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世界中国学大会是个什么会

字体:
—2023—
11/24
08:23:16
2023-11-24 08:23:16 来源:浙江宣传

  何以中国?这不仅为华夏儿女之永恒关切,也是世界各国长期求索的命题。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拉开帷幕,全球4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黄浦江畔,深入探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

  在地区冲突频发的当下,以文明之镜自鉴、互鉴,极具现实意义。事实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直为世界所瞩目。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更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一路走来,从汉学到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全面。

  为何研究中国的国外学者越来越多?研究和发展世界中国学,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一

  要了解世界中国学大会是个什么会,首先需要了解世界中国学。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世界中国学的发展脉络。

  汉学的“老祖宗”可追溯到马可·波罗、利玛窦等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人物。13世纪开始,那些首先来到“神秘东方”的传教士们,一边用羽毛笔、拉丁文记录下自己的中国印象,一边满怀热情地把古老中国的百家言论、哲人智慧翻译、介绍给欧洲,于是渐渐形成了早期的汉学。此后,汉学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不过,传统汉学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典文化。然而,中国是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20世纪,因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影响,欧洲把研究汉学转为了研究中国问题,从而发展出了中国学。与汉学相比,中国学更侧重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现实问题的研究。

  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64年3月,第16届亚洲研究协会年会在华盛顿举办,会上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中国学研究必须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结合,标志着中国学研究开始社会科学化,将“中国”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立体考察。

  改革开放后,原本被称为中国学“荒村”的亚非拉国家也开始研究中国,中国学日益成为显学。正如此前,厄瓜多尔学者何塞说:“全世界都在望向东方。古代中国的思想内涵既丰富又深邃,而当代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谁不想多了解它一些呢?”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国,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国外和国内基于不同精神传统、学术语境、学脉传承谱系的研究,不仅使得彼此之间的叙事存在差异,也造成海外中国叙事与本土中国叙事“各自为政”。

  不同文化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不同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鉴。正因这样的共同理念,2004年,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举办,正式提出了“世界中国学”这一概念,并很快被广泛接受。此外,世界汉学大会、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大会、世界汉学家大会等也是研究世界中国学的重要学术平台。

  因而,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说:汉学是1.0版,中国学是2.0版,而世界中国学是3.0版。

  二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世界中国学愈加受到重视。而为了使世界中国学研究变为“中外互鉴之学”,世界中国学界作出了持续探索,带来了诸多改变。笔者谈两点。

  从他塑到共塑。曾有一个著名的“谭中之问”。2015年,印度华裔学者谭中这样发问:“海外中国研究为什么不看中文书?”“谭中之问”透露出,曾经中国在世界中国学领域“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

  这一局面逐渐被扭转。比如,2019年出版的《领导力与大国的崛起》,就在海外学者中激发热烈反响,英国学者评价:“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从中国角度看待现实世界和历史的思考,我欢迎这种对欧洲为中心的正统学术观念的修正。”而中国人民大学多位学者撰写的《百年变局》,得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出版社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的青睐,并向全球发行。

  再如,自2010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学术平台后,该论坛走出国门创办了美国、韩国、德国、阿根廷等海外分论坛,形成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截至2021年底,参加过这一论坛的中外学人达2700余人次,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此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就邀请了4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聚焦大会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让中国学回到中国”,这是几代中国学人的夙愿,正在成为现实。此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将进一步为全球学者搭建起自由交流的舞台、平等的对话体系,从而有助于形成有关中国的“世界性的百家争鸣”。

  从关注历史到立足当下。如前文所述,汉学的研究以传统中国古典文化为主,在典籍翻译、校勘、考据与注释上下功夫,中国学研究扩展至近现代中国的各方面,世界中国学则把目光投向了当代中国。像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主题就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有两个平行分论坛的议题分别是“道路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文明的互鉴: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纵观十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主题,我们也发现其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前四届的主题主要基于传统中国文化,阐释“和”的理念。从第五届开始,主题更加聚焦当代中国发展,诠释中国道路,对“中国梦”“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等热词进行阐释。比如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

  中国当下的重要变革、重大事件,正成为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这也说明,中国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世界的前进脚步,因而能吸引诸多学者的目光。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中所说的:“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这是纪录片《中国》里的一段话。现在,伴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关注中国、读懂中国。

  我们该如何研究和发展世界中国学,以更好地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知彼与知己。研究世界中国学,中国不能缺席。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外中国叙事占据了世界中国学研究的主体,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做得好,也能讲得好。我们不仅需要对海外叙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挥海外汉学家在中国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需要立足中国实际,主动构建自我叙事,掌握世界中国学研究的话语权。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就是我们主动作为的重要契机。

  向外传播需要搭建在向内的深度挖掘上,有“理”才能走遍天下。正如有位世界中国学专家所说,只有把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真正搞清楚,只有让中国学真正崛起,我们才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中国叙事及其相关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影响后西方时代。期待更多学者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让“学术里的中国”与中国前进的脚步同频共振。

  研究与应用。“中国崛起”“一带一路”等正成为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热词,迅速崛起的“中国模式”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研究的对象。尼泊尔共产党(马列)总书记迈纳利就曾说:“中国在消除贫困、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世界中国学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局限于让世界读懂中国,更要尽可能使中国经验、中国智慧造福世界,致力于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更好的发展,从而让世界认识一个“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比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世界中国学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3年,南非成立了全非洲首个中国研究项目,短短10年后,非洲已有近百家机构开展中国学研究,还出现了研究期刊。

  独学与众学。与西方“以个体利益为重”不同,“天下大同”可谓是中国的世界观,中国人不仅自己要过好日子,也想和大家一起过好日子。从中国智慧理解世界,从不限于各美其美,而是以和谐方式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研究世界中国学亦是如此。

  世界中国学是一项世界性的学术事业,既博大精深又与时俱进,绝非某个机构或者个人可以完成。多位海内外学者认为,面向未来,以文明互鉴超越所谓的“文明冲突”,应当搭建起更多沟通交流的平台、开展更多平等的对话。

  世界中国学大会正是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诸如世界中国学大会这样的平台来探讨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其意义不仅是理解古代中国、认识现代中国,还在于把握未来中国。从西学东渐,到今天的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将走上共赢之路,世界中国学也将不断“生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