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一生打磨只为逐梦道情
2016年04月24日 10:16:23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道情是中国汉族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多以唱为主,说为辅。作为民间说唱艺术,它并不像京韵大鼓、快板弹词一般为众人所熟知。随着老辈曲艺表演艺人的离世,道情面临着和众多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生存难题。在江山市凤林镇的茅坂村,有一位老人,7岁初闻道情声,10岁学成才艺,30岁外市参赛崭露头角,如今已成立了一个以道情表演为主的农民艺术团。他叫徐法余,今年74岁,在长达60年的唱演路上,他不断钻研,身体力行为道情传承。

  体会人生百味,感悟生活真谛。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寻常人物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发掘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一面;在这里,你能走进不同人的生活故事,细细品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里,你能触摸到每个人最柔软的内心,为心灵拂去烦躁社会的尘埃……

  偶闻道情声立下学艺志

  我的出生地茅坂村,是当地一个人口较多的村庄。幼时,村中总有一些外来的落难人上门乞讨,而我第一次听见道情声,就是在一个乞讨的老人那儿。那天我从外游耍回来,村口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家抱着竹筒坐在地上,弹唱着曲子。他一长一短、一深一浅动情地唱着,那直击人心的乐律深深将我吸引住了,于是第二天,我偷偷找到村里擅长唢呐的师傅家中,求教“弹竹筒”,而后我才知道,这叫“道情”。

  因为自家没有竹林,我用母亲给我用来买书本的2元钱问别人买了一截竹筒,讨要了几张塑料纸皮在竹筒下面扎紧。上好的道情要用猪油皮作膜,而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不太可能办到,我只能用塑料和粗布代替。当道情拍出第一个“嘭嘭”声时,我甚至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它将成为我今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获得第一把道情的代价,是抄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本。

  为了学唱道情,我几乎遍访了村里每一位爱好音律的村民,向他们求教,从学校音乐老师那里,我抄下了所有能找到的弹唱资料。“一个情筒一副夹板作伴奏,右手拍情筒,左手打夹板,筒板间用,无弦乐伴奏,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这些内容如今我依然能够张口就来,想来正是因为当时记得牢,学得扎实。

  几十年前,道情是苦人家的手艺活,父母对于我的决定并不赞同,多次将我的道情扔出家门。为了好好学艺,我曾连续8个月,吃完饭后就借口去邻居家做作业,躲进后山里,一个人弹唱、揣摩。从《沙漠王子》、《碧玉簪》再到《算命》选段,有时一唱就是一整晚。经过3年的练习,我已经能够熟练地弹唱各种选段,并且掌握每一次打夹板的节奏了。

  初试啼声备受好评

  自从四邻八乡知道我会弹道情,演出邀请就越来越多,起初仅仅局限在相邻的几个村镇。

  1966年,我得知一位从北京远道而来演出的老师通晓道情,这让无时无刻不想提高道情技艺的我很是兴奋。于是,我拿出了所有积蓄上门请教,两天的面对面学习后,老师拿出了一本学习道情的专业书籍,我如获至宝。我一字一句练习,并熟背道情常用的方言土语,逐步掌握了道情的韵律和节奏。在将近一年的学习后,我的道情技艺突飞猛进,1967年,在衢县文化局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文化艺术大赛中,我的道情表演《三月三》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大赛的第一名。

  从那以后,我正式加入了衢县文艺宣传队,之后的十年中,我陆续在常山、金华、湖州、杭州等地表演,我为自己能够为家乡表演而倍感光荣。新农村建设开展后,乡村刮起了一股文艺风,以各种形式展现和颂扬农村新变的文艺节目层出不穷。我和镇上几名资深爱好文艺的前辈商量,决定将镇里所有的表演形式收纳成团,组建一个自己的弹唱班,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唢呐、锣鼓、道情、笛子……掌握不同演艺技能的村民纷纷主动加入到团队当中来,通过培训排练,我们的“大鸿福”农民艺术团如今不仅能够满足本镇的娱乐需求,还带动起周边村庄的文化发展。

  时光不老情音不断

  “情筒一敲响嘭嘭,放开喉咙唱开场,台前观众听端详,今天别的都不唱,五水共治是方向……”这曲由我们艺术团创作,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道情新编,已经表演了40多次。道情是一门艺术,但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近年来,我一面琢磨、完善音调唱腔,一面以新农村建设、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热心公益、计划生育等题材,创作道情作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

  《忆苦思甜》创作于建市三十周年,《新农村新风貌》创作于江山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说说毒品那些事》是特别针对全市禁毒宣传活动量身定制的……我的唱腔中除传统的道情外,还根据词句内容加上快板等乐器。由于紧跟时代脉搏,内容新颖,反映美丽乡村建设新面貌,作品受到了乡亲们的喜爱。2015年,我和团员们创作的村歌《凤凰来仪》,一举夺得了全市村歌比赛的一等奖,在村民间争相传唱。跌跌撞撞几十年,如今能够将行将消失的道情文化展现在更多人眼前,我十分欣慰。但愿时光不老,我还能唱,只要手握道情,我就一定会把中华曲艺文化的魂传承下去。

(讲述徐法余记录余慧娟)

标签: 道情|创作|弹唱 责任编辑: 吴盈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