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简介
罗莉,40岁,本科,长期致力于传媒行业。2007年,她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持续进行各类民间助学公益活动。将当地丰富的山泉水资源与现代化的高效设施农业相结合,通过农场将以前输血式的助学改为造血式的助学,不仅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紫云,也为受资助的孩子们及当地农户创建一个优质的农业企业帮扶模式。
领域类别:智慧农业
项目特点
创始人具有较深公益情怀,项目的立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本着以造血式的帮扶为目的所建立的农场,以地方环境优势、科学合理的栽培手段打造智慧农业。发展潜力较大,为当地解决农民就业、增加收入问题。
创业故事
爱心缘起,坚持关爱失学儿童。将时间回溯到十年之前。2007年的春天,当时还是上海《东方企业家》杂志社市场总监的罗莉,在机缘巧合下从朋友那边得知贵州省紫云县这个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的情况。向来务实的她当即决定和朋友们赶赴贵州去探望和帮助那群特殊的孩子们。
此时,罗莉忽然意识到这里是与都市截然不同的一个新的世界。然而,随着队伍行程的逐渐深入,山村的落后与贫穷也慢慢的开始浮现。隔天,罗莉一行人带着捐赠的物资来到当地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格凸河小学。破旧的教学楼里,有附近山村里的200多个孩子在此就读。因为贫穷落后,山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谋取生计,只剩下高龄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在家。而格凸河小学里就有一半的孩子是这样的留守儿童。
当给孩子们分发糖果时,罗莉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并不会如想象中那般对你微笑感谢,在他们木讷、空洞的双眼里常常流露出警惕与敌意,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捡起石子扔你。一直在城市长大的罗莉,怎么也想象不到如此简单直白表达善意的举动会引起那些孩子这样的反应。
直到后来几年的接触中,罗莉才渐渐明白,因为父母常常不在身边,而且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使这些小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又因为山村自然条件导致的近乎与世隔绝,使这里的孩子们普遍不善于与人交流。这里的孩子们,缺乏的是“爱的教育”。
这群留守儿童中有一个叫小张(化名)的孩子。小张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很小的时候,小张就被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但糟糕的是爷爷奶奶都是智力低下的残障人士,老人们自己生活尚不能自理,还要来照顾一个8 岁大的孩子。当这次助学行动的志愿者问小张:“你最想要的是什么礼物?”他的回答是:“能够吃饱睡好,快点长大养家”。吃饱,睡好,成了一个8 岁男孩最大的愿望。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小张从来没有与外界有过什么正常的交流,也没有与别人交流的欲望,他所有的考虑大概只是:“怎么才能让自己活下去。”山村里的留守儿童中,像小张这样的孩子,绝不是个案。
十年坚持,摸索爱的教育。从紫云回城后,留守的孩子们那毫无生气的目光时时浮现在罗莉眼前,她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点什么,去改变点什么。
从那时起,罗莉和她的朋友们将贵州阳光助学行动从不间断地进行着。助学团队的成员们在贵州紫云县的山间田野中,探访、捐助、筹款盖校舍、资助生活用品、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为孩子们寻找合格的爱心资助人……以各种方式进行着不计回报的投入。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从城市与山村的往返中,罗莉却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简单的物资捐助并没有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
在对助学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时,罗莉意识到:“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资助,但是孩子们亲情的缺失却是我们无法填补的空白,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能够回家。”这样的难题,似乎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
发现机遇,新农业为爱护航。2013年,又是一次偶然,罗莉在网络上注意到了一种无土栽培的农业科学技术。这种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降低农作物对土壤肥沃程度的依赖,减少因不利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农业,无土栽培技术更科学、更环保、也更节约资源。
罗莉想到她常常踏足的紫云山区的土地,那些被称为“石漠化”的贫瘠的土地,正是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紫云县的传统农业不可能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为了生计,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可是到了城里之后才发现,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山里人所能从事的工作极为有限,收入就更加可怜了。而留在山村里的,只剩下无依的老人和可能继续重复父辈们生活轨迹的孩子们。
“如果能将这种无土栽培技术带到贵州,那么……”罗莉似乎隐约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贵州省紫云县土地贫瘠,但是山泉水资源丰富,比较适合发展无土栽培农业。而农业相较于其他产业来说对于用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并不高,进行过基本的培训之后,本就世代以农为生的当地农民应该就能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果在山村里建起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就能以丰厚的收入吸引村民回乡工作,大家就地建设家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这个美好的前景使罗莉欣喜万分,她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大城市高管的工作,一头扎进了紫云的山沟里,开始了人生的全新篇章。
澄明农业,一个高科技的农业企业即将在贵州省紫云县的山村里诞生了。办企业,先从自身的学习开始。买书学、上网学、论坛找人学、学配营养液、学建大棚、自己动手研究自动化喷雾设备、找各种供应商……
从对农业零认知开始,罗莉在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山村里,用满满的工作对抗着饮食习惯的不便、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几乎无人可以交流的孤独。
对于这个阶段,罗莉后来自己总结到:“能通过学习解决的困难在我这不算困难,生活环境的艰难自己也早有准备。在紫云,最可怕的是与世隔绝的环境和因这样的环境孕育出的人。”
