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7日讯 1946年,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实在揭不开锅的章学洪向朋友陆松茂提出借4担米。陆家也不富裕,但不忍见死不救,陆松茂决定慷慨解囊。
4担米,相当于400斤,在当下不算什么,但放在70年前,它真真切切救活了章家5口人。陆家人的这份恩情让章家人铭记于心。因为举家搬迁、家庭条件迟迟不见好转,章家人一直没能还恩,于是这份惦念跨越半个多世纪、延续两代人,随着岁月的推移,沉淀为心头沉甸甸的牵挂。
2016年4月25日,章学洪和陆松茂都已不在人世,但章学洪87岁的儿子章忠泉终于见到了恩人之子——74岁的陆金富、70岁的陆金龙和66岁的陆金兔。颤颤悠悠,章忠泉拿出了自己辛苦积攒的1万元“还米钱”……
4担米,两辈情;70年,再聚首。一个雪中送炭的温情故事,一份诚实守信的家族传承,淳朴动人的家风乡俗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重逢,跨越世纪
了却心愿后,章老伯开心地笑了。
4月25日上午9点40分,坐在车里的87岁老人章忠泉少有言语,离杭州九堡家苑三区越来越近,他的内心或许已不再平静。
怕章忠泉找不到地方,陆家66岁的小儿子陆金兔开车来到小区附近引路。到了陆家楼下,下了车,没有想象中的陌生感,也没有过多寒暄,陆金兔搀着腿脚不太利索的章忠泉往楼上走,“4楼哦,慢慢来,不着急。”章忠泉的女婿陈炳海跟在后面,手里提着几盒嘉兴粽子,喜不自禁。
一边搀扶着章忠泉,陆金兔一边念叨着:“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记挂着,要是我们的父亲还在,那该多好啊!”章忠泉一直笑着,不时地点点头,全然忘记了爬楼的辛苦。
楼下说话声和脚步声渐近,4楼的房门被推开,陆金兔的妻子李全荣笑盈盈地迎在门口,“来了啊,快进屋,快进屋!”一屋子人都站起身,个个笑脸相迎。知道章家人要来,陆金兔的大哥陆金富、二哥陆金龙一早就聚在三弟家候着。
客厅中央的茶几上早就摆上了瓜果。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和三弟陆金兔一样,没有多少客套话,陆金富、陆金龙上前扶着章忠泉坐在了沙发上,陆金富更是紧紧握住章忠泉的手,许久没松开。陆金兔也跟着坐了下来,哥几个挨在一起,乐呵呵地拉起了家常。一旁的李全荣和大嫂、二嫂也加入进来,一起说着笑着。李全荣大方热情,忙着招呼大家吃水果,还忙不迭地剥了一颗龙眼,塞进章忠泉的嘴里。
说话间,陆金兔不忘将手机递到章忠泉眼前,让章忠泉看看他早已过世的父亲陆松茂的照片,照片是他特意提前翻拍的。“不认识了……”章忠泉摆摆手,父亲向陆家借米时,他才不过17岁。
虽然记不清恩人陆松茂长什么样,又或许根本就没见过陆松茂,可借米这件事,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章家和陆家70年后再相聚。
回忆,雪中送炭
1946年年关将至,章家从陆家借来了4担米,章忠泉记忆深刻,“父亲是个要强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别人开口,家里那时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上世纪40年代,章家还住在杭州萧山头蓬一带。那个年代,生活都不容易,农民更不用说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常饿肚子的情景历历在目,章忠泉记忆深刻。
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章忠泉的父亲章学洪与陆松茂结识,一起吃苦讨生计,因此也有了当时借米和如今两家人再续前缘的温情故事。
那一年,陆金富才4岁,陆金兔还没出生,父亲虽然一直未曾提起过借米一事,但打两人记事起,就知道家里的日子很难熬。“穷啊,头两个孩子都夭折了,不然我就排行老三了。”陆金富说,他记得,父亲陆松茂靠挑泥、挑海盐、抢潮头鱼这样的苦力活养活一大家子人。
1946年到2016年,70年时光流转,跨越大半个世纪。
而眼前,其乐融融的氛围里,陆章两家人好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喜悦爬上眉梢,真情自然流露。
陆家三兄弟和章忠泉如今都已是三代或四世同堂,若他们的父辈还在,陆松茂要107岁了,章学洪也要108岁了。
寻恩,好事多磨
【记者手记】
我们为陆家人点赞!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陆家人并未“穷则独善其身”,而是慷慨拿出4担米帮助章家人渡过难关,这样的雪中送炭可谓难能可贵。
我们也为章家人点赞!70年间,章家两代人不忘恩情,寻求报恩,值得我们投去敬佩的目光。人无信而不立,章家人用不忘和寻找,为这句话作了一次温情的诠释。章家两代人70年的惦念更是彰显出一个家族对诚实守信的深厚传承。
70年,再聚首。章学洪和陆松茂虽已不在,但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十分欣慰。他们87岁、74岁、70岁、66岁的4个儿子搀扶着、拥抱着的这一幕幕也让我们温暖和感动,为陆章两家这个跨越世纪的温情故事点赞!
