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周国平:活出真性情
2016年05月10日 08:58:5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我们相信,思想的价值;我们也相信,世间万物的发展彼此联系,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那些能够将个人的命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命运联结在一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对话·人生》栏目,希望做精神呈递的一座桥梁,通过对话世界商业、艺术、文学、教育等领域值得尊敬的人物,品读他们的人生智慧,汲取他们的人生经验,展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企业家和年轻一代寻找精神的动力和自信;并向社会各界传递一份向上、向善、向美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追寻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意义。

  —— 《对话·人生》栏目组

  周国平:

  活出真性情

  2015年11月,北京刚下过一场雪。

  我们踩着“沙沙”的声音,穿过一条条充满烟火气息的北京胡同,也穿过那一片静谧祥和的陶然湖景,一路寻访周国平先生的住所。是夜,窗外的白雪晶莹,和屋内的灯火安暖,陪伴我们一直聊到深夜。今天,我们把当时的聊天记录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也以此开启我们的《对话·人生》之旅。

  [活出真性情]

  问:作为几乎一辈子都在研究和探讨人生活法的哲学家、作家,您如何评价您自己的人生?

  答:其实一个人说自己是最难的。我的人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那个时代造成的。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文革期间,我们不可能给自己做规划。另一个原因是,我确实没有一个很理性的人生目标。我只知道我的这辈子应该是做一个有点学问的人,有点思想的人,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此而已。

  问:就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过?

  答: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按照你的本性来生活。活出真性情,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问:您是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呢,还是有过无奈和妥协?

  答:可能和我大学毕业后的经历有关,在逆境中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于我来说,内在的丰富远比外在的功利重要。后来即使顺利了,这个东西仍然在,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是按照自己的性情生活,还是为了功利的东西扭曲自己,这样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所以可以说,我别无选择,我不可能为了利益去改变自己。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有自己的一片园地,才会活得有意思。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一个人不管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本质上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

  问:不过,坚持真性情是要付出代价的。

  答: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付出的代价和后来得到的相比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按照真性情做人,即使会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内心是快乐的。而且,如果最后你得到了成功,那是你自己认可的成功,和你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不像有些人,使劲地扭曲自己,千方百计去迎合潮流,没有得到当然痛苦,得到了也不是真的快乐。

  问:那会不会有些场合让您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答:在不能说真话的时候,宁愿不说话,也不要说假话。

  [人性的弱点]

  问: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您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答:这前半句其实是马克思跟他女儿说的一句话,后半句是我加的。马克思太强大了,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这句话是很有雄心的。我加上包括弱点,是说作为一个人要有自信心,但同时也要谦卑。就是你并不比别人多出什么东西来,你并不比别人高明,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你是个凡人,你不是神,必须有这个意识。所以人性的弱点,如果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就笑纳吧。如果是在别人身上,你就宽容吧。

  问:那我不想要呢?我改一改呢?不是一直说要改变吗?

  答:有必要吗?我认为没必要。人性的弱点,当然了,如果这个弱点是会伤害别人的,你是要限制它,约束它,你不要伤害别人。这涉及道德的问题,损害别人是不道德的。当然你也别让这个弱点伤害自己,这涉及理智的问题。对弱点有个适当的态度,不让它害己害人,让它处于一个没什么大害的情况下就行了。

  问:这也是一种智慧。

  答:对,可以这么说。人应该下功夫的地方不是去克服人性的弱点,而是去发扬人性的优点。弱点是克服不了的,你去克服它会把你的优点也抹杀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你把人性中高贵的部分实现出来就行了。不单人性是这样,性格也这样,我从来不认为性格有好坏。

  问:为什么?

  答: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你的那种基因、遗传、气质基本上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也没有好坏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开朗、爱活动,有的人性格内向,这个东西无所谓好坏,不能说外向就是好的,内向就是坏的,也不能反过来说。所以,一个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扬到极致。你弱点改掉了,你的优点也没有了。

  问:这也是您个人的人生体悟吗?

  答:对,我就是这样的,我从小就是特别内向,多愁善感,不善交际,交往的场合特别怵。所以我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都是受人欺负的,受男同学欺负。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性格,让我很多时间是跟社会是屏蔽的,我就独处。这种独处让我往里面发展了,我比别人更多地去想问题,我也会比别人看更多的书。结果就是让我走向了这条路,思考、写作的这条路,其实是我的弱点造成的。

  问:中国古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答:对。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成了短处。所以我有一句话说,你认为这是你的弱点吗?何不从这里出发,走向人生的正途。把自己的弱点当作根据地,从这里走出一条坦途来。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问: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的考核和指标,以此来评判你是否合格,这就导致很多人活在了别人的评价中,对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答:现在的中国人真是活得太复杂了,物质生活复杂,人际关系也复杂。所以我常常强调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真正值得追求的是两个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

  问:舍与得自始至终是我们的一道课题。

  答:问题是舍什么,得什么,价值观非常重要。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生命所需要的,无非是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

  问:但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阶段是喜欢热闹的,热衷于丰富的,不是吗?

