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看互联网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6年11月17日 06:18:19 来源: 浙江日报 黄珍珍 龚望平 等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 生活中,手机上的各类软件,贯穿了我们的一天;工作中,云计算、大数据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就连深山里的老人,也能通过网络视频,接受名医诊疗……互联网正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义乌青岩刘村成为电商创业天堂

  触网十年,淘宝村迎巨变

  浙江日报记者 黄珍珍 龚望平 市委报道组 陈锦青

  11月15日,记者走进全国首批淘宝村义乌青岩刘村。

  在义乌,这座不大的村庄,聚集了全国各地创业者开出的3200多家网店,是不少网络热销物品的始发站,也是浙江乃至中国首个自然生长出来的“淘宝村”。

  “双十一”电商狂欢节之后,青岩刘村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近10年来,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这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村庄变身电商社区

  每天清晨,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卡车鱼贯而入,青岩刘村的电商们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直到凌晨,村庄依旧灯火辉煌。

  就在9年前,电子商务还未进入青岩刘时,村庄还没有今日的活力。那时,青岩刘村刚旧村改造不久,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民房。村民住房面积大幅增加,空置的房间都租给了附近篁园市场的经商人员。可是好景不长,2008年篁园市场搬迁改造,大量租户搬离,民房闲置。

  如何将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成了村民的头等大事。当时,电商还是新兴事物,与村庄仅隔一条街的义乌工商学院,不少学生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区域优势,开始淘宝创业。村里与义乌工商学院合作,引入淘宝创业大学生,成立全国首个村级网商服务组织。2009年,义乌工商学院开设淘宝创业班,学生们成为青岩刘第一批电商创业群体。

  今年33岁的童志达,是第一批入驻青岩刘的义乌工商学院毕业生。2009年,为了节约成本,童志达租了价格相对便宜的3楼民房,开了一家网店。搬货运货,都靠自己手提肩扛。发货时,自己蹬个小三轮,运到对面江东货运站。

  2015年,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童志达开始以入股的方式投资工厂,参与生产的管理,实现了从线上贸易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工贸型转型。如今,童志达的产品除供应国内零售卖家外,还在东盟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除了义乌工商学院的大学生,青岩刘以低廉的房租及日渐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各地的电商创业者。“村民们将闲置的房屋租给电商当店面或者仓储,每年人均租房收入6万元左右。”青岩刘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说,电商创业者的到来,不仅让村里闲置的房子有了用处,还将这股电商创业风刮了过来。

  互联网引发“蝴蝶效应”

  起初,村民们仅满足于收租度日。但不久后,亲眼见证互联网为电商群体带来的效益后,不少人开始跃跃欲试。

  2009年,43岁的农民刘荣潭,将家中民房的4楼租给了义乌工商学院的三名大学生。“学生也没什么本钱,光卖包一个月就能挣不少,为什么我自己不去试试?”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刘荣潭买了第一台电脑,批发了一些生活日用品。

  “我才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年纪大了,拼音都忘了,也不会打字。”刘荣潭笑着说,刚开始做淘宝没什么顾客,自己打字又慢,心里很着急。如今,开电脑等着买家发来消息的“叮咚声”,已经成为刘荣潭每天的习惯,“最忙的时候,一整天要接上百个订单,从早到晚都在打包包裹。”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观念的冲击。不少村民开始认可新兴的互联网行业,通过自学、参加村里的电商培训班,投身电商大潮。

  与刘荣潭相同,受家中年轻电商租客影响,经营陶瓷、玻璃餐具实体店的马樟良也开始“触网”。2011年,42岁的马樟良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注册了自主品牌。现在,公司团队已有30多人,在国内多个电商平台上开出了旗舰店。

  在青岩刘村,人们谈论的话题,始终离不开“互联网”。走在创业大街上,线下体验店各类商品整齐陈列。快递员骑着电动车匆匆而过,不远处的居民楼里,几乎每一幢都藏着淘宝网店。

  逐梦创业天堂

  当不少村庄困惑于如何解决“空心村”难题时,青岩刘村却成为全国各地年轻电商趋之若鹜的创业天堂。据统计,目前青岩刘村在册人口1723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却达2.5万人。

