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这段时间,每周四下午,大桥镇文化下派员陈喆就会定期到天香社区,为那里等待着她的居民们上一堂舞蹈课。
去年7月,舞蹈专业毕业的陈喆成为了南湖区第一批文化下派员,之后,每星期,她都会到大桥镇各个村、社区里教村民们跳舞。“没想到农村里热爱舞蹈的老百姓这么多。但可以发现她们最缺少的就是专业培训。”陈喆说,作为文化下派员,她会为当地舞蹈爱好者们开展形体培训、舞蹈排练等等,让她们更多地接触到专业性的东西。“以前我们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对着电脑下载的视频学着乱跳,现在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真的感觉好多了!我们都很喜欢陈老师。”天香社区居民吴宁叶说。
记者从南湖区教文体局了解到,2015年,南湖区尝试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了11名具有艺术特长的文化下派员,并分派到全区11个镇、街道。“如今,各个镇(街道)、村(社区)都有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很多文化活动都需要专业的人去指导去组织。但在南湖区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才编制是有限的。”南湖区文化馆馆长陈哲峰告诉记者,文化下派员这一在全省先行的人事制度创新工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人手紧缺”问题。
据悉,文化下派员主要的任务就是辅导基层文艺团队开展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性的公益文化活动。同时,及时把一些基层文化活动信息汇总到文化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公众发布。陈哲峰表示,通过半年多的试水,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基层文化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组织文化活动、辅导文艺团队,有的还为辖区文化传承贡献着力量。
这几天,新嘉街道文化下派员丁逸都会抽空来到栅堰社区居民张永堃家里,一起商量关于南湖区级非遗项目“倒同棋”推广的事情。“倒同棋”是张永堃父辈传下来的一种智力游戏。张永堃从2008年开始申请非遗,一直没结果。“我们不晓得该怎么申请,具体应该怎么写也不懂,报上去一直没批下来。”张永堃妻子高淑贞说。
就在老夫妻俩苦恼之时,2015年,丁逸成为了新嘉街道文化下派员,得知情况后,便开始帮张永堃的“倒同棋”重新申请非遗。在丁逸的帮助下,前不久,张永堃正式成为了南湖区非遗传承人。“我们想配合街道的读书月活动,将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丁逸说。
南湖区教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百姓开展文化活动而增加“领舞者”,根本目的还是让更多百姓参加到文化活动中来,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除了招募文化下派员外,近年来,南湖区还不断创新构建起了“小广场+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百姓对公共文化的参与度。据统计,2012年以来,南湖区共建成180个文化小广场和48个大舞台,“小广场+大舞台”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基层文化活动资源,唤醒了百姓的主体意识。
2015年,全区共开展“365天天欢乐大舞台活动”392场(次),开展区域文化走亲活动218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308场,观众32万人次;完成百场广场文艺演出569场,观众39万人次;戏曲歌舞演出725场,观众40万人次。各镇、街道,村、社区三年累计搭建固定舞台48个,培育文艺团队623支,其中星级团队269支,下拨财政奖励扶持资金274.6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