  答:丰富应该是有内涵的。人年轻的时候也许喜欢热闹,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随着年岁增长,人的生命应该越来越精神化。

  问:有一个现象,人们越来越向往安静。安静不是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得不安静,而恰恰是人多的地方、人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安静,这后面,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

  答:所以我提倡丰富的安静,觉得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在广西的大山里生活了八年半,那一段经历对于我非常宝贵。经常的情境是万籁俱寂,头顶星空,远离喧嚣。一个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远离人寰,会真切地感到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活得越简单,离神就越近。

  问: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央视记者采访时问的一句“你幸福吗”,竟引起那么多人的议论。

  答:人总是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其实最基本的幸福原本就是平凡的,但人们却不知珍惜。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在我看来,正是平凡生活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问:您如何看待现在社会上对成功的定义?

  答: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

  问:那您认为的成功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我对成功的理解就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让自己满意,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不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前提是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过于看重功利,另一个是过于看重外在的评价。中国人特别容易没有自我,把人家怎么看他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容易按照社会潮流的东西去塑造自己。按照这种价值观去做的人,他永远找不到快乐,永远充满了纠结和痛苦。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在于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能力在哪里,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能够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说,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作副产品来争取。

  问:何谓优秀?

  答: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挥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中的精神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

  问:这些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所以,应该把成功看做是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问:您认为什么才是最好的职业?

  答: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

  问: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的,不是吗?

  答:我相信,在开放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真正的志趣,终归是有很多机会向这个目标接近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所谓的著名作家、著名学者,其实我是个很自卑的人,但是我安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快乐,真正的快乐一定是你内心的东西。至于所谓成功,得到了最好,没得到也无所谓,因为我最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后来那个所谓的成功我真的没想到,可是给我了我当然要,这是天上掉馅饼那种感觉。

  [信仰与死亡]

  问:我们现在许多人,没钱的时候不幸福,有钱了还是不幸福。有人和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缺少“信仰”。请问您有信仰吗?

  答:如果说是大家认为的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中的一种,那我说我没有。

  问:您不信这些现存的宗教?

  答:我不是教徒,但是这不等于没有信仰。

  问:怎么理解?

  答:信仰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我觉得信仰是灵魂的一种状态,一个人的灵魂处于认真的严肃的状态,这就是信仰的状态。就是说,你对生命意义的问题是认真的,你在追问,你在寻求,那么,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信仰状态。你找到没有,不一定,你不一定说我为我的人生找到了一种意义,就是上帝,或者佛。这个不是判断有没有信仰的一个根据。信仰是表明你对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是认真的。你始终在寻求这个答案,你把灵魂需要的这个东西看得非常重要,甚至对灵魂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成了你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有信仰的。

  问:关于死亡,您有没有想过自己理想的安葬方式?

  答: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他喝毒药之前,他的弟子问他,他希望怎么样安葬?苏格拉底回答说,如果那个时候你能找到我的话,随便你怎么安葬都行。他的意思是说,你想安葬的那个东西已经不是我了,我的灵魂已经离开那个身体。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我的灵魂,而不是因为我的身体。一旦这个身体没有灵魂了,就不是我了,你们怎么处理都行。我觉得他说的特别对。

  实际上,各种宗教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让你面对死亡的时候有一个信念,让你不把死亡看得太重,让你不畏惧死亡,让你相信死亡不是一切的毁灭。其实,凡活着的人都无法参透死后的神秘。但是,不管灵魂是否不死,都应该把精神生活当作人生中唯一永恒的价值看待,据此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对过眼云烟的尘世生活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我们最缺少什么]

  问:您觉得现在当下最缺什么?

  答: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文化,二是法治文化。由于这两样东西的薄弱,我们已深感经济转型的艰难。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决不可能孤立地成功。

  问:您觉得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答:这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目前我正在写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我是想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法治文化和信仰文化,我想探究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问:为什么会缺失?

  答:中国文化传统最缺少两个东西,形而上学和个人主义。从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学人一直在反省中国的国民素质和文化传统,找出了种种有待改进的缺点。有一个缺点似乎被忽视了,而忽视本身更证明了这个缺点的存在。中国人包括中国的学人历来看重事功,即使关心道德修养也有强烈的实用目的,而缺少对个人灵魂生活的关注。

  问:为什么呢?

  答:据我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尤其像你们这样有影响力的传媒,理应把倡导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媒体的核心价值。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著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偶像的黄昏》等。

标签: 周国平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