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眼下正是新鲜蚕豆大量上市的时候,这种口感软糯的时鲜菜,颇受台州市民喜爱。不过,最近一名5岁的云南小男孩因为吃了几颗蚕豆,引发重度贫血,后被医生确诊为急性溶血性贫血,也就是俗称的“蚕豆病”。
蚕豆病究竟是什么?会有哪些症状?网上流行的预防办法是否可靠?5月11日,记者采访了台州医院儿科副主任梁国安。
每年都会接诊十多个病例
据梁医师介绍,蚕豆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疾病,绝大多数病人是因进食蚕豆发病,所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初夏蚕豆上市时节,群体以小男孩为主。
这病在我国的广西、广东、湖南等地比较多见,浙江的发病率相对较少,“每年我们接诊的病例都是十多例。”
“蚕豆病”发病的时候类似于发烧,并伴有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小便酱油色,脸色和眼白发黄等症状,去医院化验,就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
“患上‘蚕豆病’的患者,轻微的只有一点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梁医师说,医院也曾接诊过重症病例,但经过治疗后一般都会恢复健康。
发病机制不仅仅是食用蚕豆
“需要注意的是,‘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不是只有吃蚕豆才会发病,也不是每次吃都会发病。”梁医师说,除了蚕豆,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诱发该病。
记者在网上查到,曾有媒体报道,湖北黄陂一名2岁的小男孩被查出患了“蚕豆病”,但他妈妈说孩子近期没有吃过蚕豆,以前吃过也没出问题。
当地医生仔细了解他发病前的状况后,认为很可能是衣柜里的樟脑丸诱发的,因为樟脑丸里含有萘,会引起溶血。
发病后要及时就诊
对于如何提早预防这个病,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即做基因检测。检测后,很快就能知道孩子是否缺少G6PD这种酶,能不能吃蚕豆也就清楚了。
“对于这个预防方法,我个人并不是很赞同。”梁医师说,蚕豆病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诱发的因素有很多,接触这些因素后,是否诱发也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做了基因检测对预防的帮助也不会很大。
梁医师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体温升高、面色发黄,小便呈酱油色等症状时,应及时送医,以免病情恶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