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心系草原 变废为宝——三江源生态环境治理变废为宝
2017年09月19日 18:55:51来源:
 

  创始人简介

  加毛太,49岁,藏族,专科,辞职创业。她注意到牧民把羊圈里堆积的羊粪倾倒河里或者焚烧,造成水及空气污染,于是创办企业,将羊粪变为有机肥,并以入股、共同经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1122户,4488人收益,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2080元,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80个。被评为青海省三八红旗手。

  领域类别:环保

  项目特点

  项目着眼于保护草原环境,改变牧民观念。产品的研发以当地环境、生产条件为考量,变废为宝,产业模式符合国家规划方向,实施策略较为可行,有较强的扶贫带动能力,社会效益明显。

  创业故事

  加毛太,出生在海南州兴海县河卡镇。美丽富饶的大草原赋予了她顽强的生命,并且哺育了她多姿多彩的童年和少年。作为大草原的儿女,草原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管到何地,时时刻刻她的心间牵挂着那片草原。在兴海县民族中学完成初中3年的学业之后,她随父母亲定居西宁市。但目前的牧草退化,草地沙化,再也难见到童年时的绿色茂密的草地,满山遍野五彩缤纷的各种小花,再也难闻到扑鼻而来的泥土、青草、百花的清香。心里一直有一种失去的惆怅,同时在他心里有一个声音反复响起:“做点什么?我能做点什么。”

  2005年的一个清晨,加毛太从童年的梦中醒来,想想过去草原的美丽和现在草原的凄凉,很是沮丧,同时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油然而生:“我一定要做点什么,现在就要开始。”于是她设想辞去现在事业单位的工作,注册公司一心做生态治理方面的项目,但是由于自己一没经验,二没资金,仅仅是一腔热血和美好憧憬而已,真正做起来心里没谱。于是征求亲人们的意见,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吃完晚饭她对丈夫说:“我要辞职,自己注册公司,争取环境治理方面的项目做,你同意吗?”因丈夫知道她的心思就好不犹豫的说:“可以呀,你做什么我都没意见。”她说:“那我没收入了,如果不成功咋办?”丈夫说:“没关系,到了要饭的地步,我要到一个饼子都给你吃”,听了丈夫这些话后,当时她的心里很温暖,很感动。母亲很担心的开导她:“别干傻事,这么好的工作丢了,你靠什么生活,别身在福中不知福”。目前的道路是空白的,所以其他亲人也反对。不过靠着丈夫的支持和信任,靠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和目标于2005年她拿出自己仅有的5万元,通过朋友帮助,注册了“青海楠迦生态环境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在州县上从事种植、园林绿化、水利工程、修路、土建等。经过几年的奔波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加毛太老家在牧区,每一次回去,家人常向她诉苦羊板粪带来的不便。起初她也感觉无奈,没在意。而后发现羊板粪成为每个牧民头疼的事,可谓是泛滥成灾。有条件的牧民租车将羊板粪拉到有坑的地方焚烧,或是直接倾倒在河水里,费用昂贵而且污染环境,还冒着失火的风险;有的牧民干脆废弃积满羊板粪的羊圈,在旁边新建打墙砌羊圈。这种处理羊板粪方式,再加上雨水产生的污水,而更加恶臭,牧民的生活环境便成了、苍蝇、蚊子的乐园。因此我一直对牧民的健康、草原生态的安全、水质的污染以及环境的破坏揪着心。这也使她深刻地意识到羊板粪给牧民的生活带来的不便,对牧民的健康造成的威胁。于是加毛太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一个办法,解决羊板粪的治理并做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2010年,加毛太开始去全国各地考察调研。考察的结果让她认识到在我国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多年来,由于长期施用化肥,耕地的有机质逐年下降,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化肥的长期使用耕地已造成肥效下降、利用率低、土壤板结等弊端。美国等西方国家生物肥料的使用量已接近肥料总用量的50%。我国有机肥的使用量在2010年占总肥料量的10%,有机肥生产呈连年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广阔,成为新一轮的新兴产业,一些国内外投资者正向该行业逐步渗透。