  青岩刘培育了一批批青年创客。90后胡信海,是江西上饶人,大学毕业后从事销售工作。2015年8月,胡信海不顾家人反对,辞职来到青岩刘创业。

  吸引胡信海的,除了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还有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2008年,村里出资50万元引入义乌农村首条光纤。2012年,村里建设双线路、双接头电网,青岩刘成为永不断电的“不夜城”。2014年,村内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2015年,青岩刘成立全新的网商服务中心,每周请来专业人士免费授课培训,现在已有50多名创业导师。同时,创办电商创业孵化中心,为全国各地青年创业人员提供为期6个月免费的创业场地和电商培训。

  目前,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已经开展到第4期,全国各地共144名创客来到这里,其中80%的创客成功毕业,走进新的创业天地。一波又一波的青年创客们,不约而同地被这个小小的村庄吸引。于他们而言,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互联网+治理”的温岭创新

  租房神器
  管房管人

  记者 聂伟霞 市委报道组 周旻澍

  “在温岭租房真方便,点点鼠标就能在线选房。”近日,来自广西的务工人员莫家三,在温岭市温峤镇楼旗村村部社会服务管理站,只花了半个小时,就租好了房子。

  把一个村或社区的出租房信息整合起来,建立“元治管家”智能平台,村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则作为服务总台,如有人想租房,可到村部社会服务管理站,按照价位、位置等信息电脑在线选房,选好房子后,管理站会联系房东实地看房。双方达成租赁协议后,再到管理站办理入住登记、签订合同和相关责任书,建立一户一档。这是温岭在出租房整治管理中,利用“互联网+”手段,推出的创新管理办法。

  “开发这个智能化租房软件,既方便租客,又从源头上管理好流动人口,同时消除了出租房安全管理隐患。”温峤镇派出所所长陈军辉说。

  “有了‘元治管家’可方便啦,一学就会。”温岭市温峤镇楼旗村村民林大妈展示了最新推出、简单实用的手机APP。70岁的林大妈拿出手机,戴上老花镜,点开“元治管家”手机软件,熟练地划动手机,屏幕弹出页面,上有三个大格子,分别写着“租房”、“退房”、“检查”。房客选好房,林大妈把房客的身份证放在手机上一刷,就可将身份证信息输入系统,再按登记键,就完成了登记手续。

  “互联网+医疗”的景宁探索

  不出大山
  名医诊疗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陈秋红

 初冬,山村的清晨特别清冷。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忠溪村,71岁的张宗标肝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乡镇卫生院查不出病因,赶去县城医院,交通又不便,犯病时只能熬着,或吃点草药。”老人说。

  现在,张宗标不用再熬了。在景南乡卫生院,医生打开视频,点点鼠标,省城医院的专家医生,就能通过互联网,“面对面”地给张宗标看病诊疗。

  “不能再吃草药了,不然会耽误治疗。”视频中,浙大一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章益民仔细询问病情后,为张宗标调整了治疗方案。“做梦都想不到,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生。”老人从未走出过大山,过去找个专家医生看病,觉得比登天还难。

  为方便偏远山区群众看病,去年年底,浙大一院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精准医疗扶贫”项目正式启动。浙大一院捐赠远程门诊设备,帮助景宁县人民医院(浙大一院民族分院)和乡镇卫生院利用“互联网+”,与浙大一院联网,开通远程门诊,由专家医生定期会诊,乡镇卫生院可根据患者需求提前预约,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目前,景宁县人民医院(浙大一院民族分院)已与大均乡、景南乡开通远程诊疗平台,接下去,远程诊疗平台将逐步在各乡镇推开。

  “互联网+慈善”的宁波实践

  掌上公益
  传递温暖

  通讯员 毛一波 记者 施力维

  点点手机,为空巢老人捐上50元,圆他们拍写真的梦想;选择“档期”,匹配一趟“说走就走”的社区志愿服务……在宁波海曙区,一个名为“甬·志愿”的手机客户端,成为了当地永不打烊的网络公益平台。

  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志愿者选择时间、地点,后台按照供需情况,自动进行匹配。“这就像志愿服务的‘滴滴打车’,可以解决志愿服务对接不精准的问题,打造指尖上的志愿服务。”平台开发人员说。

  目前,宁波已经有3万多名志愿者加入这一网络公益平台。甬·志愿平台除了发布匹配志愿信息外,还具有公益众筹功能。公益众筹项目包括为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服务及救助帮困等类别。各项目由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海曙区残联征集、评估、审批后上传至“甬·志愿”平台。党员和团员只要登录平台中“公益众筹”版块,选择合适项目后,点击“我要捐款”,通过支付宝就可以完成捐款。

标签: 电商;义乌;青岩;互联网;工商学院;创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