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通讯员 周红林 毛瑜琼 记者 顾志鹏)春暖花开日日新。眼下春耕、春种进入繁忙阶段,农民兄弟们忙开了,一边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膜,一边要修整农田和大棚设施,更重要的是要筹集足够的资金。
在衢州各乡镇,也经常出现农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拿着民情日记,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了解广大农民朋友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苗木、农机具等过程中的困难,将春耕生产所需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春耕保收的“及时雨”。
据悉,为有效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农行衢州分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农村金融自治”服务体制,通过“惠农通”打通了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09.87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5.03亿元,支持农资企业生产贷款余额65.41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5亿元。
“金融自治”破解农贷难
常山县芳村镇下猷阁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集中村,以种植木槿花、黄花菜、金银花、香椿和黄豆为主。随着规模农业发展和家庭农场扩大规模,农民对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考虑到村民实际情况,农行在下猷阁村实施了农村金融自治,通过“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的“六自治”机制,破解农户贷款难题。
通过金融自治,农民贷款不找“行长”找“村长”,能否贷款,先由村集体商量决定,使普惠金融最大的服务群体——农民获得了便捷、实惠的基础金融服务。该村支部书记徐志坚算了算:“目前全村农户贷款和规模农业主体贷款余额达80多万元!”
4月12日,常山县金融办领导、农行工作人员随村民徐志芳走进了他种植的70多亩金银花基地,问情况,解难题。在徐志芳的生产管理用房,记者看到了2台崭新的杀青机、1台烘干机。“去年9月,我们村成为金融自治村后,11月,我贷到了20万元资金,我将原先10多亩的金银花基地扩大到了70多亩,还购买了这3台机器。”徐志芳说,“我种植的金银花不愁销路,直接供给山东的一家企业,以前贷不到款,扩大不了规模,现在好了,不仅扩大了规模,还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而且这贷款利率也很低,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一样。”
“作为普惠金融的突破口,农村金融自治不是作秀,需要真正让农民得实惠;而作为银行,要把控好风险才可持续。”农行常山县支行副行长郑忠福告诉记者,通过“六自”流程,两方面得到了兼顾。一般情况下,7个工作日就可发放贷款,一次授信后,3年贷款期限内都可以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减少资金闲置成本。
自2014年农行衢州分行推行“金融自治”模式以来,创建农村金融自治村15家,截至目前,对金融自治村共发放惠农卡3000多张,对其中3家金融自治村进行农户贷款项目授信1500万元,帮助30多位农户和农村经营业主走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
“惠农通”服务零距离
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无疑给正在发展的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制约。过去农民跑上几十里地,找银行取一笔款,并不是新鲜事。但今天这种事情正越来越少。衢州农行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电子机具、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
在下猷阁村的一个小卖部内,笔者见到了一位40多岁的村民前来贷款,店主接过村民的惠农卡,将卡插在POS机上,然后在惠农通机具上点“自助贷款”,不一会儿,2万元资金就到了该村民的卡里。这是农行在村镇设置的惠农支付点。
“我种了30多亩的金银花,5月上旬就要开摘了,现在想买台大的烘干机,缺了2万元钱,等金银花卖掉,我就来还掉。”该村民介绍说,以前要贷款需要跑到镇上银行网点,还要抵押物,做材料,现在该村成为金融自治村以后,贷款不用抵押物,而且可以直接到这机具上办理,非常方便。
“在惠农通机具上,村民不仅可以自助贷款,还可获消费、缴费、转账汇款、余额查询、惠农理财、福彩定投、金穗E店等金融服务。”农行常山县支行芳村分理处经理郑红军告诉记者,银行要到每一个村里都设置网点,不现实;农民想汇点款、查下账,乡村到镇里要走很多路。比如,一些边远农村的人想给在外求学的子女汇款,只能跑到镇上甚至县城的网点办理,既费时费力,还存在钱财遗失的隐患。而惠农通机具的铺设,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为农服务。
截至今年3月末,衢州农行在全市农村地区共有“惠农通”信息机1122台,县以下行政村覆盖率74%,有效率89%,金融性交易72万笔,交易金额3.4亿多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