  近年来,世界上有机农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各国都相继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多数国家规定只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才允许进口。在国内,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食品的生产都在悄悄的改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食物口感、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更为重视。2008年起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2009年开始,农业部出台新政策,在全国试点开展“提升土壤有机质项目”,农业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地方政府出台增施有机肥奖补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更加坚定了加毛太投资生产有机肥的决心。

  2011年在青海大多数人对有机肥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加毛太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在海南州兴海县河卡镇灯塔村,创建了河卡有机肥生产基地。因牧区气温低,施工工期短,为了按时建成生产基地,在不通电、不通水的情况下,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以一天柴油费7-8千元,一手扶拖拉机水为50元的高额成本,建成了河卡有机肥生产基地,并于2012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到目前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25亩,年生产有机肥5万吨,既治理了高原牧区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又为农业耕地种植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支撑作用。加毛太公司的产品,使用天然百草的羊板粪为主要生产原料,独特、丰富、无任何污染。引进先进的高温发酵技术和高温发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彻底杀灭病虫卵、草籽。解决了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肥发酵时间长、发酵困难的难题,打破传统堆肥法,实现生产工业化。同时,在牧区每家每户采集羊板粪过程中,加毛太看到了牧区贫困农牧民艰难的生活,例如:河卡镇上游村扎西才让家,扎西才让妻子于2000年因患类风湿,四肢萎缩失去一切活动能力,不能自理。家中有4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扎西才让不能离开家半步,坐吃山空,后来靠亲戚朋友的捐助,濒临讨要的地步。还有许多困难农牧民家庭因人口多,草山和牛羊满足不了日常开支,家庭壮劳力因文字、语言障碍出门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出门打工,基本上靠高利贷生存,。由于高利贷高额的利息,一年省吃俭用的积攒的钱都用来还掉利息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恶性循环,永远趴在高利贷下生活。看到这些,加毛太说:“我们的心情很沉重,同时心里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2012年我们把扎西才让一家接到公司基地,集资为扎西才让妻子在陕西陆军医院进行了膝盖置换手术,现在可双拐行走,可以做简单的家务。公司给扎西才让和其次子提供工作岗位,年收入6万元以上,现在他们家住上了新房,大儿子于2016年考上了大学,二儿子娶上了新娘,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为了带动更多的困难农牧民,加毛太本着资源共享的目的,以入股共同经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1122户,4488人收益,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2080元,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从厂长到技术工人,培养的都是当地贫困农牧民,95%以上为文盲,加毛太的公司以一对一、手把手的方式教技术,这些农牧民现已成为公司骨干力量。

  公司基地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2012年被青海省扶贫局评为“青海省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被海南州政府评为“海南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3月取得欧盟有机认证,并取得发明专利1个,同年加毛太被兴海县妇联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公司也被海南州政府评为“2014年度全州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16年2月取得“青海省绿色农资”认证;同年公司被海南州委州政府评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加毛太被省妇联评为“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基地被国家妇联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17年被海南州市场管理局评为“海南州消费者满意单位”;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非公有制优秀企业”称号。

  为规模化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以河卡有机肥生产基地为样板,在贵南县、祁连县、河南县分别建成4个基地,总投资6400万元,年产量20万吨,成为青海省最大的以羊板粪为主要原料的专业生产有机肥企业。公司的产品,通过政府项目“三江源黑土滩治理”、贵德、西宁、海东、海西等部分农业区用户施用后,已成为公司的固定客户。在甘肃、陕西等地试用后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以上成绩的取得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加毛太将顺应潮流,依托天然无污染环境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并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高原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形成省内纵向开拓创业、省外横向经营发展的大布局大战略,在开拓中成长,在发展中壮大。

  尽管创业很累,很不易,但让加毛太欣慰的是看到今天取得的成绩,使她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帮助家乡父老和牧区的贫困户,给他们摆脱贫困助力。同时,有机肥的生产对环境治理、土壤的优化、食品安全等问题起到了支撑作用和变废为宝,使她振奋不已,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加毛太相信通过政府的引领支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企业将会做出品牌,服务本省,立志全国。

标签:责任编辑: 袁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