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吕祖谦:道统传千载 儒风振一时
2016年05月19日 06:10:5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李舍仙 郎擎宇

   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钱江晚报通讯员 李舍仙 记者 郎擎宇)武义县城以东3公里的明招山麓有一座明招寺,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吕祖谦和武义的故事正是从此地开始的。

  吕祖谦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埋葬在这里。在吕祖谦为父母守墓的6年间,他一直在明招寺讲学,吸引了陈亮、叶适、巩丰、徐邦宪等文人前来访学问道,明招山一时才俊咸集,一度成为南宋理学传播中心,是当时少有的影响全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教育有方

  连朱熹都把儿子送来求学

  时至今日,距离吕祖谦墓约200米处,还有半截残碑。明正德十四年,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瑞特地登临祭拜并撰写碑文,曾感叹,吕氏家族“德业之盛,匹前休,范来世,卓乎远矣!”

  吕祖谦所属的开封吕氏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出过十七位进士、五位宰相,是宋代著名文化世家。后来,吕祖谦将历代家训汇编为《家范》六卷,分为《宗法》(四卷)、《学规》(一卷)、《官箴》(一卷)三个部分。分别对家族敬宗孝道、求学明理躬行、为官清慎勤实等方面一一做出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训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教育后人及四方学子,吕祖谦陆续制定了《乾道四年九月规约》、《乾道五年规约》等规程,合称《学规》。《学规》规定:“凡预此集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凡预此集者,闻善相告,闻过相警,患难相恤”、“凡与此学者,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这些家规家训同样是吕祖谦“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哲学思想的体现。

  南宋乾道九年的春天,与吕祖谦齐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自己的长子朱塾,从千里之外的福建送到吕祖谦门下学习,并叮嘱他“事师如事父,凡事咨而后行”,其中的信任与爱戴可见一斑。

  道统传千载

  吕氏《家范》成治家蓝本

  “道统传千载,儒风振一时”,吕氏《家范》作为南宋时期的经典家规,其影响力早已超出家族内部,对整个浙东南的家族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宋代以来武义县进士及举人名单上可以看到,北宋时当地的进士及举人仅有5人,到了南宋人数猛增到44人,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吕祖谦的学生,吕氏家风家训也经由这些人传到了武义乃至全国各地。时代更替,吕氏《家范》中思想精髓早已融入武义许多家族的家规家训中,世代传承。

  武义曲湖巩氏,其第三代巩丰、巩嵘、巩岘均从吕祖谦学习并出仕为官。巩丰在任江东提刑期间政事从简,刑罚从宽,吏民信化;巩嵘在掌管货务都时积极调停茶盐价格,增加国库收入,表现出杰出的理财能力。

  武义白洋街道金皮村,离明招山不到十里地,村中马氏祖上马光祖的爷爷及父亲两代均师从吕祖谦,马光祖官至副宰相,由于为官清廉,后人在村里为他建了一间家庙。

  “以明招山为中心,武义许多家族的家训都受到吕祖谦的影响。”马光祖二十四代孙、马村村支书马贤昌告诉记者,家庙墙上“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祖训一直流传至今。

标签: 吕祖谦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