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省政协第三年持续深化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今年“万千行”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消除”、“两提升”、“三覆盖”实施情况,由三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千个小组、万名委员,分赴万里江河看水质、查清淤、找短板,深入万个村庄看管网、查运营、研机制,全力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和“三个不带入”全面小康决策部署贯彻执行。

嘉宾简介:

张跃进
省政协常委 金华市政协副主席 九三金华市委会主委

许皖菁
杭州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西湖分局局长

黄健
海盐县政协常委、社会法制与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九三学社海盐县基层委员会主委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6年第三期“政协委员话治水”网络访谈节目。今天我们仍旧围绕“河长制”的建设和治水长效管理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省、市、县三位政协委员跟我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他们分别是:省政协常委、金华市政协副主席、九三金华市委会主委张跃进;

  张跃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环保局西湖分局局长许皖菁;

  许皖菁: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海盐县政协常委、社会法制与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海盐县基层委员会主委 黄健;

  黄健:各位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三位委员来到这里做客。

  当然我们同样第一个问题,还是有请三位委员就这些过去的日子里,关于民主监督以及基层实地调研的相关情况,来和网友做一个简短的叙述。

  张跃进:可以,应该说这几天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一份报纸,钱江报12号登了一篇“上万民金华人畅游母亲河”,这么高兴的事只为证明一件事,三年治水,金华所有的干流实现了可游泳。这么好的事情,各路媒体都在转载,应该说是比较可喜可贺的事情。

  这个都是按照省委关于“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明确要求,对照“五水共治”“三步走”行动计划第一步目标任务,金华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治本导向和长效导向,突出治污水,着力协同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重点围绕“一消除”、“两提升”、“三覆盖”的落实情况,尤其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深入监督调研,找准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积极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

  3月份在浦江主场启动了全省政协三级联动“万千行”活动,市县两级政协共组成128个监督组,由两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导带队督查,本次活动共发动委员1588人,查看江河300条计1228.2公里,走访450个村镇,督查71座污水处理厂,发现和反馈问题277条,提出对策建议278条;6月份开展了源头治水的“农村垃圾分类‘百千行’”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市县两级政协累计组织126个监督组,发动政协委员1514人次,实地走访镇村1118个,发现问题336个,提出对策建议295条,形成调研报告10篇;春夏两季又分别开展了对农村和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集聚区)的蹲点调研活动,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细致精准的调研和剖析,形成调研报告22篇。通过调研,提出精准的建议对策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主持人:这是我们张委员用一张形象的报纸来给我们生动的讲述了金华治水的成效,接下来有请黄委员。

  黄健:我是来自嘉兴海盐的,海盐地属嘉兴平原,应该说是江南水源,水网、河网地带,老百姓对水的关注度是由来已久。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嘉兴的河流出现了黑、脏、臭这种现象,我们实行河道的治理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从2010年开始,嘉兴市就启动了这方面的清理工作。重要的节点是在于2013年,我们省委、省政府推出“河长制”,加大治河力度以后,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深化。

  我们作为政协参与民主监督的过程中间,充分履行了政协的职责和职能。我们充分发挥了政协的监督作用和政协网络的机制作用,行使了提案监督、对口协商监督、民主协商、上下联动等多种手段的工作机制。我们在督促中间就海盐为例,依托“河长制”这个手段与做法,也实现了工作网络的覆盖和工作成效的凸显。我们已经在海盐,海盐总共是584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上面有1860多公里的各类河道。现在三级“河长”落实了1126名。

  到现在为止,基本全域已经消除了劣五类水,在嘉兴也出现了二类水的水源地。所以在整个行动中,通过“河长制”这个手段和抓手,通过我们几年来连续不断的治河,我们围绕“五水共治”,让老百姓也看到了成效。应该说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在治河、还绿水这个过程中是有信心的,当然也提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是我们接下去继续努力的。

  主持人:这是海盐的情况,当然我们身处杭州,杭州治水的情况是怎样,我们要问问许委员。

  许皖菁:好的,应该说我一直从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治污水其实也是我的一项工作职责。当然作为市政协委员,我根据市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也以多种形式参与了“五水共治”的专项民主督查活动。通过走访相关的部门了解情况和专项督查,以及相关的一些明查暗访,我们也分别对治水项目的推进,黑臭河的长效管理,“河长制”的落实,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方面,也开展了民主监督和专项调研。从这些调研活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基层的区、县、市、乡镇、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主持人:那我相信在调研当中,我们的几位委员肯定会发现这样那样或许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那这些小的问题,几位委员能否和我们做一个分享,当然你们会有哪些好的意见或者是想法?

