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时光回溯到2006年,18岁的李伟怀揣着梦想走出校园,从老家张家口市来到宁波舟山港,成为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的第一批桥吊司机。从一名普通的桥吊学徒到技术能手再到桥吊导师,10年的光阴汇成了一本属于他的青春逐梦手册。
“当桥吊小车剧烈晃动时,我的腿脚也在发抖,没几分钟就感到恶心反胃。”时隔多年,李伟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往下看的心悸。“那时我就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做到最好。”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支撑着他度过了磨炼技艺的7年。7年里,李伟经常第一个上桥吊,最后一个下桥吊,累计装卸集装箱近40万个标准箱。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市桥吊技能大赛中,李伟自创的一套“穿越火线”操作法一炮打响。当时,比赛采用了新考评技术———红外线智能监测,要求桥吊操作分毫不差。众多高手在“火线”前纷纷折戟沉沙,但李伟运用“穿越火线”的操作绝活,稳扎稳打,勇夺冠军。同年,他又代表宁波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凭借出色发挥,从27家港口的9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一枝独放不是春。2014年10月起,李伟有了一个新身份:桥吊司机培训导师。“在我看来,要做好一件事,个人技术好固然重要,团队的通力协作更是不可缺。”李伟说,以往码头培训大都采用“师傅唱主角,徒弟当听众”的带徒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往往让人难以消化知识点。李伟开动脑筋,推出“微课堂”培训模式,一举解决了这个“痛点”。课堂上,他试着把话筒递给新员工,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让新员工畅谈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再由他重点剖析解读。这样一来,理论教学、操作短片、心得体会有效地融入了课程,不仅使培训周期大幅缩短,也获得新员工的一致好评。
2015年4月,“李伟工作室”的成立,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平台。在李伟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积极投身“超大型船舶作业法”的课题研究,通过模型演练和现场实战,定制优化了500多项生产需求,研发堆场预警模块等业界领先的操控功能,实现了现场操作和系统应用的双向联动。凭借这套“超大型船舶作业法”,2015年企业桥吊单机效率提升1MOV以上,成功支撑起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密集挂靠,并赢得了大量船公司的“青睐”。不仅如此,2015年,企业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实现了“一天生产超万箱”的历史性跨越,为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李伟一直把自己比作“镜子”,既要胸怀爱港敬业的心,为学徒作好表率,更要坚定追求卓越的信念,时时反省自我,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