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去年新增71例职业病患 听专家支招如何防范
2016年04月28日 10:29:08 来源: 温州都市报 金晖

   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4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近日,市安监局联合市总工会、市卫计委、市人力社保局、龙湾区安监局等单位在龙湾区永兴街道举办温州市2016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活动现场共计发放《职业病防治法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劳动者咨询400余人次。

  去年我市新增

  71例职业病患者

  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普遍缺乏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与了解,导致不少劳动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职业病的侵袭与损害。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6亿工人罹患职业病,职业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国民经济总值的4%;近几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职业病病人均在2.5万例以上,2014年全国新增职业病病人29972例。

  目前我国拥有就业劳动力人口将近7.7亿,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超过2亿。据我市2015年上半年摸底调查,全市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超过80万。

  记者了解到,我市职业病危害也时有发生,2014年新增职业病病人91例,2015年新增职业病病人71例。这些职业病病人中大多为化学因素(苯、甲苯、正乙烷、有毒有害气体、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高毒物品)、生物因素(职业接触病毒、细菌等)等。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如何防范职业病危害?且听专家支招:

  职业性尘肺病——“不转移的肺癌”

  案例:洪某自2007年5月到2013年9月在温州某建设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从事井下打钻工作,接触矽尘5年多,2014年3月被诊断为矽肺二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90%以上,同时也是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被称之为“不转移的肺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家支招】预防职业性尘肺病须“四做到”:一是上岗前劳动者要做到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职业危害告知);二是劳动者要做到作业时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和使用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三是用人单位要做到及时为劳动者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四是用人单位要做到开展上岗前和定期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容易诱发白血病

  案例:工人刘某,2012年2月到2013年9月在温州一家鞋业有限公司成型车间从事刷处理剂和刷胶工作,作业中一直接触苯,而刘某未佩戴活性炭防毒口罩。2013年10月,刘某被诊断为“白血病”,后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苯是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有机溶剂,应用行业广泛,职业性苯中毒是重点防治职业病之一。苯的急性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慢性则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如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专家支招】预防急、慢性苯中毒,须“八做到”:劳动者应做到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职业危害告知);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时站上风侧;作业时佩戴防毒面罩、工作服和手套;禁用香蕉水洗手;下班后在单位及时更换衣物、洗澡,去除体表(皮肤、头发等)附着的有害颗粒,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中;用人单位应做到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离岗时苯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组织开展苯中毒防护知识培训;为涉苯工作场所(岗位)安装抽风排毒设施。

  急性硫化氢中毒——极易导致“电击样”死亡

  案例:某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曹某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进入污水池维修排水泵,因吸入大量腐败臭蛋味气体立即晕倒在池中。6名工友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仓促救援,导致7人先后中毒,其中3人死亡。罪魁祸首为急性硫化氢中毒导致“电击样”死亡。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一般发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如污水处理池、下水道、蓄粪池、井底等,空间里污泥有机物含量高、堆放时间长、堆放量大,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受微生物作用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人体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后,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或者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

  【专家支招】劳动者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须先强制性通风,进入密闭空间时须佩戴报警装置,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入罐(池)作业,要佩戴好供氧式呼吸器、系安全绳、专人监护;遇中毒紧急情况发生时,先做好防护方能参加救援。企业应开展如现场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技术培训;在危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涉及硫化氢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案例:温州某气体有限公司员工王某从2013年至2014年9月从事普工工作,工作场所噪声明显超标,他耳膜常感觉震痛、心慌,听力明显下降。2014年10月体检时,发现其电测听结果异常,经复查最后被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

  【专家支招】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用工企业在厂房设计时应注意将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避免联合厂房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危害,工作中要保证防噪声设施的正常运转;合理设置工作流程,缩短接触噪声时间,适当延长工间休息时间;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劳动者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噪声环境下作业,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性中暑——易发生工伤事故

  案例:一沥青路面施工工地,工人毛某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热射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该工地没有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作业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轻者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则头痛剧烈、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再者,高温作业时,人的注意力、肌肉收缩力、动作精准性和协调性、反应速度都会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专家支招】用人单位应在作业场所采取通风降温技术措施;为高温作业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实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高温作业禁忌症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室外作业避开中午高温、强日晒时段,安排早晚工作,减轻劳动强度。同时生活中劳动者需合理调节饮食,及时补水,使用防暑降温用品;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和保健制度。

标签: 职业病|防范 责任编辑: 周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