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2019/03/22

建设节水型社会,浙江是认真的

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浙江因水而名,却是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睫!

分享到 :

  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这是继去年“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题之后,再一次将节水作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标题1.jpg

  浙江因水而名,但这却是大家对浙江的某种误解。其实,浙江是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

  虽然浙江水资源总量较丰,,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00毫米,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平低8%左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

(虚线为平均值)

  从地理位置来看,浙江省八成水资源在山区,这些地方降水较多,而人口集中的平地和滨海地区常年降水在1500毫米以下,远不能解渴。

  从时间来看,浙江省七成梅雨发生在5月至10月,7月至9月或干旱,或台风带来的洪涝,加之浙江省河流大多在本省或邻省边境发源,又在本省入海,河源较短,洪水和枯水流量变幅很大,全年可利用的河水资源不到20%。

  据相关数据显示,浙东地区的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不及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2,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量仅600立方米。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矛盾比较突出。

  201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895.3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582.7立方米,全省19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21.61亿立方米,较2016年末减少30.52亿立方米。

小标题5.jpg

  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浙江省高度重视节水型试点建设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节水格局。

浙江2007年-2017年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早在2004年,岱山县作为严重缺水地区代表被列入浙江省首个省级试点,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成为浙江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

  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水资源管理,2017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要比2015年减少23%,并且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区)要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

  去年,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9个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对各设区市2017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了考核。全省11个设区市考核等级均为优秀。

  今年1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公布了2018年度获得“浙江省节水型居民小区”称号的名单,全省总共有316个居民小区成功通过审核,获得“浙江省节水型居民小区”称号。其中,杭州市有106个小区上榜,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小标题4.jpg

  为了更好的节水用水管水,2018年12月,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组织编制了《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8-2022)》(下面简称《纲要》)。

  《纲要》提到,到2022年,全省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机制得到强化,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节水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全面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中显著增强,水资源和节水管理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各个节水重点领域,《纲要》也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计划。

微信图片_20190322090127.jpg

底部署名.jpg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