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发挥桥头堡优势 深化国际化内涵
杭州湾新区:沪甬合作照亮滨海名城梦
2016年08月09日 08:55:04 来源: 宁波日报 蒋旭灿 黄程

  浙江在线8月9日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有效投资年均增长3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3%。挂牌成立六年间,宁波杭州湾新区用惊人的速度书写传奇:在五次全省产业集聚区考评中,四次折桂登顶,成为浙江经济版图上耀眼的明星。

  杭州湾新区因桥而谋、因桥而生、与桥共兴。“如果把整个杭州湾比作一个包子,杭州湾新区就是中间的肉馅,肉馅虽小,却是最美味的部分。”市委常委、杭州湾新区党工委书记梁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新区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长三角的几何中心,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由此源源不断地涌向杭州湾新区。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气不断集聚。但是与国内一流开发区相比,新区的第三产业占比只有20%左右,城市格局不大、功能相对单一、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根据区域实际,杭州湾新区梳理出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城市功能品质、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八大短板。

  “跳出短板补短板。”梁群表示,在谋划新一轮发展时,要围绕战略补短板,更多思考服务全市“一圈三中心”的战略部署;要辩证地看待长短板,深刻意识到长短板互相转化的可能性,比如汽车产业是新区产业发展的长板,但也存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潜在风险;要在全市统筹协调中补齐自身发展短板;要扬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做深特色产业。

  “尤其要在全市统筹协调中尽快启动宁波至新区引水工程和大交通建设,补齐自身发展短板。”梁群指出,随着产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集聚,预计到2018年,地处浙东、浙北水径流末梢地段的新区生活需水缺口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早日启动宁波至新区引水工程建设。

  如何围绕“一城四区”目标补短板,创优势?打好“桥牌”,深化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是新区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过去几年,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已经成为沪甬合作的典范,作为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既是省市的战略部署,也是探索接轨上海的新路。”

  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选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杭州湾新区专门成立了沪甬合作示范区办公室,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携手余慈地区,全方位对接上海先进产业、引进上海高端资源和要素、复制推广上海改革经验,使示范区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承接上海先进要素资源的先行示范区。新区区位优势好,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位置,但区位优势的发挥必须有大交通配套支撑,新区的交通建设依然是块短板,因此要加快大交通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沪甬跨海通道等对沪大通道建设,加快新区通航机场建设,实现与上海互联互通。

  眼下,新区正启动70多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建设,旨在通过滨海新城建设,使国际化的要求在空间和具体项目上得到落实。“国际化就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国际化的规划和国际化的城市品质。”

  对于国际化内涵,如何在沪甬合作中找到共通之处?梁群介绍,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将从单向接轨上海转变为双向全方位合作,从制造业招商为主转变为制造业、服务业并重,从招商合作转变为全领域合作,除了智能经济等产业要素合作对接,还要借力上海这个平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赢得更多的国际先进要素,从而实现国际化提升。“到2025年,把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两地同城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初步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滨海名城。”

  借沪甬合作,建滨海名城。“打造国际化滨海名城,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让每一个来到新区的人,真正感受到新区国际化特质和滨海的特色,真正感受到休闲放松的‘漫生活’、健康运动的‘动生活’、趣味愉悦的‘乐生活’、幸福浪漫的‘爱生活’,吸引更多人创业在新区,造梦在新区,圆梦在新区。”梁群说。


标签: 杭州湾新区;经济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