阅读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
民间投入达6000多万元
一村一品,一堂一色。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东阳市非常注重风格“特色化”。
不论是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墙纸文化、农耕文化,还是影视文化、法制文化、竹编文化,都在东阳农村文化礼堂得到弘扬。
从2013年至2015年,东阳已建成86家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文化礼堂,并建立一系列相对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
在经费保障方面,东阳出台文化礼堂公益金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截至目前,东阳民间投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已达6000多万元。
“文化礼堂是村民的,不是政府的。”东阳市委书记黄敏认为,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一定要让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如今,民间筹集资金,兴建农村文化礼堂,在东阳已蔚然成风。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这些原先被积尘的场所,如今焕然一新,很多村民将自己家中的“宝物”搬到了文化礼堂。
“全市86家文化礼堂建成后,农村群众读书、练字、作画的多了,赌博、迷信的少了;遵守家规家训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传承民俗礼仪的多了,信访上访的少了,和谐向善之风逐渐形成。”东阳市委书记黄敏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