艰难初期,历经磨合见成效。在紫云,买到一根螺丝钉需要来回60公里山路。所有的快递都只送到县城,农场建立初期几乎每天都要去县城里收货,一年下来,农场的车跑了6万多公里。农场的员工都是当地的村民,由于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留守在村子里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教育程度低,识字的人并不多,要指挥这样的员工干活就会特别辛苦。有一次播种玉米,罗莉告诉员工:“每播种一棵玉米之间的距离大约在33厘米左右,播种的尺寸不能有偏差。”说完就给了员工一把尺子,并问员工是否明白了。那个员工连连点头。可当隔天去检查玉米地的时候却发现地上的种子非常凌乱。
罗莉心急如焚地质问那个员工是什么原因,那个员工当时满脸通红,半天没回话。最后才支支吾吾地说,他根本不知道尺子应该怎么用。从那以后,罗莉每周都会在农场里召开例会,不断的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加强学习,在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后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性调整工作岗位。为了能让基层员工拾起自信,罗莉把复杂的工作翻译成通俗的语句教给他们,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良性引导。就这样一路磕磕碰碰,终于在2014年的9 月打下了澄明农业的第一根桩,一个无土栽培农场开始投建了。
不忘初心,坚持定位助发展。看到农场渐渐成型,罗莉心里感动不已,也希望能够尽快扩大农场规模,设立更多的工作岗位让山里孩子的父母们回家工作。但农场要更上一个台阶还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罗莉想着,只有找到一个真正科班出身懂技术的牛人才能将企业办好搞大。很快,第一个技术合伙人出现了。但谁知,这位合伙人的出现却在农场起步初期给了罗莉一个重重的打击。“那时候我让他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指导,但是由于他错误的设计方案和技术疏漏使得农场产生了大量的浪费,直接损失了几十万元。”这一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让罗莉这样一个新晋“农场主”措手不及,巨大的失望与迷惑使她就在短短的两三天内生出了许多白发,心情更是一落千丈,她一言不发的徘徊在农场外数日。
想着如果解除了和这位合伙人的合作关系,那么农场所有的事情都会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这对于半路出家的她来说真的十分冒险。但是如果就此退缩,先不说她想要帮助的那些孩子们,就连自己之前的艰辛努力都将成为泡影。斟酌再三后,罗莉还是决定解除和这位技术合伙人的合作关系,继续一个人把农场做好!农场又回到了从农业技术到农场管理,大小事儿都需要罗莉亲历亲为的日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农场开始慢慢恢复生气,这时一大块馅饼落到了她的头上。因为近年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开发,所以对农业项目的补贴较多,某领导来农场透出风声告诉罗莉,有个项目可以补贴农场200万,说完就离开了。一向耿直的罗莉根本不知道领导隐含的意思,更加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这事情。这时农场的一位经理和她说:“姐呀,没见过你这么做生意的,不请人吃饭,不送礼,不陪人喝酒,项目落不到咱们头上的,农场发展不起来的!”
当时的农场由于初期那位技术合伙人的原因亏损严重,如果能得到这200万补贴便能解决燃眉之急。看着此刻困难重重的农场,罗莉的内心十分纠结,她又独自跑到山里沉思了好几天。
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她终于想明白了。建立农场的初衷就是为了守护那些留守儿童,如果农场不走正道就不能存活,那么这样的农场也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了。“我不能创办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企业!”罗莉对自己说。诚信,是赋予澄明农业生命的第一要素。从那以后,罗莉对待所有的事情都按这个原则来,她反而觉得痛快多了!虽然种种补贴与这位“情商低”的农场主无缘,但她依旧坚信:不以利益为出发点的战略决策才是真正的庙堂之策,这也是她将农场取名为“澄明之境”的重要原因。老天或许真的会对有大爱之人格外关照。当她拒绝这200万补贴的时候,正巧有一位香港客户参观了她的农场。在攀谈的过程中,港商了解了罗莉的无土栽培技术,并对紫云县独特的山泉水资源非常珍惜,立即给了罗莉一笔很大的订单,让她种植菠菜苗。也就是这棵神奇的菠菜苗开启了农场的日月星辰。通过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澄明农业这个品牌慢慢在香港市场站住了脚根。这棵“温暖的菠菜”,随着CCTV7的实地采访和专题介绍,也越来越广为人知。因为澄明农业的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离家务工的农民返回了紫云的山村,开始在自家门口打工赚钱。这个现象的出现也让罗莉十分感慨,她最初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
爱心延续,帮扶路上不停歇。为了继续帮助山里的孩子们,农场在还没有实现赢利的时候,罗莉仍然没有停止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抽出时间去走访紫云县的贫困小学,统计学生数据,号召城市里的朋友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在罗莉的协调及统筹下,共同捐助了紫云县当地36所中小学,共计6992套校服,贡献扶贫救助基金高达30余万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她前行的动力也是她最初的梦想。如今,家人都为罗莉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园区里也有了来自附近村庄的固定员工30多人,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且公司每年用于当地的租金、工资、分红就达150多万元。
罗莉说:“到现在,我在这里累计投入800多万元了。每年将发展产业所赚纯利润的10%用于资助紫云贫困学生已写入公司的章程。在这里创办企业,除了自己的追求,还有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罗莉的创业经历和引领农村妇女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双手家门口挣钱,并非个案。”安顺市妇联生产维权部负责人舒丹介绍,近年来,安顺涌现出78位在农村经营种植、养殖、手工制作、乡村旅游等产业上的女企业家,解决当地农村妇女和闲散劳动力4155人。“我
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支持女性创业就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妇女不掉队。”
农村电商,展望未来再启程。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罗莉现在又开始考虑利用电商平台改变封闭山区的小农经济状况,于是她开始琢磨如何通过网络将大山里优质的农产品送到城市中去。
“我想在不久之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轻松地点击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地享用澄明农业的天然无公害蔬菜了。”将安全好吃的玉米送给消费者的同时,将美丽富足留在农场,将希望的种子种在农民的心中,这是罗莉对农场的期许。
一切都美美的,用了十年时间,罗莉做了一场知行合一的修行,将心中的净土搬到农场,希望未来也美美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