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和睦港摘掉“黑臭”帽 生态治理,一河浊水变清流
2016年08月16日 04:27:59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

6.jpg

  秀丽和睦港。 陈勇 摄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杯水,讲述和睦港历史巨变。

  今年2月,一杯放在杭州江干区“问政河长”互动访谈现场桌上的和睦港河水,引发了现场热议,水纯净清澈,和矿泉水真假难辨。

  同样是一杯和睦港河水,出现在3年前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现场时,却污浊难闻,令在场的人纷纷掩鼻摇头。

  目光聚焦到和睦港。过去,它的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一度成为杭州有名的“黑臭河”典型。而今,“黑臭”消失了,水质进一步提升,支流水质基本达到V类,水清岸绿,蝶变重生。沿岸居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明年从和睦港里打起来的那杯水,会不会更清一些?

  曾经 黑臭的河水惹人厌

  几年前,和睦港已经在杭州“大名鼎鼎”,而这个“名声”却是因为“黑臭”。河面上堆满垃圾、漂浮油污,行人路过时都要捏着鼻子。一些住在河边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尤其在夏天,恶臭难挡、蚊蝇乱飞,被熏得甚至连门窗都不敢开。

  许多在河岸边住了大半辈子的老街坊,依稀记得它曾经清澈透亮的模样,不少人以前还结伴在河里游过泳。可后来,一走近河道阵阵臭味就扑面而来,大家纷纷绕道走,甚至连看都不想再看它一眼。

  和睦港为什么会这么脏?打开地图,你就会明白:和睦港,全长11.8公里,杭州京杭大运河以东片区汇入钱塘江的排涝主通道,也是杭州东部河网的最下游。

  它的流域纷繁庞杂,流经下城、拱墅、余杭、江干等杭州多个地域,众多水系都汇入其中。尤其是江干段,全长4.21公里,共有4条支流,分别为十号河、横四港、八号港和横一港,流经多个城郊接合部,污水直排严重,又处于河道最末端,相当于一个“排污口”,历来为治水难点。

  水流奔腾不息,加上河道流域情况复杂,一旦某段支流受到污染,很快就会波及全河。

  和睦港保洁班长汪济曾拍下一张肮脏的河水照片上传网络,没想到在朋友圈里“爆红”。照片上,和睦港与十号河交界处的一个排污口,正源源不断地向河道里排放着浓黄色的污水。“照片太触目惊心,大家都被吓到了,原来杭州有这么脏的河!”他说。

  对于这一点,每天与和睦港打交道的八号港保洁员季伟林最有话说。在这条河里清理河面卫生,他什么东西都捞上来过,数量最多的是尼龙袋,让人最恶心的是粪便。即使戴上口罩,他还是会时常干呕不止。仅1.4公里长的支流上,他每天要拉走整整两车的垃圾。

  有年冬天,河面结了冰。为了捞到冰层下的垃圾,季伟林咬着牙,用锤子把冰敲碎,穿上防水服下河。他像一根插在河里的冰棍,冻得瑟瑟发抖。那一刻,他多么希望,和睦港能干净清澈,这样他的工作就可以轻松些。

  和睦港的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终于让沿岸居民忍无可忍。屡次投诉收效甚微,2013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现场,居民朱红梅直接把一桶和睦港河水拎上台,分杯装给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那杯水浑黄难闻,让现场一下子炸开了锅。那股味道,至今仍留在杭州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的脑海中。

  活动结束后,他把水灌进瓶子,拿回办公室放在桌上,直至今日。回忆起当时那一幕,他仍然觉得有些尴尬,“我留着这瓶水,就是要时刻警醒,不能让河水再黑臭。”

  下决心,从这一刻开始。

  如今 久违的清流又回来

  然而,推动和睦港治理并非一朝一夕。

  2015年,江干区举全区之力,破釜沉舟,扛起和睦港治水大旗。区委区政府定下“三步走”战略:截污先行,抓住关键点;综合治理,打好组合拳;全面拆违,截断污染源。

  和睦港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居民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黑臭河”这个帽子怎么才能摘下来?居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如何才能扭转?

