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马可远/县委报道组 孙艺秋)当初夏的脚步,随着雨丝慢慢浸润到山城新昌,羽林街道藕岸村内一片状如莲花瓣的山峰间,90后新昌人张武在一块4亩大小的平整土地上搭起钢棚,开始了新一轮的多肉培育计划。
“我们基地现有10亩多肉培养田,7月份再准备开垦10亩出来。”他说。看着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小伙子,很难想象他的多肉产业已经在全省5个县市区铺开,并形成了产业链,年销售量达500万元左右。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导师,目前已经在学校组建起一支研究多肉生长土壤和营养液的团队,专为多肉种养提供技术保障。
5年前,当张武还是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花卉专业学生的时候,他就因为专业原因初次接触到了这种起源于南美地区的植物,并开始尝试种养。后来,看到多肉在我国发展的火热势头后,他便开始一面加大生产,一面每天在国内知名多肉论坛上冒泡,为网友提供养护、防虫等知识,很快成了论坛里的“大V”,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多肉粉丝。
“多肉讲究的是萌态,萌态具体分解就是矮、肥、圆,也就是株型矮、叶型胖,整体形状看起来圆乎乎。要保持这种萌态,养料就要控制好,多施肥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谈起多肉的种养心得,张武可谓头头是道。在他看来,外形肉嘟嘟的多肉植物,更像是一只只需要呵护的小宠物,只有充满爱心和讲究科学种养方法的人才能把它们养好。
借着2013年底开始的多肉热,他的多肉产品一炮而红。如今,他把新昌作为自己的多肉主产地,台州为研发基地,乐清、绍兴、杭州则是他的展销场地。5年来在多肉圈的摸爬滚打,让他逐渐放弃了以博销量为主的纯网络销售,转而依托生产基地精耕中高端品种,开辟了以电商与实体相结合、侧重消费体验的新型销售模式。
“一般每盆20元以下的多肉多通过电商销售,30到100元之间的多肉,则多靠微信营销,100元以及以上的一般在实体店销售。”张武说,近两年来,张武也根据多肉市场的行情不断调整销售策略,但是,有着多年网店经验的他,始终重视用户体验,几乎每个月都去分销店与多肉爱好者分享种养经验,并为一些中高端用户提供免费的度夏保养服务。
今年,他还打算与母校合作研发新的多肉品种,为多肉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