  张跃进:我想谈几个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统筹规划还不够全面,各类规划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新的突然不断的凸显。比如开发区、工业区不断扩张,新的老的区块截污管道规划不同步,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第二,是在治水中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集体、个人职责主体不够完全明确,影响了长效机制的建设。比如农村截污纳管工程客观上还存在着建设质量不高,技术标准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明确,给日后的长期有效运行带来了问题。第三是科学治水还存在进一步的参与空间。治水到了今天的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到了长效的实质性建设阶段,如何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深度治水是新的一个课题,切实避免在今后的治水中出现类似早期河流治理过程中的“三面光”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五水共治”工作是当前我省的一项全民的德政工程,与各行各业均有高度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建议在编制各类规划时应该提高标准,将“五水共治”工作中探索出来的经验教训和成果体现在今后的规划中。并通过组织协调形成统一的新的标准,无缝对接规划新体系,为今后长效建设打下基础,避免“旧伤刚愈,又添新疤”的情况。

  二是加快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集体、企业、个人之间的责任,应该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只有如此才能在决策、规划、技术、建设、监督、运维、提升等各个环节各司其则,促进治理工作长效、良性的发展。

  三是注重科学治水。都江堰为其科学的设计惠及百姓两千年,青岛的地下管网面临百年一遇的暴雨不内涝,由此可见科学治水的重要性。在下一步的治水中,无论是各类工程还是污泥的处置等都应该敬畏自然,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的治理,切不可以时间来牺牲质量。

  主持人:我们要把治水当做“百年大计”去投入,以及使用一些方法,这是张委员自己带来的观点。

  另外两位委员都有怎样的观点,首先有请黄委员。

  黄健:好的,我要在张委员的基础上,补充我在海盐的感受和看法。就是还是要统筹和长远,因为我们现在在治水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从各个方面来说,应该说污水的来源有点有面,肯定也有线。点,就是在工业企业的处理中间,我们进行了百分之百的纳管,点源不断的减除。这个点解决了之后,我们又发现了面,面是农业的重养殖污染,还有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还有在嘉兴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海盐又承担了太湖流域的两个排水口,那么导致什么,导致我们区域性的水的流量不定,有的水往低处流,我们排海口低了,别的汛期的水排不出去。

  我们在整个治水过程中有机制有体制,包括“河长制”就是这个方面的工作,一条河一个责任人。还有河流是一个区域性的,加大区域性的治理协调,这也是在“河长制”中间要重点解决,也应该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个很需要深化。还有我感觉这个联动中间,我们现在也看到了有历史上存在的阶段性任务,我在海盐有两千多条前几年淘汰的农用水泥船,怎么处理的呢,就船上凿个洞沉在河里,加重了河里的淤塞。这里阶段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完成了这个任务,而给后面留了尾巴。

  再一个方面,我们要贯彻省委、省政府治水方面的决定,还要海河联动。海盐地处杭州湾河口,我们在内陆河道治水清淤的过程中,这些老百姓是能够看得到的,我们还要还杭州湾,还海域区域的生态。这些方面,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治水工程设施要利用排海口的话,要做到排放口的水质保证达标。

  主持人:这是黄委员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实我刚才听的时候,很多的内容跟张委员说的都一样,我们是要科学的去做。比如说刚才说2千艘沉船的事情,我们不能说现在把这2千艘沉船打捞了就完事了,还要联动,还要长效的不断治理,可能这个治水才有效果。

  接下来同样有请许委员谈谈她的一些所见所闻。

  许皖菁:好的,应该说从前期民主监督和调查的情况来讲,应该说“五水共治”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哪一块呢,一块就是截污的问题。现在的管网很多都是早期建设的,早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跟现在的要求其实是有差距的。当时的一些管件的要求,可能都不能满足现在生活的需求,污水的输送量可能都不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雨了就会满溢。还有雨污分流的工作,也如前面说的一样,原来的标准要求和现在不一样。还有雨水管和污水管年久失修,还有管理的部门比较多,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错截,漏截的情况,往往在一场大雨后城市河道就出现了变黑,二次污染的现象存在。这是一块,截的问题。

