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茅盾的心愿

字体:
—2023—
11/17
08:21:40
2023-11-17 08:21:40 来源:浙江宣传

  继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之后,水乡乌镇又迎来一场盛会。11月16日,为期5天的“茅盾文学周”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也将于11月19日晚举行。

  经过42年时光流转,于1981年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已产生53部获奖作品。这个初冬,假如茅盾先生回到故乡乌镇,想必一定会有更多诗意奔涌,会欣喜于自己赤诚的心愿正不断在中国文学大地生根、拔节。

  今天,我们就从42年前茅盾先生留下的那个心愿说起。

640.jpg

茅盾文学周

  一

  1981年3月13日,病榻上的茅盾口述了两封短信,其中一封,是写给彼时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同年4月,茅盾文学奖正式设立。

  茅盾先生为何留下繁荣长篇小说创作的心愿?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更久之前。1933年,茅盾的《子夜》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长篇结构的小说,也在当时创造了一段传奇:出版三个月,重版四次。

  1980年,茅盾在《外文版〈茅盾选集〉序》中总结自己的长篇小说《蚀》与《子夜》的创作经验时说:“这两部作品所以能引起轰动,是因为作品涉足于他人所不敢道而又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题材……《子夜》亦是唯一以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描写对象的长篇。”

  “五四”以降的新文学时期,针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泛滥,茅盾与鲁迅等人树起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旗。茅盾在1931年所写的《致文学青年》一文中告诫青年:“因为中国社会直到现在还缺乏普遍的严肃的文学观念,一般人尚认为只要有笔,有墨,有纸,有时间,能写,就可以创作,于是同样地染着这种错误观念的一部分青年便觉得世间事无若文学之轻而易举而且名利双收了。这种观念便是‘浮而不实’的注脚。”

  为了“努力于正确的严肃的文学观念”,茅盾身体力行。《子夜》这部作品的最早一批读者中,有鲁迅,也有瞿秋白。瞿秋白以不同的署名发表两篇评论文章《〈子夜〉和国货年》《读〈子夜〉》,他点明了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体现了文学对时代的深刻观照。

  事实上,除了《子夜》,茅盾在《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中,也带着由江南蚕桑哺育的文学初心,带着彼时中国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风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使之与时代交锋。正如有人说:“茅盾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反映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历史画卷。”

640 (1).jpg

  图源:桐乡发布

  二

  茅盾先生曾提出,“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并指出这便是“文学家的责任”。

  40多年来,作为当代中国文学领域的巅峰之作,53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云集其身后的其他优秀长篇小说,作为文学家扛起“责任”的成果,回应和告慰着茅盾先生的心愿。我们以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5部作品进行透视:

  比如,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之中。在《宝水》里,乔叶截取了一个村庄的“切片”,其纹理是村庄的数百年历史,人到中年的青萍,浸润于这个“切片”中,以他者的目光呈现出宝水村与中国当代农村的样貌;在《雪山大地》中,杨志军则为父辈们在青藏高原的几十年艰辛奋斗立传,为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草原建设者按下记录的“快门”。

  比如,唤起读者对历史的记忆和思考。孙甘露在《千里江山图》中,以党史中的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建构起他的文学世界。谍战小说的外衣下,展现的是前行者与后来者在历史追溯中的彼此凝望;刘亮程以一场场梦,走入人类历史的童年,他的《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另辟天地,用文学激活了古老史诗的力量。

  比如,探讨人性的缤纷与深度。以《回响》为例,作家东西将一起刑侦案件与一场家庭婚姻双线交叠,人物内在的幽微与外部世界的广阔交织、碰撞,让读者从中窥见隐匿却又真实的自我。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未尽全部,它们并不单独存在于一部作品中,而是交融杂糅,塑造着文学的丰富。作者的叙述也是多元的,或厚重,或入微,或轻盈,或迅捷……而贯穿始终的,是茅盾文学奖不变的宗旨与信念——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从这些作品以及它们与往届茅奖获奖作品组成的矩阵中,可见时代发展的方方面面。

  

  此番在乌镇开启的这场文学盛典,不仅属于文学界,更属于广大读者。系列活动中,有针对产业的论坛,有面向青年作家和读者的交流、签售,还有由茅盾文学奖生发的观影、Cosplay等活动。

  这段时间,如果你来到茅盾先生的故乡,就能随时随地进入“茅盾文学周”——在“伯鸿阅读”的场子偶遇名家,在各种声音亭开启一段朗诵,在大街小巷跟随作家采风……

  文学的持续繁荣离不开青年作家,也正因如此,“茅盾文学周”安排了部分往届与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青年作家进行互动。文学周期间,文学名家将来到位于杭州的浙江文学馆,与年轻写作者一起参观文学馆,并分享写作经历。

  丰富多样、新意十足的文学活动,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文学与大众的密切度之深;二是文学名家对青年的感召力之强。

  因茅盾先生的心愿而生的茅盾文学奖,与之配套的“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除了挖掘和鼓励优秀的作品与写作者之外,也面向新时代开启“头脑风暴”。

  比如,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下长篇文学该去往何方?影视改编如何推动文学发展?与文学产业化相关的一系列话题,将在昭明书会的三场论坛中被探讨。事实上,笔者认为,这些也是推动文学走向生活和心灵的新探索。

  “一个具有多方面生活经验,富于创作性的作家,有可能运用各种题材,驱遣各种体裁,并且也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盛世出奇才。”上世纪70年代,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茅盾如此寄望后来者。

  几十年时间过去,不断涌现的“奇才”没有辜负他。茅盾文学奖与其身后的作家们,正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屹立于当代文学之林。茅盾先生的心愿,一直烛照着优秀的写作者。正因如此,长篇小说才由《子夜》等点点星火,成为今天的满天繁星。

  而这个心愿,将不止于激励创作者勇攀文学高峰,更带来了文学“破圈”发展的新思考和新尝试。这一切,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