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清“五水共治”的背景
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北有景色奇秀的雁荡山脉,南为风光旖旎的平原水乡,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布。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加上设施投入的不足,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受到损坏,尤其是水环境破坏、水资源污染的现象日益突出。长期以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治水工作,不断加大治水投入,完成了白石、钟前、福溪等一批水库的除险加固、沿海标准海塘建设加固、城市防洪一期等工程建设,建成楠溪江引供水工程、市污水处理厂、虹桥污水处理厂等并投入使用,整治完成中运河等一批景观河道,乐清水环境局部得到了改善。但因历史欠账多,城乡环境整体不容乐观,群众呼声很高,改善水环境迫在眉睫。
(一) 开展“五水共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洪涝灾害频繁,防灾减灾基础亟待加强。主要流域上游控制性尚未全部建成,个别河道堤防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标准偏低。河道淤积阻塞严重,排洪能力不足。
2、局部水资源紧缺,水资源保障能力亟待提高。乐清人均水资源量934立方米,低于全省水平。平原河道水质差,既有资源性缺水,又有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平均现象非常严重,水资源大部份集中在大荆、清江,柳乐虹平原缺水严重。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大部分降雨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期间,夏秋季节往往出现旱灾。平原河网水质大部份属劣五类,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3、水源污染问题突出,饮水安全保障亟待提升。近年来,淡溪、白石、钟前等承担饮用水供水任务的水库水质普遍下降,接连出现蓝藻异常增殖现象。
4、河道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河道污染情况越来越突出,乐清有黑臭河、垃圾河130条,居温州市之首,不仅破坏了城市形象,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5、涉河违章屡禁不止,水政执法难度大。由于利益驱使,与水争地、私自填占河道等现象十分严重,水行政执法面临严峻挑战。
(二)中央、省委和温州市宏观政策环境的导向
近年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水环境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去年省委省政府科学分析我省水情,做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省委夏宝龙书记在温州视察指导工作时强调,温州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13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市的水问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山水智城,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全面实施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战略部署。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规划目标,细化分解任务
1、深入调研,总体谋划。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八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及时制订出台了《五年百亿综合治水打造美丽乐清水乡总体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五年时间投入百亿治水,实施“五水共治”,推进七大工程,全力打造美丽水乡。同时制定了《乐清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乐清市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2014-2016)》、《乐清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计划三年目标: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建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户接户率达80%以上,完成重污染行业整治和工业污染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完成两河整治,平原河道保洁率达100%,努力消除平原河网劣Ⅴ类水,基本拆除占河违法建筑,城镇河岸绿化率达90%,并完成全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
2、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美丽乐清水乡重点项目2014年度建设任务计划》,2014年,全市共计划实施七大工程共168项,计划完成投资21.72亿元,并把任务分解细化到部门、各镇街道。今年我们还开展《乐清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生态畜牧业规划》、《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及方案的编制工作,切实为系统治水提供规划依据和政策支撑。
(二)加强机制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1、完善组织机构。一是坚持领导带头。2013年10月我市专门建立了美丽乐清水乡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下设水乡办,水乡办与水利局合署办公,现水乡办更名治水办。二是实行挂图作战。4月份筹建了“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制作一表十图,倒排时间、明确责任制,实行挂图作战。三是实行集中办公。根据省、温州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成立11个专项工作组,并抽调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到市治水办实行集中办公。
2、健全治水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签订“五水共治,打造美丽水乡”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健全资金筹集机制。通过财政投入、适度融资、民办公助等多渠道多形式,保证治水资金的到位。三是实行领导督查制。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市领导挂钩联系美丽乐清水乡建设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经筛选确定由市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项目共39个,每月底开展进度通报,建立督查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督促进展。四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市治水办每月由赵明皓副市长主持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议,每周召开一次11个工作组例会,促进工作开展推进。五是实行激励奖惩机制。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投入谁收益”。如清江镇尝试引入“以奖代补”新机制,对考核成绩合格的村予以1万元奖励;部分沿河村主动修改村规民约,引入教育与罚款的方式,约束制止垃圾入河的行为。六是建立督查考核制。治水办采取“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半年一检查一评估,全年一考核一奖罚”的考核机制。每月进行一次排名并通报各部门、镇(街道)美丽水乡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每月开展一次进度滞后工程的专项督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督查,促进工作落实。
3、实行河长责任制。一是实现河长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乐清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全市1078条河全部配备河长,治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省级、市级、县级、镇(街)级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其中四套班子领导担任48段县级以上河道“河长”,其它河道也按规定全面配备河长,树立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长”职责。二是实施河长考核。明确各镇街河长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力量,要求开展经常性检查,发现重大问题及时解决,编制治理方案,做到一河一策,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并把河长考核纳入年终考核的内容。
(三)突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其他“四水”齐抓共治、协调并进。我们坚持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五水共治”主要包括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围垦造地和水乡文化提升等七大工程,2014年重点治水工程投资目前调整为21.72亿元。截止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完成率为48.08%。
