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
最具包容性,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话语权
2016年09月06日 05:11:26 来源: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王燕平

  浙江在线9月6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王燕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如何推动经济复苏、重新走上发展道路就成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和责任,国际社会也对这次G20峰会寄予很高的期望。峰会达成的许多经济方面的重要成果,也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相吻合。”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认为。
  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
  最具包容性,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话语权
  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目前,困扰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长期结构性失衡,全要素生产率减缓,收入分配不均和创新驱动不足,结构性问题就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动力释放的主要问题。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就是要通过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途径,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G20峰会上,中国提出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这其中,‘一带一路’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董雪兵说,“推动全球经济深化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来引领。‘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就是要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激发出来。中国并不是要挑战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权威,而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好协调相关理念和行动,引领可持续发展。本着‘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转型与变革,探索更加公平、公正、均衡、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也与‘一带一路’的理念相一致。”

  “‘一带一路’虽然由中国提出,但也是全球的事情。”董雪兵表示,“中国具备这样的大国智慧和能力,并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这也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应该承担的大国责任和义务。”

  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话语权
  本次G20杭州峰会,中国很大程度上引导制定了G20议程的设置。“这也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规则制订的表现。”董雪兵说。而在以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往往由发达国家制订规则并从中受益巨大,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少有话语权,而是被动接受发达国家制订的世界经济规则。

  实际上,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本次G20峰会也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一次峰会,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最多。“二战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基本上由G7国家说了算,到现在新兴大国才有了话语权和影响力,而中国正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声音。中国提出的方案,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符合全世界各国的利益。”董雪兵表示。

  通过此次峰会,让世界感受到了以杭州为代表的中国在“结构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经济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更容易被确认。

  “借G20峰会之东风,杭州应该走有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之路,走差异化道路。杭州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电商、大数据产业、智慧产业发展迅猛,杭州可以定位为世界创业创新中心与新经济中心。”董雪兵表示。

  “G20杭州峰会推动制定的杭州行动计划,将有助于浙商更好地走出去与引进来。浙商已经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目前的形式主要有境外并购、承包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以及建设境外园区等,同时把浙江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与优势产品带出去。”董雪兵说。对于“引进来”而言,则是更高层次的引进,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从而实现中国与世界深度对接融合。

标签: 促进;经济;变革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9063133758122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