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地位更高、史料更全、遗迹更多
武义冲真观 旅游开发为何输黄大仙祖宫一截
同是两张文化金名片,怎么打好旅游牌
2016年05月03日 14:30:03 来源: 金华晚报 记者 杨林聪 实习生 蒋依泓

   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4月26日上午,武义县冲真观恢复发起人俞献武在该县柳城畲族镇全塘口村,举行了一场叶法善养生文化座谈会暨冲真观修复筹建会。这样的座谈会,对于这个小山村来说,还是史上首次。

  全塘口、叶法善、冲真观,对于很多武义县以外的人来说,这几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但是在我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发展历史上,它们的影响力可不小。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金华历史上曾经出现两位人物,他们在道教文化中是响当当的名人,一位是金华人妇孺皆知的黄大仙,另一位则是很多人还不怎么知道的叶法善。

  事实上,在道教发展史上,叶法善的地位、史料以及留下的遗迹,都远远超出了黄大仙。可从今天的旅游开发结合文化挖掘的角度来看,金华黄大仙却把武义叶法善甩出一大截。

  同样两张道教文化金名片,旅游影响力为何大不同?

  两张文化金名片

  不一样的旅游开发现状

  在全塘口村举行的这场叶法善养生文化座谈会,地点就设在村口冲真观的大殿内,这座大殿是刚刚修复完工的。当天记者在这里发现,除了崭新的大殿颇有气势外,冲真观其实是一座低矮的道观,设施也较为简陋。

  冲真观周围夹杂着低矮农房,道观一墙之隔还建有敬老院,甚至连道路都尚未硬化,如果从旅游休闲的角度来看,整体环境较为落后,让人很难和养生、休闲等词汇联系到一起。

  唐朝时把道教奉为国教,叶法善是唐朝时道教天师,被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寺卿、越国公、越州都督等衔。宋徽宗先后赐封其为“致虚见素法师”“灵虚见素真人”,这是最高级别的道士称号。

  叶氏一门三代道士,均受朝廷封赐立碑,在整个中国道教史上独一无二。其生平事迹在《旧唐书》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唐代许多文学作品以他为题材。

  年老时,叶法善辞官归乡,回到了当时的括苍也就是今天的柳城镇全塘口村,将故宅改置取名为宣阳观。冲真观就是叶法善去世后由唐玄宗下召、赐名将宣阳观改扩建的,也是叶法善的祖宫。

  从金华全市范围来讲,叶法善和黄大仙两者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两者都是道教人物,黄大仙的出生地也曾有兰溪黄湓村和义乌赤岸两种说法,叶法善也曾出现过松阳和武义的故里之争,两人也都曾获朝廷赐封,都在当地留下很多传说和典故。

  “对道教历史的影响力方面,黄大仙还不能和叶法善相提并论。”浙江大学退休教授李丹是松阳人,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叶法善生平的考证研究,“我考证过历史,唐玄宗在叶法善去世19年之后,还想起来给他立尊师碑,可见对其感情之深。”

  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更香茶业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老家也在柳城镇,他回忆说,几年前他曾邀请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到全塘口考察,“他们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叶法善在道教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大家熟知的张天师、丘处机等人物。”

  然而,冲真观今天的景象,却远远无法和黄大仙文化旅游开发相比肩,后者早已经成为推广金华山文化、推动旅游发展、联系海内外华人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早在199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投资2000多万元的黄大仙祖宫在金华山修复,这是江南最大的道观,它的大殿等道观建筑,在中国道教史上都是空前的,被誉为江南道教名山的“道宫之冠”。

  此外,和黄大仙关联的另一处景点———金东区赤松镇的赤松宫风景区,也早已成为集旅游观光、访古朝圣、避暑疗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比如在去年,我市还曾在黄大仙祖宫举办过金华山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来自香港啬色园的126名宫观代表以及黄大仙各地信众参加了此次旅游节文化活动。活动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余名留学生代表,专程前来学习研究黄大仙文化。

  而对于武义的叶法善来说,如今文化挖掘并结合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也只有牛头山,历史资源更为丰富的冲真观反倒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一位七旬老人

  十年心血修复古道观

  全塘口村的叶法善养生文化座谈会,来了不少知名教授、企业家和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会场里有一位老人很特别:68岁的俞献武。

  十年前,俞献武还是柳城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也是武义县人大代表。青坑村是全塘口的邻村。

  当时,俞献武在周边走访时了解到:附近以及周边松阳县的群众都知道全塘口有一座冲真观,可惜现在已经很破败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有了修复冲真观的想法。