善良与诚信是社会得以前行的基石,从“4担米”的恩情到“1万元”的捐助,这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次接力和传承。
阔别重逢,章家人期盼已久。但这寻恩之路,好事多磨,实属不易。
1948年,章忠泉一家迁到了嘉兴余新镇长秦村,在此生活至今。这家一搬,就与陆家人断了联系,但章家人忘不了那4担米的救命之恩,章学洪时常向儿辈念叨:“米一定要还上,不然章家还如何做人。”
“等日子好过了,一定要把米还上,那可是咱家的恩人!”章学洪在1968年带着遗憾离世,他在弥留之际的嘱托,章忠泉至今还能记得,“可那个时候就是找到恩人,米也未必能还得上。”
岁月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农村生活发生巨变,特别是10年前村里开始拆迁,章忠泉陆续拿到补偿款,如今,他和老伴还能按月领取养老金,总算过上了好日子。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4担米的恩情若再不还上,良心上都说不过去了。“可父亲不识字,只知道恩人的名字念‘陆松茂’,不晓得是不是这样写的。”这些年来,章忠泉一直在寻找陆家人,始终未能如愿。
慢慢年纪大起来,章忠泉的身体大不如前,还患脑梗多年。去年的一个深夜,老人突然犯病,幸亏送医及时才保住了命。“我要是一走,怎么和父亲交代?”章忠泉时常害怕自己来日不多,生怕也如父亲那般抱憾而去,便在四五年前的一个除夕夜将这个心结告诉了儿孙,“要是哪一天我真走了,恩人还没找到,你们得接着找下去!”
今年2月,老人的心愿被晚报记者得知,嘉兴与杭州两地媒体联动,辗转找到了陆松茂的后人。因为陆家人根本不知道借米这回事,更没想到有人要来还恩情,当听说嘉兴有位老人要找“陆松茂”,他们还小心翼翼地向村里其他老人求证,“陆松茂”这个名字是不是只有他们的父亲这么叫,直到得到肯定答案,他们才向媒体“举手”,表示非常愿意与章忠泉老人见面。
惊喜传来,章忠泉着急赶去杭州见恩人之子,但无奈身体不好,只能将行程延后。所以直到4月25日,才终于成行。
带上4担米去杭州显然不大现实,章忠泉心中早做了打算,他要用1万元钱去报答借米之恩。“为了见陆家人,老人起得特别早,凌晨5点不到就给我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动身。”女婿陈炳海有些哭笑不得。
捐赠,行善到底
“我要谢谢你们!”说话间,章忠泉递上用信封包好的1万元钱。
陆金兔和两个哥哥急忙摆手,“这钱我们不能收,你来,我们高兴。我爸爸和你爸爸是朋友是兄弟,那么我们也是朋友是兄弟,朋友兄弟之间不能讲这些!”
章忠泉再三要给钱,陆家兄弟坚决不收,推来让去弄了好几个回合。钱给不出去,老人不能宽心啊!最后,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让老人把这笔钱带回嘉兴,捐给慈善机构,就当两家人一起做了件好事。其实,章忠泉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找不到恩人就把钱捐了,如今恩人找到了,他想当面还恩,可又拗不过陆家人,章忠泉只好作罢。
“走走走,去吃饭,边吃边聊。”陆金兔这边话音刚落,他的儿子就忙着打电话订饭馆了。
进饭馆后还没坐定,章忠泉又忙着从怀里掏钱递给陈炳海,想让女婿先把账结了。陆金兔赶忙上前摁住章忠泉的手,“说好了,我们都是兄弟朋友了,不要客气不要客气。”
一道道美味的土菜上桌,陆金兔的儿媳妇频频起身给老人夹菜:“大伯,你吃,你吃。”面前的碗里转眼堆满了菜,老爷子颤巍巍地拿起了筷子,笑开了花。女婿陈炳海知道老丈人平时胃口不好,但这顿饭,他看得出老人吃得特别开心。
饭后,临别。两家人站在饭馆门口合了张影,照片中的他们笑得很灿烂,俨然是一家人。
回嘉兴的路上,章忠泉作了决定:“到嘉兴市红十字会,捐了这1万元,让这钱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吧!”
前天下午2点,章忠泉在女婿的搀扶下来到嘉兴市红十字会捐了钱,并在捐助人的名字一栏郑重写上了“陆松茂”三个字。“了却这么多年的心愿,今天晚上我可以安稳睡觉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