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
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报告
2016年05月23日 17:01:50 来源: 浙江在线

  一、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

  环境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是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根本原因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杭州城市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方式为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带来巨大压力。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防”没有起到源头控制的作用,“治”的环节也存在诸多措施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

  (一)机动车尘是杭州市PM2.5污染的首要来源

  综合颗粒物的直接排放和二次污染前体物排放,机动车排放对杭州市PM2.5的贡献约为28%。杭州中心城区机动车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从2000年的39.6万辆,发展到2013年的252.2万辆,增加了近5.4倍。杭州市平均3~4人拥有一辆私家车,为全国之首。高峰时段的快速路(中河高架)车流量达到9000~9500辆/小时,与一线大城市的水平相当,平均车速仅15-25公里/小时,交通拥堵程度已达到了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水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发达,建设滞后也是交通拥堵的原因。拥堵时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是正常行驶时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机动车不仅会直接排放含碳细颗粒,还排放大量的可转化为二次细颗粒物的气态前体物。同时,杭州市油品质量与一线城市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也会加重机动车污染。

  (二)工业排放是造成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排放对杭州市PM2.5的贡献约为22.8%。杭州市工业企业量多面广、小而散,中小企业占86%。大气污染物难以高效处置,污染源监管困难。同时,工业污染排放缺乏有效的污染协同控制体系。杭州市的冶金、化工、建材、制药、机械制造等主要工业生产过程除了排放一次颗粒物,还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等气态前体物,这些物质经化学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PM2.5的污染防治必须协同控制包括SO2、NOx、VOCs等在内的多种前体污染物的排放,并合理设置各污染物之间的削减比例。

  (三)扬尘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量和房屋建设施工量逐年增加,且呈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杭州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9亿平方米,约为2000年的10倍。解析结果中扬尘对杭州市PM2.5的贡献约为20.4%,与之前源解析结果相比明显增加。大气降尘量是反映扬尘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降尘量近年有增加趋势,由于杭州主城区大面积铺开地铁施工,以及其它各种建筑施工,2013年降尘量为8.96吨/月•平方公里,比2012年的降尘量增高了61.7%。此外,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天数的增加都表明扬尘污染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且有加重趋势。

  (四)燃煤排放仍是造成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

  燃煤排放对杭州市PM2.5的贡献约为18.8%。杭州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13年煤炭消耗占总能耗约60%。燃煤会造成污染,而燃煤结构的不合理是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杭州市发电燃煤占50%左右,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94%、欧盟81%),而且燃烧效率低、治污水平落后、排放高度低的其它燃煤设施量大面广。同时,现有燃煤源所采用的脱硫工艺中,电力行业约60%为湿法脱硫,其它行业基本都是湿法脱硫。目前湿法脱硫工艺的特点是有大量“水汽”排放,其中会夹带大量含硫细颗粒物和含硫浆液滴,成为环境空气中硫酸盐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加重PM2.5污染。

  杭州市单位GDP能耗近年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期北京、广东等地的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2~4倍,能源利用效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五)区域污染对杭州市细颗粒物浓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受地形、气象条件、城市布局、污染源分布格局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较明显。区域污染传输对杭州市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约18%-38%。另一方面,污染源外迁及城市周边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使城郊之间的缓冲带消失,污染连片,对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

  (一)以充足的信心和耐心应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结合我国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复杂性,应对措施的艰巨性和综合性,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的长期性。

  (二)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出行需求,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缓解职居矛盾,减少通勤交通需求。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行政、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的统筹分配,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倡导公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无意义的高能耗交通出行。进一步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加快公共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交通系统,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三)提升工业污染源管控水平,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控制,特别是中、小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加强各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制定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相适应的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建立有效的、可操作的污染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强金融、工商、供电、供水等部门联合执法,提升污染源管控水平,提高空气污染物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水平,保证稳定达标。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污染源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体系的建设,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使法律真正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四)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燃煤结构,针对湿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硫酸盐污染问题采取控制措施。积极争取天然气资源,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天然气资源,将难以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行业作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的主要方向。在确保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排放总量下降的前提下,重视煤炭消费向燃烧效率高、治污水平先进的电力行业集中,发展高效、洁净的超临界发电技术,限制非电力行业及生活煤炭消费,加强其污染治理。针对目前湿法脱硫工艺烟气中含硫细颗粒物和含硫浆液滴的排放问题,采取有效治理,减轻燃煤排烟对含硫细颗粒物的影响。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第二产业能耗的控制与管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五)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近年来杭州市在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扬尘仍有很大的可控空间。扬尘污染整治的关键在于落实,针对“监管责任主体不清,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尽快建立完善切实有效的“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扬尘污染管理工作机制。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保证各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开放源治理的考评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城乡结合部、堆场周边、渣土运输沿线道路保洁标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六)建立环境效果评估机制,动态跟踪评估不同阶段污染防治工作的环境效果,及时发现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改进防治方案,保障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七)摸清底数,加强科学研究和能力建设。建立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的PM2.5一次排放及其前体物排放动态信息平台。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PM2.5污染总量控制、污染控制环境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八)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治污统一战线,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重要保障。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发展各相关部门、每个公民都对空气污染问题负有责任,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是各相关部门和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入手,以自身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建立大气污染“源头控制”的“法制、机制、体制”。改变传统的以环境保护部门为主导的污染治理型的环境管理方式,创新理念,推动城市环境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变。加快形成环保部门执行有力、监管到位,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合力推进的良性运作机制,从被动的环境管理方式转变为积极的、多部门协调的综合管理体系,是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公众参与的程度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空气污染的科普知识以及对污染程度、危害、成因及来源的认识。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价值观与责任感。

标签: 责任编辑: 王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