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明谈“新农村建设”和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
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05日 21:55:1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3月5日北京报道(本网特派记者 徐晓峰) 3月5日晚8时,浙江代表团在北京德宝饭店召开记者集体采访会。新华社记者提问:我今天有两个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想专门提给嘉兴的黄坤明书记,我们注意到今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长篇的说法,把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嘉兴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绩?嘉兴很早在城乡和谐方面做得比较好,应该说城乡和谐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请问你们是怎么做的,现在的情况如何?谢谢。
黄坤明回答说: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于嘉兴的关注和支持。上午我们听取了家宝总理的报告,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听了以后倍感鼓舞也非常亲切。应该说我们嘉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在省委的领导下,按照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做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大家知道嘉兴地处长江平原,历朝历代比较殷实、比较富庶,历史上称鱼米之乡,文化之邦。过去是整个浙北的粮仓,农业一贯都比较发达,又是水乡,百姓比较殷实。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应该说嘉兴的城市和乡村的协调性比较好,各个县的均衡度比较好,所以这几年我们充分地考虑到嘉兴的实际,所以在统筹城乡发展当中,提出了一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所以我们在2003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在认真做方案,形成了嘉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纲要和六个一体化的专题规划。主要内容是讲在统筹城乡规划空间布局里,因为按照原来的规划体制,城市是城市规划,这里头是城镇群的规划,乡村是乡村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整个都是相对的,比较独立的。加上嘉兴的区域比较小,所以我们考虑到要整合所有的资源,我们要统筹考虑谁对于原有的规划做了一些创新,我们委托了南京大学进行了规划的制定,到现在为止我们城乡一体的规划,已经经过了制定,正在准备报省政府审批。因为我们考虑到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规划到每一个村。现在大概拿出了市一级新的角度做得比较好的规划。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我们实施的康庄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我们是全省最早实现的每个村通路面,都是五米以上的等级路。2005年开始了村与村的联通,到组达户工程,准备花五年时间。这看上去是一个难度相当高的工作,但是我们考虑到政府扶持一些,先作。第三是城乡的发展,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不可能仅仅是考虑到一个村庄的问题,还是就三农来看的问题,更需要连接大的市场,把产业相联起来,最根本的还是解决老百姓的新的收入来源的问题,这必须和市场联系,必须城乡互动。另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我们嘉兴市最早实施城乡无差别的劳动登记和就业制度。包括外地的劳动力也都是一视同仁。我们现在嘉兴本地的户籍人口333万,外地常住人口是123.7万,都在这两年随着产业的发展大量增加,其中97万是劳动力。也包括大概5、6万的小孩,他们还有就学的问题。所以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始城市的就业有一定的压力,我们通过产业的发展,突破了这个界线,我们不叫劳动力市场,而是叫人力市场,城乡形成网络,有利于资源的最快整合。另外社会保障试点,93年对失地农民的保障,以土地换保障,已有9年,现在27万征地农民加入了社会保障,其中有7万老人(男60、女55)在领取养老,从360-430元不等,我们当时设计得比较高,对农民保险的尝试效果还是比较高的。另外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一来考虑。比如说水乡一个很大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河道,嘉兴现有要清理的河道23000多公里。我们2005年整了3000多公里,“十一五”期间要整2万公里,这是城乡联在一起的,必须同时考虑。这两年最大的体会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农民作为主体,坚持社会参与,坚持市场基础。这几个坚持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就有很强的动力和活力,有的问题逐渐就可以破题,逐渐就可以解决。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徐晓峰
编辑:
陈雪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