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乌镇:互联网产业集群初显 处处洋溢着科技范国际范
2016年11月10日 14:54:39 来源: 嘉兴在线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烟雨画巷,粉墙黛瓦,桨声舟影,流水人家……一个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在幸运地与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结缘后,梦幻般地书写了让世人“惊艳”的时代传奇。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召开,盛会之前,记者再次来到这座江南小镇。两届大会,两年时间,这座古镇以巨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一批互联网业界最前沿的项目。在各类大数据的组合中,窥探世界的奥秘;在交易平台上,实现IP的价值;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用“智慧”化繁为简……如今的乌镇,处处洋溢着互联网革命带来的科技范和国际范。

  万物皆数据

  数据经纪人让数据动起来

  也许你没注意到,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全世界储存的信息如果记录在光盘上,这些光盘叠加起来,高度超过从地球到月球走一趟。

  这些数字的含义不言而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大规模产生、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徐徐开启。

  在乌镇的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这种浪潮:打开国家脉动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上,实时展示着每个省份的微博热点关键词,这一刻浙江的关键词是“恒大”;点开知微事件博物馆,综合互联网数据分析出的舆论热点排名一目了然,当天关注度最高的是“韩国总统朴槿惠”;点开中国电信的店铺选址系统,不仅有乌镇各个区块的人流量显示,而且已有的同类店铺也都一一标明……

  “我们的定位就是要做数据的经纪人,让数据动起来,使数据商品化。”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磊告诉记者。

  据介绍,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是浙江省内唯一获得省政府批复的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浙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是一个提供数据交易服务的创新型交易场所,将通过各行业数据的流通交易,惠及更多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融通各行业数据与政府数据,提高医疗、社保、交通、环境、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目前,该中心已有130多家会员单位。9月26日交易中心正式上线,已成功完成4笔数据服务交易。

  “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增加数据源,给需求方更丰富的选择,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基于大量跨行业数据源、基于应用场景进行加工整合脱敏建模,最终为客户提供可直接落地的数据产品服务。同时我们将以数据交易中心为核心,引进数据供应方、需求方以及第三方数据加工商,通过配套的数据中心、创客中心与大数据产业基金来形成一个融通的数据生态圈。”来磊告诉记者。

  “互联网+知识产权”新玩法

  27天交易额近15亿元

  在乌镇,有人要做数据经纪人,有人则做起了IP的生意。

  为何米老鼠和唐老鸭成为迪斯尼取之不尽的财富?为何哈里波特这个虚构人物能让英国一名默默无闻的单身母亲一跃成为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答案是:迪斯尼和哈里波特作者罗琳都拥有一个叫做“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的宝藏。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知识产权的运营发挥到了极致。

  今年9月下旬正式“安家”乌镇的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就是一个围绕IP打造的平台。“我们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办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专门组织知识产权单位许可交易的‘知识产权+互联网+类金融’平台。”平台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中心针对知识产权的特性,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出了知识产权单位许可权(IP单位许可权)交易与其衍生品定制的“IP+N定制”模式。

  “一个普通的艺术品消费者,首先可通过线上购买IP单位许可权,再通过下单定制的方式,选择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限量版艺术衍生品,就好像在以前先有粮票然后才能买粮食一样。除此之外,在阿特多多消费者还可以快速、公开透明地实现IP单位许可权的认购和转让,利用价差获取收益,分享IP的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不足百元即可入门,即可将IP单位许可权作为一种新的资产配置工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知识产权IP单位许可权交易尚属国内首创,让投资者通过二度转让等方式实现艺术品版权价值的增值,并最终实现艺术品价值的增值。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8日,共248个交易日,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上线187项版权,成功发行185万多单元IP单位许可,实现交易总额56亿元人民币。今年9月26日落户乌镇后,仅27个交易日就实现交易总额14.52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额达5377.25万元人民币。

  全球首个智能停车场亮相

  停车取车2分钟搞定

  不管你是“女司机”还是“老司机”,停车都是件不让人省心的事儿,尤其是在大型停车场,总免不了兜兜转转、寻寻觅觅,糟心时还会遇上擦擦碰碰。而随着智能停车场的亮相,这个问题在乌镇开始变得简单。

  据介绍,智能泊车机器人的概念首先由迪拜提出,在德国得以发展,但最终全球首个落地实施的项目却是目前正在乌镇试运行的海康威视智能泊车机器人。智能停车场究竟有多“智慧”,记者亲身试验,并带来了第一手“谍报”。

  记者驱车来到了智能停车场的入口处,看似和普通停车场无异的入口处事实上是车库交互区,布满了光栅等感应器,辅助车主将车准确停放在车架上。随后,记者下车至车库口的取码器,点击领取停车二维码。此时,智能停车系统已为泊车机器人规划泊车位置并规划最优路径。随后,橙色的调度泊车机器人由交互区“载”着车辆驶出进行停泊,通过升举、搬运、旋转、下放4个动作,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已将车稳稳停好了。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康威视智能泊车机器人采用视觉&惯性双导航定位,定位误差小于5毫米,可承载2000千克的重量,采用4组舵轮差速驱使,支持前进、后退、平移、旋转等运动,全程激光雷达监测蔽障,前/后急停按钮安全防护,实现安全可靠的运动控制。智能泊车机器人的大脑——智能泊车系统可同时调度500辆汽车,最多可并排停放4排汽车,使得同等面积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增加了40%。

  记者了解到,这个拥有“大数据”和“大智慧”的全球首个智能停车场将在11月16日,也就第三届互联网大会的开幕之日正式和来自全球各地的民众见面。

标签: 互联网;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