  还有沟通的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河道是断头河,这种断头可能是由于原来历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沟通不畅。正因为沟通不畅,就造成水质的流动性很差,那么它的自我自截能力就很差。

  还有一块,我们发现在工作中长效管理上还是有问题,会出现水质反弹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我觉得接下去针对这些还是要加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对现有污水管网进行梳理,进行一些提升改造和完善。第二是打通断头河,断头河这一块要有计划性,要让水流动起来,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也是治理河道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第三,需要日常的保洁,怎么样让河水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形成一些机制。比如说一些巡查的机制,一些发现的机制,河道清淤的机制,把河道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它发芽起来。

  主持人:我想知道“河长制”在三位委员当中的意义是怎样的?

  张跃进:应该说“河长制”在这次“五水共治”中是冒出来的新生事物,我觉得“河长制”是在“五水共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有几个层面。

  一个层面,它从开始的宣传发动,整合社会方方面面力量,落实“五水共治”的各个责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河长制”是“河长治”的主要机制和抓手。因为这个河,以前政府出现的问题是交通警察各管一段,政府部门各管一事,然后造成有些河流有问题的时候想打屁股很难打,想找责任人很难找到。用“河长制”这个方法,把责任进行重新确认,有人能够对这个事情付起责任。所以“河长制”是建设各级联动机制、全面协调机制、要素保障机制的根本保障,是现阶段强势推行、科学推进、全面推进“五水共治”的根本保障。

  主持人:黄委员是怎样理解?

  黄健:“河长制”实际上在嘉兴启动还是比较早的,在全省推广以后,在贯彻落实中间确实大家看到了“河长制”的明显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引领、参与和参加。“河长制”首先强调了组织网络,在我们现在实施多级“河长制”的过程中间,不光有领导亲自参加,还有镇、村,包括在海盐实施中间也有企业,企业主参与。所以三级网络,三级责任明确,而且有相应的制度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关注。

  第二方面,强化了责任。这个责任有几个方面,刚才说的一个是领导的引领;第二个就是重要事项能够由“河长”出面协调,把一些跨部门、跨区域的事用“河长制”的机制体制来加以协调,平衡和解决;第三,又在协调的基础上增加了监督和督促作用。因为“河长制”有比较完善的考核评议机制,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措施能够通过督查进一步落实。

  第三方面,社会的认可效果相当明显。我这里感觉有两个小点,不光是老百姓自己注意,以前脏乱存在于垃圾、废物随手一扔,现在这个环境群众自己珍惜了。第二,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主担任河长之后,他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他会带领自己的员工,或者安排企业的力量,机械装备力量直接去做好清理河道。所以“河长制”,一个是引领参与和参加,通过这个机制体制巩固“五水共治”的成果。

  主持人:许委员,您是怎样看待“河长制”?

  许皖菁:我觉得通过三年的实践,“河长制”还是符合当前流域治理的现状,也适应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在治水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应该说“河长制”体现了《环境保护法》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就是把地方的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

  第二,“河长制”最大程度的整合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弥补了早期工业污染归环保部门,河道、保洁归水利部门,生活污水归城建部门的治理格局,形成了政府牵头,各个部门参与治水的比较好的生态链。

  第三,通过“河长制”提出了河道治理的目标和基本的一些措施,因地制宜的实施了一河一策,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每条河的治水方案。也树立了上下游共同致力的联动机制,应该说将河长治理河道的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有效的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

  主持人:三位委员对“河长制”可以说是非常的肯定,我还想追问一个问题,“河长制”在三位委员所在的省、市、县中落实情况是怎样的,当然这其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小的问题?

