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3日讯 全球瞩目的G20杭州峰会已经圆满谢幕,但峰会上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如石击平湖,激起层层涟漪。
“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杭州峰会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之路意义深远。这是一次直面世界经济现实问题、推动各方共同行动的峰会。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多次强调的——“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钱塘山水,哺育了勇敢勤劳的浙江儿女。浙江人,向来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浙江先贤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就彰显了浙江精神中求真务实的基因传承。
“高帆斜挂夕阳色,急橹不闻人语声。”今天的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将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直面问题,主动适应新常态
浙江是中国大陆陆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多地少。但浙江人踏实勤劳,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将近7%的经济总量。
改革开放之初,从现实条件出发,浙江选择了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民办企业,农村办工业,发展轻工业,生产小商品……乐清电器、诸暨袜业、嵊州领带、上虞化工、海宁皮革、萧山化纤、玉环阀门等块状经济,在浙江经济地理版图上描摹出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浙江经济传统增长动力减弱,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风险开始暴露……
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浙江省委、省政府以一切归零的心态,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寻求新规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
这套契合浙江实际的组合拳,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智慧的结晶。早在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腾笼换鸟”;2005年,他又在安吉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沿着“两鸟”“两山”的思想脉络,浙江运用市场思维想问题,按照市场规律谋实招,逐步探索出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等转型升级实招。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倒逼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为新产业腾出资源空间。
创新驱动、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都是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入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这套组合拳,既把握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又体现了富于浙江特色的创造性,是浙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方法之“真”、道路之“真”。
踏实苦干,转型升级迎曙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体制机制优势;广大浙商发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政商“亲”“清”,踏实苦干,把浙江这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大省。
这里有开明有为、实干亲商的地方政府。今年初,总投资300亿元的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在海盐县破土动工。这样“大好高”的投资项目能相中海盐,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当地政府的实干亲商。“在项目调研对接的过程中,只要是我们想要的,政府能联系到的,他们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提供。即使政府一时不能提供,也会想办法,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投资方代表说。正是当地政府一次次的真诚作为,最终俘获了投资方的“芳心”。
这里有实干肯干的党员干部。浙江全面实行省市县乡书记任期内“四个走遍”,带动各级干部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去年以来,浙江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抓落实,就是最大的不守纪律”。高标准、严要求下,抓工作是“狮子”,做服务是“店小二”,这两个外号也成为浙江干部的典型形象。
这里更有实干兴业的企业家。他们坚守实体、坚守主业、坚持创新。“常有人对我说,不搞房地产,至少少赚100亿元。我的回答是,也许不止,也许没有。”正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南存辉如是说。像南存辉这样的一批实干家,正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近年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找准跑道,迎来曙光,划出了一道漂亮的上升弧线。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增速高出全国一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合理,第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且比重仍在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步入上升通道,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连续28个月好于全国。
力求实效,走在前列勇争先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提出“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明确要求。
走在前列,要进一步补齐短板。“把抓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浙江出台《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从激活企业创新主体、推动重大创新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激发人才创新潜能、优化创新生态等全方面作出部署,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提出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制度供给创新,浙江探索在前。在全国率先把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等政务接入互联网,率先实现企业登记“五证合一”,“零土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只要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浙江都先行先试。
围绕补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环境短板,浙江也不遗余力。当前,浙江正举全省之力加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下一个5年,浙江将实现省会城市到各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同时,新一轮美丽浙江建设行动也已启动。
去年12月,燃烧了一个甲子的杭钢半山基地全线关停,浙江去产能迈出重大一步。杭钢半山基地的全线关停,为浙江削减150万吨钢铁产能,妥善安置上万名员工,更成为全国去产能工作中的样板。
求真务实,走在前列,要见实效、惠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015年12月,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今年,浙江进一步夯实低收入群体脱贫基础,进一步精准施策,加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标杆省。
2015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714元和21125元,分别连续15年、31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国各省区最低。围绕人民群众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需求,浙江年年增加财政支出中的民生比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给浙江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将继续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踏上新的征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