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费”成大学生新消费
如今,各类证书从培训到考试,费用少则两三百,多则数千元,相关调查显示,“考证费”已成目前大学生一项新的高额消费。
浙工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小刘说,计算机领域的考证可能是最多的,除了比较简单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编辑员,还有CISCO、微软、JAVA、LINUX、国家信息化工程师等资格认证考试。“所以我们只能考一些自己感兴趣,又保证能通过的证书。如果通不过,所有的努力和考证费就只能打水漂了。”
“证书汪洋”令学生找不着北
浙工大成教之江分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黄钧辉老师说,一方面,学校和“三本”的学生希望通过课余时间考出一些有质量的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却苦于信息不畅,无从下手,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如果把市面上几百种证书的信息都不加筛选推给学生,无疑是让学生跌进了“证书汪洋”,找不着北。
黄老师说,“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12月底,我们收集了120多种证书,这还没有收集完全。这些证书有来自国家劳动部的、信息产业部的、人事部的、行业协会的,本地的、长三角的,还有来自国际上一些陌生的认证机构的‘洋证书’……”
“缩水证”交钱就能速成
黄钧辉老师说,他们为学生筛选证书秉承了两个原则:首先,该证书必须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其次,该证书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金量,企业认可。
“但是,我们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许多名目看着还不错的证书其实‘缩水’得厉害。”黄老师表示,许多证书都只要通过“两三百元费用+一份材料+一周培训”的模式就能取得;许多小培训机构在推销证书的时候,纷纷表示,只要“考前集训一个礼拜”,都能保证较高的通过率,即使通不过,也还有补考的机会。
“有些证书的取得根本不能证明学生能力,也不具备社会认可度。”黄老师说,曾有一家培训机构上门推销一种一周速成的‘推销员’证书,“这种持一周速成证的推销员,和现在满大街的无证推销员在能力上究竟有什么分别?可笑。”
学生考证需要导航
“现在社会上有这么多证书,首先是好事,是社会对各行业规范要求的表现,是社会的进步,但证书市场确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反而给学生造成了困扰,因此学生考证需要导航。”黄钧辉老师表示,这次在“考证导航”中将120多个证书筛选至20多种,是结合了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被筛选掉的100多种证书,或与学生专业无相关性,或含金量不高。
“只有过硬的证书才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情况。”一家IT公司的负责人特别强调了“过硬”两个字,更何况,任何证书都仅仅是参考,学生的真才实学才是关键。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成教之江分院在自己编写的《学生课余导航手册》中,为考证族们做了一次证书“瘦身”。工作组成员表示,他们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收集了120多种市面常见的证书,在深入了解各证的市场认可度后,淘汰了100多个“缩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