  控源头。对周边社区进行截污纳管统一改造,全面消除和睦港干、支流排污口296个,截断入河污染21960吨/日,实现干、支流污水零直排。

  治沉疴。创新“5+X”河长制,首推“河长固定活动日”,打造“河长引领、部门参与、全民联动”的组织模式,使治水深入人心、护河成为常态。

  “刚开始治水时,总有居民问我们:这么长一条河,这么多支流,你们几个干部当河长,管得过来吗?”和睦港区级河长、江干区副区长沈燕俊说,经过不断探索,和睦港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点面结合,逐渐推开,一步步发动群众参与进来。

  治水“1.0版”——“一河一长”制,设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治水“2.0版”——“治水五人组”制,增加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联动;治水“3.0版”——“5+2”综合治水团队,把河道保洁员、河道观察员也纳入其中。

  从那时起,一面“和睦港治水团”的鲜红旗帜,时常飘扬在河岸上空。居民陈天荣加入了横四港民间河长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在河岸边来回走三遍,看到有人扔垃圾劝一下,见到有垃圾漂浮捞一下,举手之劳已让他养成了习惯。

  “叫一声’河长’,感觉身上多了份责任。”陈天荣就像一双“眼睛”,关注着河道的一点一滴。在他的带动下,河道旁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眼睛”,与他并肩作战。

  有一次,横四港11号出水口有油污流出,他立即叫上两个村民一路追查,发现是附近中学的污水口堵塞,导致食堂油污通过溢流管流进了河道。他们合力用竹竿疏通了管道,把问题及时解决。

  多了帮手后,季伟林总是精神奕奕,他摘掉口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被问起每天的工作量,他说:“垃圾半车都拉不满。”

  和睦港治理后,沿岸居民是最大得益者。九堡蚕桑社区81岁的丁大伯在河边住了大半辈子。他的眼里,留下了和睦港从清澈,到污水横流,再到水清岸绿的所有模样。

  “谢谢你们,让我们小时候的水又回来了。”看到为和睦港的重生而辛苦付出的人们,他心怀感激。

  当年送水“问政”的朱红梅更是难掩激动。在今年再次“问政”时,她站起身来,把新的一瓶清澈无味的和睦港河水放在矿泉水旁,难以辨别。她紧握话筒,连连表达谢意。

  未来 这里的景色会更美

  河道不“黑臭”,只是治水的一个基础。

  今年,和睦港沿岸居民提出了新要求:水质能否不反弹?河道能否常葆岸绿水清?和睦港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也转向了提升河道水质这个更高的目标。

  江干区坚持“谋、截、通、清、治、管、拆、配”八措并举,投入5.27亿元,实施87个项目,全力改善和睦港流域综合水环境。

  而要全面提升和睦港干流的水质,必须先从改善4条支流的水质开始。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各支流沿线种植沉水、挺水、浮叶等多种水生植物,形成水生动植物与微生物高效净化的水生态链,以鱼保水、以草净水,增强水体的流动性与自净力,有效改善了局部水环境。

  同时,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结合周边环境整治,打造亲水平台。另一方面,打通和睦港与机场港、九沙河的断点,引流活水。

  目前,和睦港干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三项主要水指标提升幅度均达50%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水中氨氮指标平均下降58%,总磷指标平均下降31%。多条支流已打造成景观河道,或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水质基本达到Ⅴ类。

  欣喜水质提升的同时,各级河长和居民们更意识到:治水好成效能不能持续,还要靠长效机制的进一步巩固。

  在和睦港旁,每天人来人往。行政河长每周巡查、社区河长日日巡查、民间河长得空就巡,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最快解决问题。

  但光巡,不罚,没有力度。

  原本的治水“3.0版”在今年又有了新的突破。治水“4.0版”——“5+X”河长制接棒推出,创新增设城管中队队员为河道执法长,形成公安、城管、环保“三位一体”,打造最严执法团队,严查、重罚涉水违法行为。

  今年上半年,和睦港流域已处置7件河道案件,其中3件擅自向河道排放污水,2件妨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1件在河道抽取生产用水,1件擅自在河道设置排水口,都给予了严罚。

  “不少线索是民间河长或河道保洁员发现的,这是‘前哨’的作用;而河道执法长的加入,给了治水执法支撑。”和睦港街道河长李作钦说,对及时发现并上报情况的一线保洁员或普通市民还会予以一定奖励,鼓励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效果很好,今年上半年已奖励了46人。”

  “杨柳堤岸翠含烟,碧湖涟漪荡香帆。”现在你来到和睦港,大片美景尽收眼底。但江干区治水办工作人员仍清醒地认识到,和睦港治理任重而道远,虽整治完成,却还有反复的可能。

  如今,和睦港沿岸聚集了不少崭新的住宅小区,万余居民享受到了河道治理带来的实惠。他们希望,明年从和睦港里打起来的那杯水,会更加清澈。

标签: 河道;治水;江干区 责任编辑: 董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