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让竹林废弃物培育优质食用菌高效循环
——综合利用竹林资源 创建高效循环生态链
2017年09月19日 18:33:08来源:

  创始人简介

  元萍,49岁,硕士。她发现在银耳种植过程中的棉籽壳培养基的弊端,认为开发一种更加适合银耳生长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不断改良和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竹笋下脚料以及竹子加工废料可以代替棉籽壳,实现了竹林废弃物培育优质食用菌高效循环。

  领域类别:环保

  项目特点

  本项目提升了竹笋加工业和银耳种植业的行业效率,把竹笋加工业产生的废料,转变成银耳种植业的生产原料。自有1项发明专利,并有4 项发明专利和8 项实用新型专利进入申请阶段。技术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就业,具有一定的融资潜力。

  创业故事

  元萍,1968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本语专业,并获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一个本应成为外交官大放光彩的“北二外外语专业毕业生”,毕业二十八年后竟成为了农技专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银耳之乡”,每年从这里发出的菌物价值超过50亿元,其中古田银耳约占所有菌物产出价值的40%,约20亿元。“世界银耳在古田”,古田银耳产量占全世界银耳产量的90%以上。目前,栽培银耳的培养基主要是棉籽壳、麸皮、玉米芯、木屑、豆粕等等,培养基装入袋料成为“菌棒”,一个菌棒上栽培三朵银耳,当银耳长出并收获后,大部分菌棒用于锅炉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或随意堆放,影响美观。当元萍关注到菌棒的污染问题时,联想到之前经营竹笋罐头加工时,工厂放弃了大量的竹笋笋壳、笋头、笋皮,并为此花了大价钱委托当地垃圾站拉去处理,但毕竟是丢弃的都是有机物质,是否可以将笋竹废弃物与食用菌栽培、废菌棒回归竹林再利用有效结合起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元萍换掉了她优雅的长裙和高跟鞋,亦无暇化上精致的妆容,带着背包,率领着她的技术团队,走遍了福建的各个竹林产区进行实地考察,拜访了当地的林地技术员、经验丰富的林农,并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福建省农科院、江南大学、南昌大学等专家和教授密切交流,确定竹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可能性。她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达15小时以上,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28天在外出差,常常废寝忘食至一天只吃1 餐饭。短短几个月,元萍从原来的“白骨精”变成了“黑美人”,并投入了80几万元用于技术研发。

  有人问“你这样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值吗?”“值!”元萍很肯定地回答道:“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同时该产业链技术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农户增收、企业创收、地方增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就要坚持做,即使失败了,也能告诉大家,这个技术失败的原因,给大家一点借鉴!”

  技术开发的过程是艰苦的,有实地考察和长时间试验的劳累,有试验失败的焦虑,但在元萍的带领和鼓励下,有技术突破的欢笑,也有成果取得的掌声。经过1 年半不懈地研究和测试,元萍团队确认了竹林资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逐步构建起高效竹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其《竹笋加工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获得了2015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的三农服务金桥奖。现已实现了笋竹剩余物用于培养基银耳,也实现了银耳废弃袋料再次利用复填于竹林,仿生栽培竹荪,以及进一步在竹荪栽培轮休期种植中药材,充分实现了竹林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并申报了4 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经过指导农户经营,有效地实现了农户增收,以竹林下仿生栽培竹荪为例,当地农户年可增收5000元/亩以上,同时项目的实施,变废为宝,实现了优质银耳的栽培,有效的节约了成本60%以上,且解决了食用菌废菌棒环境污染问题。

  谈起创业之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确幸,元萍无限温柔地回忆道:“在我20多年前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工厂里有一位非常敬业的员工,我记得她挺着大肚子直到生之前一个月还在厂里干活。后来因为工厂被拆迁我把厂关了,她就去澳洲发展。有一天,她从澳洲打电话给我,说非常感谢我,因为当时我教了她很多专业技能,所以她到了澳洲以后学以致用很快得到了老板的重用。并且她现在在澳洲生活的很好,当时肚子里的孩子,如今已经上完了大学,也找到很好的工作。能够在20多年后被一个基层的工人认可,并且一直记得,这让我非常感动和幸福。”而聊到创业之艰难,元萍也是无限感慨,“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问题。”由于循环生态链布局较大,后续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才能够更好的去推进。但无论如何,元萍表示都会坚持下去,为全民健康做一点事。

  回顾往昔,90年代第一次创业的动机,单纯可爱,只是不希望输给非常优秀的先生而已。而即将半百的年纪,再次创业,她坦言:“这一次是为了梦想而战。”

标签:责任编辑: 袁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