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海上长城”渐苍老,浙江将重启三门海塘防洪修复工程
2018年12月07日 17:09:26来源: 钱江晚报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鹤群

  “今年内塘租金涨到4600元/年嘞,三门青蟹行情也不错,现在塘边收购价要70多元一斤。”

  站在自己亲手筑起来的海塘上,三门县六敖镇村民林咸荣、丁可南聊起了今年塘地租金和本地小海鲜的市场行情。

  林咸荣对钱江晚报记者说,如果没有脚下这道集全省之力建起来的连心塘,三门人民再次遭遇1997年那样的强台风,一定会全军覆没的。

  正如村民所说,地处东南沿海,浙江洪涝、台风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强大的破坏力,一度成为浙江百姓的“噩梦”。

  林咸荣还记得,自20世纪60年代,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要扛着铁锹修补海塘——彼时的浙东沿海地区,曾经老旧的黄泥海塘因总体防御能力偏低,屡遭台风暴潮破坏。

  21年前,1997年8月18日,“9711”号强台风袭来,将浙江沿海人民苦心建设的776公里海塘的海塘冲垮,直接经济损失就近200亿元。

  “狂风、暴雨、巨浪,台风当天,三门最大过程雨量是560毫米,最高潮位达到7.5米。”

  三门县水利局防汛办主任孙志俊回忆,当年海边的老塘坝仅6.5米高,是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造的,全县140多公里海塘有1000余处出现缺口,40多公里全线溃塌。

  这场强台风,三门县40万人口,有28万人口受灾,8万人被洪水围困,当天有97人遇难,伤500多人,还有数万亩养殖塘和农田被淹绝收,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2.1亿元,而当时三门一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元。

  当年8月,全县人民就开始自发抢险自救。

  回忆起当年修海塘的日子,林咸荣几度哽咽:“当时只要是能走得动路的,全县男女老少都自发来塘上干活。修塘缺土方,塘前塘后两百米不能动土,很多人家把地里种来二三十年的橘子树砍了,用扁担挑着走十几里地到塘边填土,每天塘上都有一两万人在干活。”

  更艰苦的是当地的水利工作者,他们不仅要白天修海塘,夜里还要在塘边值守,观测土方是否有沉降、移动等情况,出现问题要立马补救,真正是蓝天为被,海塘为床。

  可现实是,随着工程的推进,当时被台风洗劫一空的三门县,根本没有财力来修筑海塘。

  “砸锅卖铁也要把海塘建设好! ”“9711”号台风过后,当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的决定,决心建设一千公里高标准海塘。

  省直机关全体人员连续三年停发工资一个月,捐献用于修筑海塘,机关职工三年连续到现场修海塘;(市、区)决定“3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过紧日子修海塘”。

  三年后,一道高7.5米,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造的100多公里海塘,矗立在三门县海湾上。

  在社会各界努力下,到2002年底,浙江省共建成标准海塘1280公里,筑起一道雄伟的“海上长城”。

  “现在沿海比原来安全多了,以前我们这里都种棉花、柑橘,经济效益一般。现在县里引导我们在内塘养殖小海鲜,我们的收入高了很多。”村民丁可南欣慰地说。

  21年过去来,当年全省人民心连心铸就的“海上长城”,如今是否还固若金汤呢?

  “由于当前抢险时间紧迫,土方堆砌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夯实基础,这些年海塘土层沉降的问题日益增多。”

  孙志俊说,目前,我们发现来问题较多的60公里海塘,计划在2019年启动修复工程,对海塘进行加固,打算用三年时间完成这项工程。

标签:责任编辑: 袁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