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复兴内河水运 打造转型“标杆”
——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2016年11月11日 04:38:02 来源: 浙江日报

安吉上港集装箱码头

青山绿水间美丽的梅湖线集装箱运输航线 潘学康 摄

内河集装箱船穿梭繁忙的长湖申线航道

  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 河流是文明的发源地。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湖州,内河航道密布,码头泊位众多,在全省水路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州港被列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面对内河水运“非转型不可”的关键时刻,湖州发挥内河航运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等重大战略,先行先试,勇立潮头,加快推进内河水运转型,为内河港产城联动、河海联运、绿色水运发展探索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之路。

  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湖州市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这使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标志着湖州逐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州模式”,对于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具有“标杆”式意义。

  湖州,这座美丽的滨湖城市,继“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全国首个“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后,又多了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这张新名片。
  设施改善,港口航道实力升级

  湖州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位于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中心的湖州,北靠最具活力的长江经济带,东邻上海自贸区,南接宁波舟山港,历来是全省内河水运的重要枢纽。尤其是长湖申线、京杭运河连接上海、贯通长江,一条条内河航道宛如长江龙头上的“龙须”,是沿河临港经济的重要命脉。

  但是多年来的分散式、自由化发展,湖州也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大部分港口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乱、附加值低、产业联动不畅等问题。2014年,湖州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省海洋经济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启动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临近岁末,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也进入了竣工验收的尾声,这是湖州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工期最长的水运建设项目。项目自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主要对长湖申线航道按照三级航道的标准进行拓宽,并通过新建、修复护岸,改造桥梁、水闸、枢纽等,打造可通千吨级轮船的“水上高速”。

  “长湖申线航道西起长兴县小浦镇,经吴兴、南浔,湖州段长75.1公里,年货物运量近亿吨,有‘中国小莱茵河’之称。”湖州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湖申线航道是浙北内河水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地区一条经济价值极高的黄金水道,这条航道的改造提升,将大大改善浙北地区水运环境,缓解城市陆路交通压力。

  目前,湖州市已建成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31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6.8%,里程和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除了长湖申线以外,还建成了湖嘉申线共两条三级航道,京杭运河湖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长湖申线西延航道整治工程、浙北航区集装箱主通道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

  借助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外溢效应、长江经济带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浙江内河水运复兴计划”,湖州正全面掀起港航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新高潮。

  为了改变低小散的港口现状,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临港经济“腾笼换鸟”,湖州加快优化港口布局,深化岸线资源整合,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7座,整改提升码头270座,先后建成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捷通物流、德清多功能港区等一批公用码头项目。全市现拥有生产性泊位881个,年通过能力1.29亿吨,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其中专业化集装箱码头4座,年通过能力52万标箱。

  航道的改造和港口的合理布局,不仅为沿河临港经济的集聚发展创造了更优的环境,也为湖州内河航运与沿海大港加深合作创造了条件。目前,湖州市正积极推动与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以河海联运物流方式扩大业务量。

  湖州港已经开辟集装箱航线6条,吞吐量由2010年的不足1000标箱发展到2015年的18.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的52%,绝对值和增幅均位居长三角内河港首位。今年1至10月,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1至10月共完成15.86万标箱,同比增长14.5%。
  转型发展,临港经济风生水起

  湖州长久以来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供应基地,但矿山治理也是湖州“五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苕溪水质,湖州对矿山采取了铁腕整治,矿山年总开采量控制在5000万吨以下。

  湖州市矿石运输量的大幅度减少和绿色发展的长远目标,对湖州港航转型升级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需求。湖州必须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发展特色化临港产业,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把临港产业打造成湖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产业转型发展推进航道综合整治,湖州港正着力打造成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向内陆辐射的桥头堡。”湖州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航道的内涵挖掘和功能外延拓展,可以把航道打造成为一条产业集聚带、水景宜居带、商贸服务带和旅游文化带等,具有巨大的综合潜力和开发价值。

  因为港航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河海联运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和成本的降低。集装箱船在本地通关后,可从湖州出河漂洋到世界各地。两条浙北主干航道的改扩建,为沿线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外贸出口等提供了便捷,天马轴承、桐昆集团、金洲集团等大型企业看中了湖州航道水运的优势,已在沿河两岸纷纷筑巢。

  湖州各县区均规划建设了物流园区和沿河产业带,已形成5个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金属新材、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家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临港临河产业。以长湖申线南浔段为例,周围集聚了300多家木地板企业,产销量占全国60%以上。

  走进安吉上港集装箱码头,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和忙碌穿梭的集装箱卡车,间接印证了这里的生意兴隆。据统计,去年该码头吞吐量达16.2万标箱。据测算,相比陆路运输,仅2015年一年,就节约柴油近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

  “目前,上港码头已经告别了单一装货、卸货功能,成为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于一体的对外开放的口岸平台。”安吉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吉上港已实现“全球通”,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只要有航线、有客户需求的地方,都能到达。

  水运结构升级、生态航道建设和区域经济转型不仅守护了湖州的“绿水青山”,也通过临港经济的“腾笼换鸟”实现了“金山银山”。2015年,水运经济对全市GDP总贡献率达8%,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082亿元。

  新的起点,新的航程,通过“示范区”创建,湖州正朝着经济便捷、高效智慧、平安绿色的现代内河水运体系迈进,争取到2020年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全国内河城市中形成示范效应。


标签: 湖州;内河水运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