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关于这个群体哪些是真相哪些是传闻?成功者的经验和新人的试探给人怎样的感慨?跟着热播剧,本报记者揭开——
浙江编剧帮的秘密
2016年09月11日 08:44:1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孙雯

  浙江在线9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孙雯)

  2016年已过多半,梳理一下这一年的热门剧,可以发现剧作背后那些讲故事的人,有为数不少的浙江人。

  比如,谍战剧《解密》,是麦家原创剧本并担纲编剧;《老九门》来自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的前传;《欢乐颂》是浙江一位神秘企业高管阿耐的力作。

  进入9月,则有海飞编剧的谍战剧《麻雀》在湖南卫视热播——它来自于海飞4万字的同名小说。

  对观众而言,讨论最为热烈的永远是台前演员。编剧常隐身于一部剧的背后、做调拨运筹的人。

  可以说,一部剧的好看与否,编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不否认小鲜肉和小鲜花儿在感官上给予的悦目。

  那么,浙江的影视编剧目前呈现怎样的生态?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丁莉丽,对编剧的业态关注颇多,她认为,就大范围而言,浙江编剧和全国的编剧处境类似,除非强势的名编剧,多数编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本的调动和限制,自己的话语权并不多。

  但是,从纵向看,这些年浙江编剧已经从原先的点状强盛转向了整体大面积的进步,这表现在中青年编剧的快速成长。除了原先的程蔚东、黄亚洲、钱林森等较早成名的编剧之外,从事文学创作的一大批作家如李森祥、海飞等同时又是实力编剧;此外一批年轻的编剧也交出了满意的作品。

  而依托于杭州这个“网络文学”重镇,一大批网络作家也正在向编剧转型,诸如流潋紫、南派三叔、蒋胜男等。

  浙江编剧身处的两大优势不能忽略,一是地域优势——身处影视产业发达之乡,机会较多;二是网络优势——网络成名作家较多,转型编剧有优势。

  在这样的现实下,目前的影视剧市场为什么仍然面临着这样一对矛盾——

  编剧群体急速扩大,但影视剧市场上又存在着严重的“编剧荒”、“剧本荒”。

  资本就是如此,当我们在介怀它大规模涌入制造了偏向功利的模式之余,它确实直接拉动了影视产业的爆发式发展,让市场制造出对编剧的需求,使得编剧从业人员人群快速发展、壮大。

  但如丁莉丽所说——编剧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基础以及长期的训练,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编剧。而且,“在当今的创作格局中,制片人权力大于导演,导演权力大于编剧。”

  当然,不否认有例外存在,比如一些实力编剧开始自己成立公司,在由小说或者剧本到影视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把控,主动权就大很多。

  就类型而言,玄幻、古装、谍战以及借力网络的大IP影视,是浙江影视剧的长项,都市生活剧却呈弱势。值得注意的是,前者首先是因为这些类型文学的发展,让好的剧本具有最初的蓝本;而后者,如果编剧未曾沉浸生活的本身,都市生活剧难以呈现如韩剧、日剧、美剧这样盛放的姿态。放之全国,这个规则也是适应的。

  那么一个好的编剧应该如何?我们身边的编剧又有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与不可避走的无奈?

  在一波热剧潮中,记者走近一批浙江籍的编剧,他们或仍身居浙江,或者走向另外的创作地域,其中,有老牌正剧编剧、有青年中坚、有深谙城市生活的女编剧,也有一身情怀的文艺青年——尚且无名的编剧X。

  每一个创作者,用自身的生活和写作,验证着一个群体的存在。在网络时代以“大数据”作为参考的年代,有些题材一枝独秀,有些题材被边缘。

  故事以外,写故事的人,他们生存的样子怎么会不影响到故事本身?他们自己的喜悦与困局,又是怎样在编剧的情节里起伏?

  正因如此,走近编剧,也是一种走近现实。

  剧照从上到下:《长沙保卫战》、《麻雀》、《马文的战争》、《一仆二主》

标签: 编剧;浙江;剧本;影视剧市场;影视产业;成名作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