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越剧角。
今年,越剧已百岁。经过一个世纪,这个深深凝固着江南水乡柔美、含情、清新、细腻特色艺术表现形式的剧种,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为国内外观众所瞩目。
杭州,在这个与越剧一样有着浓郁江南气质的城市里,散落着一批越剧角——由越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点。近日,笔者走访、了解到近十处越剧角,将这些越剧角连接成一张市民越剧地图,按图索骥,能看到一个别有风味的越剧杭州。
杭州最著名的越剧角要属黄龙洞越剧角了。每天清晨的7时到9时之间,都有来自杭州四面八方的越剧爱好者来这里唱戏、听戏、看戏。3月19日,笔者来到黄龙洞时,正遇上许香英老人唱着《白蛇传》里的选段,诸爱堂老人在一旁专心致志地拉着胡琴为她伴奏。“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吴侬软语的唱词与饱含感情的唱腔,让进进出出的市民与游人放轻了脚步,侧耳倾听。
70岁的许香英告诉笔者,黄龙洞已经成为越剧知音的汇聚地,她也是前几年慕名而来。73岁的诸爱堂老人拉一手好胡琴,只要不下雨,他都天天来这里为戏迷们伴奏。“我当了一辈子营业员,唯一的爱好就是越剧,她真是太美了。”诸爱堂说。
与黄龙洞越剧角相对隐秘不同,在一公园的越剧角可谓西湖的一道风景线。每天中午12时以后,湖滨一公园一带俨然成为“越剧大舞台”。如果天气晴好,四五个越剧组合会在一公园扎堆,仿佛摆了一场越剧擂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引得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双休日路过此地,笔者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在一公园看《梁祝》选段的观众胡金美告诉笔者,这里的越剧角不仅吸引了老年戏迷,也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我看见过许多白领趁着休息日来这里唱上几嗓子,他们说,这里的气氛好、观众多,很有味道。”
在灵隐街道、翠苑街道、文晖街道,也有着七八个越剧角,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常规活动。灵隐街道和翠苑街道还有着“准专业”的越剧队伍,时常为居民免费演出。
走进灵隐街道玉泉社区越剧队的活动室,只见戏衣、头饰、道具一样都不少。队长马苗云告诉笔者,这些东西加上音响设备值两万元,一部分来自浙江大学的捐赠,其他都由20余位队员自掏腰包解决。伴奏的乐队也很专业,琵琶、鼓板、主胡、二胡、中胡、三弦、打击一个不少。“这样的架势你也看到了,所以我们是戏迷里面的专业队伍,共排了《梁祝》、《王老虎抢亲》、《打金枝》三出大戏,这在杭州的社区里是罕见的。”队里的导演钱谊鹏说,他曾是某剧团的演员,是社区越剧队的“外援”。
60岁的马苗云说,越剧虽深受老年观众的爱戴,但在年轻人中还是缺乏知音。“作为我国大剧种,我也在想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唱越剧。我们的越剧队需要新的力量啊!”
马苗云的话始终回响在笔者的耳际。站在越剧百年的门槛上,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越剧、振兴越剧,是个令人深思的命题。只愿这市民越剧地图不会再缩小,而是要一点一点扩张、一点一点填满那原来的空白。
(浙江日报杭州3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