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台州重回碧海蓝天
2018年12月03日 20:50:59来源: 浙江在线

  城市因水而灵动。台州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过,仅纵横的河道就有逾12000条。

  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变化和惊喜。但说起身边的水环境,很多人会有遗憾,他们无法忘记童年时在家门口河畔度过的快乐时光。

  老台州人都知道,在过去的40年,台州的河道经历过由清而浊、由浊到污、再由污到清的变化过程。

  40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还有一场“绿色革命”,它改变了台州的环境,更改变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2016年,台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名列全国前十,“台州蓝”成了常态。2017年,台州全面剿灭“劣五类水”的交接断面。

  现在,台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了。“台州环境好,有山货有海鲜,在台州生活,就是一种幸福。”这句话道出了台州人的心声。

  样本

  水利人老赵的“水”印记

  三年前,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晓夫从市水利局退休了。但是,他还是每天到台州市五水共治办公室上班,为了台州的水环境,他还能再干几年。

  1977年,赵晓夫22岁,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台州市水利局工作。一到夏天,最惬意的娱乐,就是约上几个同事到临海西门外的灵江畅游。

  “一下班,大家肩头挂条毛巾,就从单位出发了。大概20分钟就能走到灵江浮桥那。”回忆起青葱岁月,赵晓夫笑着说,闷热的夏天早已汗流浃背,一个猛子扎下去,溅起一阵浪花。一群小伙子在江里游泳嘻戏,完了再洗个澡,生活简单而快乐。

  “那个时候,灵江的水不是黄色的,很清澈,河面也比现在宽很多,江滨路以前还是河滩。临海人都爱上那游泳,水性好的,来个横渡灵江,一到傍晚,江边游泳的人络绎不绝,很热闹。”赵晓夫说,那时的水利局在东湖附近。东湖水清岸绿,除了游泳,附近的居民还会拎上水桶去洗菜洗衣服。

  八十年代初,台州的河网湖泊,都和灵江、东湖一样,水质非常好。“那个年代,自来水厂取水主要来自河网和水库,比如临海就是从狮子山水库和灵江取水。”

  赵晓夫从事水利水电的工作,对河流的变化特别敏感。到80年代末期,他察觉到灵江的变化,“江水开始泛黄变浑浊,人很难再下去游泳了。”

  渐渐地,河道失去功能,居民饮用水开始转向水库。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赵晓夫来到椒江工作。

  “刚到椒江那几年,市区的水环境总体还是不错的,水质比较清澈。河道两边随处可见居民洗衣洗菜的情景。”赵晓夫说,当时市区河道水质基本处在三类水到四类水之间,具备饮用水的条件。

  然而,好景不长,原本清澈的河水开始因城市化发展遭受污染。而椒江位于金清水系的末端,水源补给少,水环境特别脆弱。

  赵晓夫翻开一张曲线表,上面清楚地标记着市区水环境变化图:1999年之前,河道水质能达到3类水标准,但开始慢慢变坏;到了2002年,水环境迅速变坏,河道水质处于5类水标准;2004年、2005年,河道变成劣五类水甚至黑臭河。

  “就以市民广场边上的葭沚泾为例吧,这条横穿中心城区最繁华地带的河道,北起葭沚闸,南接鲍浦河,全长11.29公里。在2005年的时候,河水像墨汁一样黑。人无法站在河边,一靠近,全是臭味。”赵晓夫说,葭沚泾就在台州市政府边上,这让当时的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一位市领导曾说,看看台州城市建设挺美,唯独不能靠近葭沚泾。

  河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葭沚泾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市区河网的端倪。

  赵晓夫说:“2010年的时候,我陪同市领导乘坐快艇沿海门河往黄岩方向勘察河道,船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恶臭阵阵袭来。结果一上岸,有些人就忍不住恶心呕吐了。”

  造成黑臭河的原因很多,“在2000年前,台州还没有污水处理的概念,截污纳管更不用说了。随着人口集聚,生活生产污水随意往河道排放,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淡薄,河两岸的居民把生活垃圾往河里乱扔,甚至马桶也往河里倾倒,很多河道成了天然的垃圾桶,整个河底都是一片乌黑。”

