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德清探索实践城乡一元模式
2016年08月14日 15:35:17 来源: 湖州在线-湖州日报 记者 韩刚

  浙江在线8月14日讯 昨天,在德清县主城区的德欣家园,户主沈伟国和家人正坐在沙发上看奥运会。他是德清舞阳街道灯塔村人士,虽然在县城务工多年,此前却因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一字之别,被挡在了各类保障性住房的门外。

  2015年1月,沈伟国终于如愿在城里安家落户,他们搬进两室一厅近70平方米的公租房,成了德清“户改”后第一个申请到县城公租房的农村居民。与沈伟国一样的,还有其他20户家庭,也搬进了公租房或廉租房。

  德清县作为我省首个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县,自2013年9月30日起率先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3年来,德清“户改”步履坚定,农民通过零门槛进城镇落户实现了城市梦,户籍性质差异背后附属的32项政策逐步得到调整。

  “户改”后的德清农村居民,不仅原来的农村利益保留了,还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3年来,德清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新路。

  消除壁垒端平城乡“一碗水”

  2013年9月30日,德清县公安系统的户籍登记信息库里,43万德清人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了“浙江居民”,除了家庭户和集体户的区分,再也看不出“城”和“乡”。

  “如果只把户籍性质去掉,这种改革结果就是换汤不换药,‘户改’的实质,是消除依附在原有城乡户口性质差异上的不公平待遇。”德清县公安局副局长邱连荣说。

  为此,德清梳理了同户籍挂钩的33项政策,按照“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原则,对其中时机成熟的32项已经实行了城乡并轨,同时明确今后出台有关政策将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其中,对农村居民转户进城设计了“8件衣服”。即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3件衣服”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的“5件衣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转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包九兰是钟管镇钟管村人。两个月前,因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了身体伤害,获赔误工费 5280元,“如果按照原来农村户籍,只能赔4200元,现在我们村里人和城里人享受一样的政策,所以可以比原来多赔1080元。”

  这33个事项在并轨过程中,政策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唯一没有并轨的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原因是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基础较弱,这项工作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

  不少人认为,“户改”涉及面广,成本高。德清县城乡体改办负责人吴金和介绍,原来预测为拉平城乡就业、低保、医保等各方面的差别,每年影响财政支出7660万元,但从改革实践看来,到去年底实际发生财政补贴支出每年增加仅3500多万元。“户改”,不仅让德清当地农村居民受益,更惠及近16万的新居民。当地政府不仅在入学、住房等方面推行更为人性化的积分制管理,还在公共文化、出入境服务、评先选优等其他方面赋予相应的政策待遇,这让在德清的外来人员能安心工作,和谐相处。

  保权留利更多资源变“活钱”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让农民认同、参与“户改”,必须保障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合法权益。

  农村搞小水利项目建设,周转资金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前些天,下渚湖街道和睦村的账户上到账了20万元,这笔钱是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的抵押贷款。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建根说,这是省内首个农田水利设施“死产”变成“活钱”的事例,有助于扭转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

  实际上,这是德清“户改”推行“三确权、一不变”带来的直接好处。“三确权、一不变”,就是对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村集体资产收益确权、宅基地用益物权“三块地”进行登记确权,稳定计生政策不变,这在根本上就固化了农村居民的权益。

  依法确权后,再有效赋权,赋予农村居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为此,德清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实施细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交易实施细则等。

  这样的改革,让莫干山镇勤劳村受益不少。“村里闲置的土地、厂房、校舍,都可以拿出来进行交易,立马就可以变成资本。”村支书黄立忠说,心思活络的村民,尝试将两幢老房子出租做民宿,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到了来自上海和杭州的投资者,租期20年,租金150万元。

  资本的青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直接促进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让农村资源真正显现出其价值。

  不仅如此,德清县还建立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以及抵押、担保、继承等相关制度,建立县、街道、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全县160个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农民进城镇后,其在村集体合作社中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不变,拥有的股权依旧可继承和在本社中转让,而且资产量化到每位村民身上,大家都是“股东”。

  阜溪街道五四村委会主任阮建强说,现在股权证加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可用于直接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不需再提供担保。

  城乡融合实现就地城镇化

  德清“户改”这3年来,出现了一个现象,本地农民迁移户口进城欲望没那样强。吴金和说,这证实了百姓不关心“标签化”的户籍,更关心背后的获得感。

  “户改”只是打开城乡融合之门的一把钥匙,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除了社会服务资源的均等化,更需要激发农村改革发展的自身动力。在德清的“户改”制度设计里,充分体现了就地城镇化。

  在洛舍镇东衡村,不少村民在镇上的钢琴厂和城里上班。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更多东衡人增加非务农性收入。“我们已经开始了全村土地大流转!”章顺龙说,此前,全体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加上矿山平整后的土地,一共有7000多亩。有了这, 5年内有希望让入股村民实现土地收益翻一番。

  村民顾晓宏很享受生活在农村的日子。因为村里农地整治,他把老房子置换到东衡新村的农房集聚点,自己补足一部分钱,就住上了小高层,进出坐电梯。不仅如此,他生活半径500米内,银行、电影院、农贸市场、文化礼堂、文化广场、藏书楼、丰收驿站一应俱全,还能享受村里免费的物业服务。

  集中居住、权随人走、与城市相当的公共服务……顾晓宏的经历,切中了城镇化的大趋势。和他一起居住在东衡新村的,大约有300户,他们或是选择住小高层或是排屋,相比搬去大城市或是县城,他们更愿意呆在原地。

  德清县公安局行政许可科科长高旭明说:“从户籍迁徙的数量上看,目前从城市迁往农村的人数甚至略多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数。城乡融合并不单指人到城市居住,最关键的指标,要看是否有更多的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眼下,东衡村1000多亩土地已经被一家美国公司承包下来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3000多亩的土地已经被一位台湾客商“相中”建设农业观光园。章顺龙坚信,东衡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敞开城乡融合之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抓手。在全省先行先试的德清“户改”,如愿呈现出一个户籍制度改革由宏观理念向微观落地的现实样本。

  但是,要真正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是今后一个时期德清乃至全市面临的重要紧迫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必须啃下的“硬骨头”,需要更多突破和更多作为。

  让城与乡之间的门彻底敞开,才能加快二者融合,实现共同繁荣。对照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市已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在行动上敢于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制约,努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力争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才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留住青山绿水,留住文化乡愁。只有聚焦破解制度性障碍这个主题,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求同存异”这个内涵,我们的探索才更具有普遍意义。

标签: 城乡;融合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