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全国两会 > 建言献策 正文

杨卫代表:致力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2017-03-06 10:04:04 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刘诗瑶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应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

  基础研究,虽不如应用研究见效快,常需要科研人员“坐冷板凳”潜心钻研。但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更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认为,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世界科学中心。如果建成世界科学中心,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普通百姓自然就会享受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281530512374545459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

  杨卫代表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中国在世界学术的产出占比,已由20年前的不到3%上升到2015年的18%左右。我国进入了一个颠覆性创新、源头创新逐渐涌现的时期,而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是我们的更高目标。

  建成世界科学中心,会给百姓生活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只有掌握创新源头,才有能力制定科学研究的规则,引领世界潮流,牢牢掌握主动权。其次,能够大大增强公众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自信心。不少人把孩子送出国,以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会很大程度增强普通人的科学自信心。同样,也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涌入,壮大国家的人才队伍。

  最关键的是,如果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普通百姓自然就会享受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比如移动通信等领域,如果能由我们制定标准,就能掌握先发优势,获得经济发展的源头红利。创新驱动积蓄着长远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支撑和引领新经济,属于“供给侧”。而创新驱动由“创新”和“驱动”两部分构成,创新涵盖多种科学研究,而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无可替代的“源头供给”。因此,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如果基础研究繁荣发展,就有可能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可延续甚至突破经济新常态。科技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中肩负引领作用,它往哪里领,经济就向哪里流。

  想建成世界科学中心,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基础研究。想实现大目标,需从小目标着手。

  我们基金委提出了我国基础研究“三个并行”的目标,就是希望能有计划、按步骤地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其中,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即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学科体系更加健全,奠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即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可与诸科技强国相媲美的众多里程碑式贡献,形成若干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助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即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供源头支撑。

标签:基础研究;世界科学;创新;创新驱动;供给 编辑: 王艺

精彩影像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