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又促成了一例脏器捐赠,一位严重脑外伤患者,5月11日转往浙一医院,在完成脑死亡的监测以及相关法律手续后,今天上午进行捐献脏器的手术,他的心脏、肝脏、双肾、角膜将给多位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带来人生的改变。感谢生命的馈赠,为他祈福。”
5月13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内科主任兼ICU主任殳儆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段文字。作为一名ICU医生,在工作中,她目送过很多死亡,却也见到过几次重生。2014年6月、2015年8月、2015年9月、2016年5月,4位器官捐献者让她感受到重生的温情和意义。“一株注定要萎谢的花,在别的地方重新开放。”她这样形容器官捐献。
男子车祸脑死亡器官救6人
5月7日,一名32岁的男子乘坐摩托车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极其严重的颅脑外伤和多发骨折。送达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医生抢救后不久即出现脑死亡表现:瞳孔散大,没有自主呼吸,没有肢体反应,仅依赖呼吸机和药物维持躯体的生存。
医疗上能尽的力已经尽了,回天乏术,病人已无治愈的可能。家属们得知噩耗后,万般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年纪尚轻,就要离开家人,离开6岁的孩子。按照惯例,殳儆询问家属是否有捐献器官的意愿。在极度悲痛中,家属们商量后做出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愿意捐献病人的脏器,救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经浙江省红十字会脏器捐献协调员的联系,2天内完成了捐献相关的法律程序。5月11日,病人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重症监护室转往浙一医院,完成脑死亡的确认检查。5月13日,病人在浙一医院完成脏器捐献手术。他的心、肝脏、双肾、角膜分赠6人,让6名因疾病行走在人生边缘的病人获得了人生的改变。
昨天,殳儆告诉记者,肝脏受体是一名45岁的乙肝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病情平稳。肾脏受体是两名尿毒症患者,一名49岁,一名55岁,术后当天就已经有尿量了。心脏受体在监护室治疗,还在用ECMO维持循环,没有脱离危险,不过状态比手术当天趋于稳定。
一些人的观念在慢慢改变
器官捐献,让生命延续。据了解,这名车祸男子是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自去年以来完成的第三例脏器捐献病例,也是殳儆行医生涯中促成的第四个脏器捐献患者。
人一旦脑死亡,他的生命在本质上已经宣告结束,医疗无法让他起死回生,但是他的脏器还能够依赖现代的医疗手段维持若干时日,而对于众多器官功能丧失、器官衰竭的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然而脏器的来源始终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逐渐有一些人慢慢开始接受器官捐献的观念,但这样的数字仍是非常少的。殳儆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只有1万例左右,大多数患者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更多的患者是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根据嘉兴市红十字会今年4月初的数据,我市已实现器官捐献20人。“这和中国人的丧葬观念有关。”殳儆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有毁损的传统观念,许多人很难改变。在工作中,她还曾遇到过,直系亲属同意捐献了,但因为旁人说闲话就放弃了的例子。“根据中国的现状,哪怕逝者生前同意捐献器官,办理了器官捐献申请登记,也需要家属同意才能捐献,所以,逝者和家属都要有捐献器官能够帮助他人的人道主义观念才行。而在国外只要个人有意愿登记了,家属就不能阻止,这是受法律保护的。”
器官移植让生命在别处重生
作为一名ICU医生,殳儆非常明白哪些人适合捐献。脑死亡病人,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他的人生已经走完了。但是,医学留住了他身体的其他部分,心脏还在跳动,呼吸机在帮助没有自主呼吸功能的肺工作,病人没有任何醒来的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后死去,为了保证移植脏器的功能,脏器捐赠一般来说要在一周内进行。
从2013年起,遇到符合捐献条件的脑死亡病人,她都会谨慎地问家属:“您是否愿意考虑脏器捐献,让亲人身体的一部分在别人身上继续活下去?”如果心理上还不能够接受,医院一定会积极治疗到心脏停止的那一刻;如果愿意捐献,省红十字会的协调员会来和家属谈。
在询问过程中,拒绝甚至谩骂等各种反应都遇到过,她说自己完全能够理解家属的情绪。虽然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反招骂的事,和医生的业绩也没有任何关系,但见证过重生奇迹的她仍然决定把这件事当做一种责任坚定地做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捐献器官不但是帮助他人、让人重生的善事,也能让家属留个念想,亲人仍然以另一种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当然,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器官捐献是否会让遗体受损,影响丧葬仪式中的遗容。殳儆说,器官获取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和病人在医院接受的任何一项外科手术一样,手术后医师也会仔细缝合维护外观,尊重遗体遗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