  张跃进:应该有,我最近带来了两本金华市县级河长和市级河长的材料,8月份金华市召开了“河长制”的工作汇报会,这个在金华市形成了这么一个机制,每半年所有的市级河长和县级河长召开工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半年的工作情况,应该说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河长制”在过去和当前的治水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河长制”让各级领导感受到责任担当,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政抓铁有痕的坚强决心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也让这项工作在探索中有了有的组织引导和机制完善,要素的跟进和舆论的跟进。虽然说这个新的工作有一些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总结。

  比如说有些河长因为忙于日常的工作,巡河的频度不够高。按照金华市级河长,一个月必须在自己的河段里巡查一次。县级河长半个月巡查一次,乡镇级河长必须一个礼拜巡查一次,村级河长每天都必须到自己所辖的河道巡查一次。但是有的河长还是不够到位的,频率不够,有的问题就发现不了。有的河长也因为专业所限,对相关情况掌握不够明显,不够全面。有的河长因为工作分工不同等原因,对相关工作推进的力度也不够大。等等,应该说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新问题。

  黄健:“河长制”是我省创新的河道管理举措,“河长制”的管理层级明确,责任到位,河道检查管理各有分工,为河道的长效管理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我们实行“河长制”过来以后,在基层中间也感到,在具体工作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河长的履职不能完全到位,我们的河长可能会因为工作分工,都是领导忙于事务。可能在有的方面,有的时候履行不了,达不到我们的巡查要求。

  第二,“河长制”的考核。“河长制”的考核,有些方面我们感觉还应该值得注意。现在的考核是一个结果,实际上我们还要保障过程,这个过程也很重要,所以有的时候是河道上下游进出水的水质对比,在季节性的时候是有偶然性的。当然最终的必然是要靠我们大家真正的做好工作。

  第三,在人员更替,交替过程中缺乏机制。在基层中可能会有一些人事变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些向社会公示的,接受社会监督的告示牌这些更新不快。具体在河长、河段事项关注点上还不够严密,这些或多或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具体的工作落实。

  许皖菁:应该说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杭州市从2014年制定出台《杭州市治污水和清水治污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成立了办公室,也协调了全市的治水工作。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全市有4121名河长对全市的各河道实行负责制,也围绕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有效的推进了水质的改善。全市两年多来完成整治垃圾河、黑臭河277条,一共有5100多公里,基本上都达到了“清三河”的目标。主城区也提出了申请“清三河”达标线的验收,主城区所有的都提出来了。从最近一年水质的情况分析来看,全市河道一类到三类水质新增了6.51%,达到以及优于五类水质的新增了11.03%。从近期的河道问卷调查来看,公众的满意率也达到了93.3%,应该说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河长制”作为一种探索中的环境管理制度,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化和完善。比如说“河长制”在某一种程度上弱化了公众参与的作用,因为我们人人都是排污者,人人都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潜在的受益者。在治理河流污染的过程中,如果公众只是在旁观,热热闹闹的只是“河长”等党政“一把手”和相关工作人员,可能会达不到很好的治污效果,还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主持人:推进“河长制”时还有哪些工作机制同步配套?

  许皖菁:长效性上还是要加强水污染防治治理的法务建设,像部门协同治理的模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河长制”的群众基础,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媒体、民间组织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种手段并用的水环境治理网络。从常态化来看,还要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的工作机制,完善日常化、网络化的巡查机制。对“清三河”的重大工作要进行追踪报告,完善考核的制度。要制定更为严密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也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同时要建立河长管理的信息系统,加大对信息公开的力度,包括河长的信息和河道整治的信息,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做到全民都参与治水。

  主持人:好,接下来这个问题想问一下黄委员和许委员,怎样让“河长制”不至于成为一个“冠名制”,让它体系化。

  黄健:整个“河长制”的工作,现在难的是在基础,点多面广的小河道。而且相关的河长人员熟悉程度和业务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在这个方面,对于我们基层的河长,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的培训,提升他的履职能力。作为河长,我们要将已经明确的“河长制”工作要求和履职要求予以宣传,让基层一线的同志掌握基本的要求,提升他的履职能力与水平。

  第二,我们要适当建立一个工作的平台,提升我们的监管能力。我们可以依托互联网,将信息通过一线的河长人员及时上传,我们共同分享,共同分析,共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做好针对性的工作交接和衔接。有一个制度。在基层人员的调整过程中间,及时把这些工作网络调整好,完善好,从而使我们的“河长制”真正进一步落实好。

