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从“浙江第一码头”到违建遍地的城中村,再到整体拆迁
2016年05月11日 05:42:2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詹程开

  吕阿姨说,这只狗常在这里晃悠,而且总是趴在固定的位置,“可能是之前它主人的家吧。”

  码头村地块已经推平,进行场地平整和环境整治。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詹程开)如今,在完成了整体拆迁之后,码头村区块已经丝毫看不出昔日的模样。偌大的一片空地上,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地挺在那里,不远的地上趴着一只小狗,神色淡然地看着我们。

  村民吕阿姨说,这只狗常在这里晃悠,而且总是趴在固定的位置,“可能是之前它主人的家吧。”

  复兴大桥每天暮色中的尾灯闪烁里,可还有多少人记得桥下曾经的“浙江第一码头”?

  而码头村,这个以码头为名,因码头而生,因码头而兴,又因码头而衰微的村落,也在时间的齿轮上,开始了自己再一次的角色变换。

  曾经的“浙江第一码头”

  在岁月中褪色

  老底子的杭州人或许还有印象,在钱塘江边,曾经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浙江第一码头”,在钱塘江上没有桥的年代,过江只能靠码头轮渡。

  1864年,胡雪岩在钱塘江上造了码头,一面位于南星桥三廊庙,另一面就在现在复兴大桥的南引桥位置。因为对过往群众不收分文,被称为“义渡”埠。后来几经变革,就成了“浙江第一码头”。鼎盛时候,一年要接送4000多万名旅客,南北横渡。

  老码头的人气一直很旺,周边的村民也嗅到商机,小店商铺纷纷开张,“码头村”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这里还一度被戏称为“小上海”。“那时候的老码头,可真热闹啊,天没亮码头上队伍就老长了,一直要到天黑轮渡停船,才会慢慢安静下来。” 71岁的老村民徐云泉说,“一个人一次5分钱,如果是推着自行车,就得花一毛钱。要是拉钢丝车去卖货,还得根据重量收超重费。”

  村民们大多数是去杭州做买卖的,生意一直挺火。因此当时的轮渡,也有早晚高峰,一到高峰排队是常有的事。

  后来,随着钱塘江上各座桥梁,尤其是西兴大桥建成,坐轮渡的人就越来越少。1998年,“浙江第一码头”终于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轮渡,但“码头”留在了村民的记忆里。

  交通便利务工者聚集

  码头村违建越来越多

  然而没想到的是,复兴大桥通车后,老码头却迎来了新的“春天”。因为交通方便,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聚集在这里。不少在江对面打工的人,也喜欢住在这里。老码头本地居民500多人,却租住了几千名外来务工人员。

  “很多人都在自己家的自留地搭起了违章建筑,有的甚至搭了几十间拿来出租。10多个平方米,三四百一个月,很实惠,这样的价格,市区是绝对没有的。”徐云泉说。

  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进出出,让码头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社会治安也成了一个隐患,这和周边现代化的城市,的确有些格格不入。“我们自己也看不下去了,码头村,是该拆了。”

  虽然不断有居民因项目而拆迁,但在整村拆迁前,老码头还有97户人家。在今年春节前,码头村完成了整体拆迁。

  村民吕阿姨,从她的爷爷辈到自己的孙子辈,都住在码头村,可以说,这里承载了他们五代人的记忆。“说句心里话,我当时其实想着,如果能把周围环境整治好,把违章建筑拆掉,其实我还是特别希望可以继续住在码头村。住惯了老房子,住公寓总会觉得不方便。”

  的确,有不少年纪大的村民,在拆迁开始时,因为感情羁绊,都有些不愿意离开。

  “大家都觉得住了一辈子了,老邻居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到公寓里,门关上了,连对门的姓什么都不知道。”吕阿姨说。

  不过,吕阿姨说,现在分到同一个小区的住户,不少还是过去的邻居。大家已经约好,今后还是要一起串门,一起到别人家里“赖饭”吃,所以应该也没有当初想的那么“寂寞”。

  新家用上整体厨房

  不怕呛着孙子孙女了

  拆迁开始后,吕阿姨还是经常会到老房子那里去看看。因为在家边上还有点地,种了些菜,得慢慢地把这些菜割了,否则等拆到了,菜也就没了。

  “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正好拆到我们家。看着机器把房子推倒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造一幢房子,像燕子做窝一样,要花不少精力,就这么推了,肯定有点舍不得,不过,我也知道,将来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好。”

  今年年初,码头村的地块已经全部推平,进行场地平整和环境整治,4月10日开始,已经进行了覆绿,只是播下的草种还没来得及绽出绿色。

  徐云泉是今年2月1日正式从码头村搬出的。分配到安置房150平方米,他和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全家六个人一起住。这个周末,他们就要搬新家了。

  徐云泉说,安置的小区很漂亮,干干净净,花坛里绿化也做得很好,和原来的环境差别太大了,特别是高层的住宅,都是带电梯的,“现在农民都住上电梯房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新家离码头村并不远,不过几百米的路程。6台空调,60寸的电视……细数着新家的配置,徐云泉一脸的幸福。“以前,家里杂七杂八的东西总是会乱堆,不过到新家以后,就必须要搞好卫生了。”

  徐云泉说,过去在码头村,厨房里都是老式的柴火灶,“几十年的老灶头了,烧起火来下面有灰,上面有烟,孙子孙女嫌烟味大,都不愿意到厨房里面来。新房子里都是整体厨房,前几天燃气公司也过来把天然气开通了。”

标签: 码头村 拆迁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