  而作为一位水利人,让赵晓夫最最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建设,一批河道水域被占用、填埋,变成暗河、断头河。

  “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保护水源意识淡薄,很多明河为城市建设让路,这也是管理上的脱节。”赵晓夫感慨。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条条黑臭河成了人们心头的痛。

  2006年,台州市人大作出《关于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的决议》。“台州是全省第一个提出水环境整治的城市,计划用5年时间,将市区水环境提升到4类水的标准。虽然5年时间,没有达到4类水的目标,但是市区主要河道解决了黑臭问题。”那个时候,赵晓夫兼任着台州市河道疏浚整治办公室主任的职务,首先就是对葭沚泾进行综合整治。

  2006年开始清淤拓宽、截污纳管,2008年全面进行生态修复。如今,葭沚泾已经变身为文化长廊,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一年四季,沿途鲜花竞相开放,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3年底,“五水共治”吹响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而台州水环境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五水共治’掀起了全民治水的热潮,从政府到百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赵晓夫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相信,台州以后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1978年,台州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13亿元,2016年,这个是数字是3898.66亿元,增加了384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吗?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州一马当先,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发现美丽家园失去了以前的美好。

  小时候,我长在临海东湖边,时常跟着奶奶去东湖洗衣服,岸埠头垒着一块块洗衣石,奶奶洗衣棒槌敲得咚咚响,我则躺在湖边的凉亭里听着蝉鸣。家门口的东大河溪水潺潺,到河里捞鱼捉虾是儿时的快乐时光。

  到了2000年前后,东湖的越来越绿,像是变成了一潭死水,很臭。有一次,东湖清淤,排光了所有的水,露出了一个个排污口。这在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但在以前,污水往河道、湖里排,再正常不过了。

  2005年,在椒江参加工作后,身边的河道成了一条条臭水沟。但是“老椒江”则清楚地记得,温黄平原河网密布,曾经是多么温婉秀丽。

  我的婆婆是路桥金清人,1980年结婚那天,她搭乘“内河船”,航行了5个小时,从金清嫁到海门。那个年代,这样的水路交通远比陆路方便,他们称为“小火轮”、“小汽船”。“小火轮”就像现在的公交车,沿河停靠多个埠头。听上去,颇有点水上威尼斯的味道。

  慢慢地,内河沿岸养殖业、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河道断了,窄了,污染了。这也可以说是河道一次伟大而又无奈的牺牲。

  享受过生态的好,才更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

  进入新世纪后,台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环境。不光治水,“水陆空”全面治污齐头并进。

  数据显示,1990年,台州工业污染治理投入370万元;2000年,投入22299万元;2016年,投入68757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倒逼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椒江岩头工业园,2000年前有100多家医化企业,如今,仅剩7家,且早已全部实行了截污纳管。

  我相信,大多数市民都能体会到今天的蓝天、碧水带来的清馨气息。

  编年史

  上世纪80年代

  台州水清岸绿,河网水质清澈,到河里洗衣、洗菜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来水厂可以从江河取水。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

  随着生活、生产废水排放量的增多,河水的水质也受到严重威胁。

  2005年

  对市区河网水系394.2km进行水质评价,河道全部都不能满足水域功能,劣V类水体占总评价长度90.7%;金清河网及永宁江干流总体水质为劣Ⅴ,污染极为严重;椒北河网及椒江干流水质略好,为Ⅳ类。

  2006年

  台州市人大作出《关于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的决议》,在全省率先提出水环境整治。

  2014年

  召开“五水共治”誓师大会,全市综合整治河道675公里,疏浚河道11700公里,全面整治排污口13844个。2015年,台州剿灭所有“黑臭河”。

  2016年

  台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名列全国前十,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主城区实现告别化工恶臭目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排名较2011年上升7位。

  2017年

  台州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水清岸绿随处可见。台州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全省唯一。被环保部通报为全国执行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较好的十个地市之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全省最多,优良率94.2%,全省第一,提升幅度也是全省第一。

  2018年5月

  顺利通过国家2018年度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

标签:责任编辑: 袁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