  许皖菁:怎么样让“河长制”不至于停留在“冠名制”,而成为实实在在的责任田这方面,我觉得杭州这些年做得还是不错的。它主要是通过完善政策治堵来完成治水,怎么样发挥4121名河长的作用,前期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框架。包括上半年也推出了乡镇级河长的考核办法,以及黑臭河反弹的问责办法,两个重要的黑臭河考核制度。省里制度完成以后,相应各个县市都出台了这两个制度,同时也出台了城市河道管理的条例,配套的包括制定了“杭州市河道长效管理的规划”,包括一些长效规划的实施办法以及考核办法。

  通过这些“规范”和“标准”,对各地的“河长制”,河道的长效管理,清淤等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年度的考核和评比,结果纳入“五水共治”考核的内容。通过这些制度能让河长多一些“责任在我”的担当意识,多一些“脚上带泥”的日常巡查,多做一些动真格的扎实作风,履行好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推动治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五水共治”,那在今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委员都能够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总结一下我们“五水共治”的成效,以及你们对于“五水共治”的理解,首先从许委员开始。

  许皖菁:我觉得“五水共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作,也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工作力度最大,持续性最好,成效最明显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事件。应该说实施三年以来,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治水的工程是存在着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广大的群众主动的参与和监督。那么作为环保工作者,我觉得我会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做好“五水共治”的战斗员。作为政协委员,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参与民主监督,做好“五水共治”的监督员。通过全民的努力,让浙江的水更清,山更绿。

  主持人:好,有请黄委员。

  黄健:“五水共治”实际上还了我们的绿水,在我们平原水乡群众的呼声更高,现在已经看得到的成果摆在大家面前。从现状过程来说,我们也发现“五水共治”不能停留,因为我们现在不断的在采取技术与工程的手段,解决在实施中不断发现的问题。我们有点源污染的截污纳管,面源污染的系统整治,整个工程三年多时间来,应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去我们还有漫长的后期维护和防反弹任务。所以作为政协委员,包括93学社民主党派的成员,还要一如既往的关注“五水共治”工作。我们要系统的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可行手段,来推行治污,巩固成果。

  在这个中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工作中间;我们要在“河长制”的基础上总结和发扬;我们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措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好,最后有请张委员做一个总结。

  张跃进:我们的“五水共治”应该说有良好的开端,也有良好的攻坚,取得的成果已经大面积的体现。但是为了确保“河长制”,也就是长效机制,就要务必确保深化“河长制”。具体来讲有四点建议:

  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治水是一项功垂千古的德政工程。大禹治水,为开启中华民族绵延四千余年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建国之初大兴水利,为开启国强民富时代奠定了更强的农业根基。今天我们这代人有幸能够参与这样一场历史性的工作,既是责任,更是荣幸。治水是一项人人有责的分内工作。“五水共治”需要全民的参与,更需要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各级领导担任河长,不是份外事,而是份内事。在治水这件事上,没有分工,只有尽职。治水是一场输不起的赛跑。大家都知道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就越要坚持。治水进入到了深度治理期,面临的任务和困难肯定会很多。因此必须要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二是标准要求再深化。目标要更高。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具体到治水工作,我认为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的提高和深化目标要求就是继续前进。标准要更细。治水工作越深入,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细,标准如果太笼统,工作就难以深化推进。所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更细的规范和标准。要求要更严。对环境污染应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失职问责力度,“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要健全完善“河长制”考核制度,对未完成指标任务的追究所在支流各级河长责任。

  三是方式方法再创新。手段要科学化。治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尊重规律,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治水。建议搭建信息平台,推进智能化巡河。河湖库塘清污(淤),要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精准清淤、立体控淤、科学用淤。机制要长效化。健全完善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清淤和考核机制、综合执法机制,完善水质监测制度,推动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治水成果、提升治水实效。参与要全民化。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引导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

  四是工作作风要再提升。要亲力亲为。担任河长的都是各级领导,因此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要善作善成。河长不仅要去,关键还要解决问题。作为河长,发现问题了,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盯住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唯有如此,我们的河长制才能落地,“河长制”才能变成“河长治”!

  主持人:好的,节目最后我们再次感谢三位委员能够做客演播室,政协委员话治水,让我们相约下期再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