  为此,他甚至专门到附近村庄做过调查:村民中持赞同态度的,占87%;态度不明朗的,占13%;提出反对意见的,几乎没有。

  “既符合周边群众的心声,又能挖掘传统文化,以后还可以发展旅游带动周边经济。”抱着这样的初衷,2007年,俞献武启动了冲真观修复项目。

  很快,困难迎面而来,首先就是资金问题。

  “事实上,武义县的财政,这几年才稍微宽裕点,早些年想让财政出钱修复,打造叶法善文化品牌,并不现实。”武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叶德怀年轻时曾在武义南部乡镇工作了26年,他的老家离冲真观不远,对此事也一直予以关注。

  叶德怀的分析不无道理,武义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是浙江省8个贫困县之一,到本世纪初还被列入浙江省26个欠发达地区,还有更多的民生领域等着政府把钱用在刀刃上。

  财政出钱不现实,那就只能民间筹资。昨天,记者在新落成的冲真观大殿旁看到,善款基本由周边地区的村民或企业主捐献,超过1万元的有22笔,更多的是只有几千元、几百元的善款。

  “实际上,因为很多村民又出工又出力,抵掉了工资,善款最后到位的资金不到30万元。”俞献武说,大殿修复以及周边工程陆续花费了800多万元,其中的大头是他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坚持拿出的毕生积蓄。

  这个善款来源,也很符合叶法善信仰今天的影响所及。如今,熟知并信奉叶法善的信众大多集中在柳城以及附近的松阳县。其中,和叶法善有渊源的叶姓在松阳分布较广,当地甚至还有“无叶不成村”的说法。

  相比之下,黄大仙的现实影响力则大得多:目前,黄大仙在港澳台、东南亚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海内外信众尊奉为“平安神”“财神”和“侨仙”,信徒有上千万之众,甚至在美国也有许多信徒为他建庙立祠、香火旺盛,香港18个行政区中还有黄大仙区。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黄大仙旅游文化品牌之所以能更早地被成功打造,也源于它比叶法善有更好的影响力基础。

  相比资金,土地问题更加棘手。冲真观全盛时期,道观建筑面积就有两万多平方米,但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有的已经建成了农房,有的成了农田,有的部分还曾用作学校,后来作为危房拆除。

  在之后几年,也正是土地问题制约了修复项目的推进。最终,通过近10年的努力,如今也只修复了冲真观大殿这一建筑。

  三张武义文化牌

  能否扩大叶法善养生文化影响

  武义县退休干部周元妲,曾在原来的柳城大源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几年前他曾陪省民宗委的工作人员来到全塘口村考察,他回忆说,当时对方曾建议他们,争取搞一个叶法善养生文化小镇。

  “我们觉得这个提法很‘接地气’,柳城这边自然环境好,有农耕文化,有畲族风情,已经有牛头山和延福寺两大知名景点,打造叶法善养生文化很对路。”周元妲说。

  正如金华山可以结合黄大仙、双龙洞等旅游资源吸引人气,全塘口村一带的村民们也认为,他们也有这个资源和条件。

  虽然在早些年,隔壁的松阳县和武义县曾有过“叶法善故里”之争,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叶法善修道的冲真观以及他祖父和本人的墓址等遗址、遗迹,至今还在武义县境内。

  武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叶德怀说,冲真观曾经有唐代大钟、丁丁碑等历代留下的不少文物,后来因为冲真观年久失修成危房、建筑改为他用等原因,先是被搬到了柳城镇文化馆保存,后来又搬到附近的延福寺,幸运的是,这些文物至今在延福寺保存完好。

  记者注意到,附近几个村庄组织起了冲真观筹建委员会,他们准备了一份8页纸的《关于开发叶法善养生文化旅游小镇的设想》,想打造一个养生文化园,吸引人气,打造农耕、茶叶、养生等旅游产业链,以旅游开发来促进村民增收,概算总投资是3个多亿,犯难的依然是资金和土地。

  可以说,挖掘叶法善文化,推动旅游开发,武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事实上,近几年,武义县对这项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加码。

  众所周知,武义县走的是“旅游富县”的路子,打响了“温泉名城,养生胜地”的金名片,2014年,县里提出过三张武义文化牌:以东晋阮孚为代表的隐逸文化、唐朝叶法善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和南宋吕祖谦为代表的明招文化。

  今年是叶法善诞辰1400周年,在今年10月份将举行的温泉节期间,由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和武义县政府主办的叶法善养生文化研讨会,将在武义举行。

  “应该说,挖掘叶法善文化,县里已经有方向,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下一步具体该怎么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案。”叶德怀说,很多事情需要一个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他也透露说,眼下武义县各级部门正在积极帮助冲真观项目解决土地问题。

  “我们也在期待,借着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叶法善养生文化挖掘的这股东风,能给我们实在的政策和优惠,让这座名垂青史却不见其踪的古道观重现风采,像金华的黄大仙旅游开发一样,造福当地群众。”俞献武充满期待地说。

标签: 旅游开发 冲真观 责任编辑: 冯一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