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山东农户为绍兴籍烈士守墓70年 烈士亲属如今与他们相遇
2016年09月08日 03:32:53 来源: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汪子芳

  浙江在线9月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汪子芳)70年前,硝烟弥漫,一位诸暨年轻人在山东沂南县牺牲,埋葬在当地一个偏僻的村子旁。

  70年来,当地一户农家的三代人默默守护着这座烈士墓,不知道他来自哪里,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家人。

  这家人更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绍兴诸暨,烈士家族中的后辈一直在寻找亲人的遗骸,只是一切如大海捞针。

  同样记挂这件事的还有烈士生活在宁波的遗孀,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和他们的女儿也在苦苦寻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转机出现在今年,多年的牵挂和守望在这个九月有了结果,三家人会面了……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带你回家;无论你的家在哪里,我都想送你回去。这场找寻的故事,一定会打动你。
  方家族人:
  50年前,收到小太公的烈士证

  今年48岁的方刚是诸暨市浣东街道汤家店村的村民,在方氏家族中,一直有一个关于小太公(方刚曾祖父最小的弟弟)方学的故事:作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小太公离家、寄回家书、去延安抗大读书,一直追随理想而行。也因为时代的动荡,最终和家人断了联系。

  50多年前,方家人收到一本寄来的烈士证,上面写着“方益品,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于一九四七年元月因积劳成疾,为人民解放事业光荣殉职”等字样。

  中国抗战史研究学会会员、诸暨市作家协会会员杨福元介绍,方益品又名方学,浣东街道汤家店村人。1938年1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工作,任参谋。1947年因积劳成疾在山东病故,年仅31岁。

  收到烈士证以后,为这个未曾归家的游子找回遗骸,就成了方家老人们的心愿。

  “奶奶去世前一直念叨着要把小太公找回来。”方刚说,但因为家人掌握的所有信息都没有提到方益品生前最后的落脚点,苍野茫茫,要去哪儿找呢。
  方学遗孀:
  3年前,委托女婿去绍兴寻亲

  那个时候,方家人还不知道,在宁波,有人和他们一样在找寻方学。这就是方学95岁的遗孀丁非,以及他们的女儿。

  丁非和方学是新四军时的战友,两人婚后育有一个女儿。这些,方家人并不知道。

  “小太公牺牲后,老人带着女儿也改嫁了,那张烈士证也是她寄回来的,她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更多的往事,因此也就没了联系。”方刚说。

  其实,大约30年前,丁非就将女儿的身世告诉她,并说她的亲生父亲是绍兴诸暨人,老家在汤家店。当时,由于女儿女婿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亲。

  2013年左右,退休后的女婿刘永禄决心为妻子寻根,并找回已故岳父的遗骨。带着岳母的委托,已经66岁的刘永禄前往诸暨。

  汤家店人口众多,寻亲的路并不顺利,好在周周转转,刘永禄和岳父的侄曾孙方刚取得了联系。
  凭记忆拼凑信息,他们找遍所有的相似地

  两家人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相互印证了不少当年的往事,但是对于埋葬方学的具体地址,仍然没有准确的消息。

  由于年事已高,丁非老人在回忆方学最后的落脚点时,出现了错误,她将沂南说成了莒南,“老人说村子名叫土山村,但是我们把莒南县所有叫‘土山村’的地方都找了一遍,却一无所获。”

  2013年到2014年,方刚曾先后三次前往山东莒南县寻找小太公的墓地,都一无所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中旬。

  “这两年,我经常会浏览山东当地的新闻网站,希望能有新的线索。”方刚看到一篇报道,在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的土山村,一家农户三代守护村旁的烈士墓,希望能将墓地由村头迁到烈士陵园,“我放大网页上刊登的烈士墓碑图片,看清墓碑上的名字,就是小太公方学(方益品)。”

  苦苦寻觅多年,终于看到希望。

  8月26日。激动不已的方刚联系上报道中提到的守墓人刘长涛,“综合所有的信息,我们非常确信,墓碑下躺着的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亲人。”

  方刚难掩兴奋。
  三代人守墓,他们在等烈士的后人

  “我们一家三代人为烈士守墓,没想到这么多年后,他的后人终于有了音讯。”突然而来的转机让50岁的刘长涛感慨万千,“埋葬烈士时,我父亲只有16岁左右,现在都86岁了。”

  方学的墓距离刘长涛的老家只有800米的距离。这里当年是部队医院的驻扎地。方学被送往这里救治。刘长涛说,大概在1948年前后,烈士的夫人来到土山村,住在了他们家,临走时,她拜托刘长涛的奶奶,麻烦她照看方学的坟墓。

  应下这个承诺后,老人一直坚持看护墓地,每年的清明和春节,她都会扫墓祭奠。

  刘长涛的奶奶逐渐老去,他的父亲刘乃成接过了扫墓的任务。

  70年间,刘乃成从青春少年成为耄耋老者。而今,他的两个儿子,68岁的刘长增和50岁的刘长涛接过了接力棒。

  “我父亲怕自己离世后,没有人再记得烈士墓,让烈士孤零零在那儿,所以希望能把方学的墓迁到烈士陵园,让他和战友们在一起。”刘长涛说,因为这样,他们才求助于媒体。

  刘长涛说,“村里老人都很赞赏我们。”

  因为老人们都曾亲身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所以对烈士非常敬佩,“只有烈士安息了,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慰藉。”

  “我们本想把方学的墓迁到烈士陵园去,但没想到,比这更好的结果发生了。”刘长涛高兴地说。
  三家人相见,烈士终于找到了家

  8月31日,方刚、刘永禄一行人从绍兴诸暨出发,历经9个多小时、驱车800多公里,终于来到山东临沂,方学烈士就长眠于此。

  “70年过去了,谁也没敢想过还能找到,谢谢你们这么多年守护我的先祖。” 9月1日上午,在刘长涛的家里,刘永禄、方刚和守墓人刘长涛的双手紧紧地交握。

  随后,方刚、刘永禄一同来到墓前,深深地给长辈鞠一躬,并按家乡的风俗扫墓祭拜。

  “看,方家的后人来看你了。” 86岁的刘乃成触景生情,掉下眼泪。

  七十年如一日,每逢清明、春节,刘乃成都会带着家人过来扫墓,添土祭拜。而今天,孤眠于此的烈士终于有了后人前来祭奠。

  69岁的刘永禄拍下墓地的照片和刘长涛老家的照片,准备拿回家带给自己的岳母,请她进一步辨认。“战争年代,我岳母带着年幼的女儿辗转各地,生死相依,期间经历的苦难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所有的寻根,都是为了她们情感上的归属。”

  尽管方家人认定墓中的烈士就是方学,但是从程序和相关材料归档来看,两地民政部门还将进一步落实信息。而在一切落实后,三家人将为烈士魂归故里做好准备。

标签: 守墓;烈士;亲人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