1、治污水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8.17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4.80亿元,完成率为58.83%。其中“两河整治”是今年治污的重点。在去年黑臭、垃圾河初步治理基础上,今年需治理的黑臭河34条、垃圾河18条。今年3-4月份,我市“两河”整治工作位居温州末位, 6月8日我市专门召开了“两河整治”推进会,要求发动全市力量,打好“两河整治”翻身仗。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督查河道,寻找脏乱点,市水利局组织了7个工作组分流域轮番督查,排查出1430个河道“疤点”,要求各镇街道在6月18日前完成“疤点”整治,考绩办进行一天一通报排名,实时督查。通过攻坚整治,在5-6月份“两河整治”考核乐清在温州市排名第一,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防洪水工程。2014年计划投资2.89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完成率为45.73%。
3、排涝水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5.91亿元, 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率为35.49%。
4、保供水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1.32亿元, 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0.45万元,完成率34.3%。
5、抓节水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0.39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0.26亿元,完成率67.65%。
6、围垦造地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完成率48.26%。
7、水乡文化提升工程。2014年度计划投资0.16亿元, 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0.11万元,完成率70.61%。
(四)工作亮点及典型做法
1、公检法与职能部门联合治水。一些非法电镀、酸洗、发黑加工等小作坊向河道直排、偷排工业废水是造成河道污染的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小作坊主在利益驱动下污染水环境行为是屡禁不止。对这些违法行为,我市公检法与职能部门联合加强排查力度,加大打击力度,严查涉水涉河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行为。
乐清法院为保障“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进,专门出台十项举措提供司法服务,依法维护行政机关推进“五水共治”合法行政行为,加大对环境保护行政非诉案件的审查和执行力度,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大力开展“五水共治”法治宣传,扩大群众对“五水共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促使形成多方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将依法服务“五水共治”作为法院落实司法为民、能动司法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去年10月以来,乐清法院共受理6件污染环境罪案件,24名被告人涉案。
今年4月29日开始,乐清环保局与公安局联手开展“打非清源”Ⅰ号行动,共将23名涉嫌环境违法人员移送公安部门处理。至今,环保局监测站共出具有效刑事监测报告48份,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依据。环保部门与公检法联合采用高压态势打击涉水违法行为震慑效果非常明显。
2、开展百河整治竞赛活动。为加强河道治理技术指导力量,乐清市水利局、乐清市河道办联手开展百河整治竞赛活动,选派100名业务骨干担任48段县级河道和52条垃圾河黑臭河的技术指导联络人员,编制完成100条河道的“一河一策”方案。为保证治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要求每条河道固定一位水利技术指导联络人员,直到该河道按要求按标准治理完成。市河长办对100条河道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计分实行全年100分制,每月统计结果并通报,同时,每条河考核得分与各联络员捆绑,考核结果列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3、成立五水共治党代表工作室。5月9日成立五水共治党代表工作室,为党代表服务五水共治中心工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党代表畅通民意、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的作用。
4、成立民间社团合力治水。我市仙溪镇自发成立仙溪溪流保护协会,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水上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今年5月25日,乐清市河流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共200多名协会成员参加,在端午节通过龙舟竞赛的方式进行治水宣传,宣传效果非常好。
5、引导企业参与治水。我市芙蓉镇黄金溪的治理就是企业参与治水的一个成功典型。黄金溪整治资金1000多万全部来自民间,出资主体是当地一个房地产企业。如今黄金溪海口段百米宽河道由块石铺路作护岸,岸边摆放石雕石柱,两岸防洪堤达到50年一遇,花木,廊亭、游步道、景观灯一应俱全,景观好、水质好吸引很多群众来此休闲戏水。这种是半公益半市场的治水模式,首先由民间捐资主导治理工程,在公益基础上,允许民资部分利用因整治而得以开发的资源进行营利。
另一个典型例子我市仙溪镇一个企业与沿溪村庄签订溪流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协议,由企业承担溪流的日常保洁、溪床清淤、溪岸驳坎以及建设滨水公园等生态保护工作,企业与政府一起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溪流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五)加强宣传引导,全面发动治水
1、开展市级媒体“五水共治”主题报道活动。我市新闻媒体结合各自特色和气势,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设五水共治建设美丽乐清水乡专栏专题,乐清日报开设“五水共治润泽乐清”、乐清电视台开设“五水共治在行动”、乐清电台开设“碧水蓝天五水共治”专栏,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全力助推五水共治的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开设“美丽乐清水乡”(微信号:MLYQSX)微信公众平台。美丽乐清水乡微信平台在3月22日建立,每周发送3期,截止目前已经发送51期内容,微友已达600余人。
3、拍摄首部环保公益微电影。剧本改编自乐清知名作家“水湄伊人”(倪旭阳)的创作,将宣传方式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自我走向互动,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了保护河流的环保理念。
4、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市实验小学、八小、建设路小学、镇安小学等学校,通过上五水共治讲解课、分发五水共治宣传学习用品、组织学生参观五水共治展板、开展节水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积极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城乡污水治理。①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大荆污水处理厂和磐石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续建工程,并投入试运行;完成清江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泵站18座,其中建成9座。加快建设117个行政村截污纳管工程,建成污水管网384.1公里,中心城区、柳白片、虹桥、芙蓉等污水管网收集工程要加快进度,重点要解决好“最后一米”的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快大荆蒲湾、市区蛎灰窑等5个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无害化治理工程和10座中转站建设。②加快12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接户率达80%以上,把握好规划设计、管材选用、施工组织,加快试点建设,并及时落实跟进建成后的运行维护。③全面推进电镀铸造等高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除保留的3家外其余电镀企业争取年底前全部搬迁入园,其他原地整治的化工企业必须全部通过验收。
二是突出抓黑河、臭河、垃圾河综合整治。目前18条垃圾河已全面通过温州市级验收,下一步要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下半年要重点开展14条黑臭河整治攻坚战,确保年底前完成并通过验收。今年,平原河道的保洁率要达到100%,落实三级“河长制”,强化市、镇街、村三级联动。
三是突出抓防洪排涝工程。对防洪工程,重点要加快建设乐虹平原防洪二期及配套工程、北白象三山排涝工程、大荆镇城防工程、永乐乌牛溪(乐清段)治理工程、淡溪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对排涝工程,要加快推进百里骨干河道综合整治,乐成中心城区、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河网建设工程和乐琯运河、东干河等清淤工程。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抓供水,大力抓节水,大力抓水乡文化。
(二)凝聚合力,确保“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属地负责,合力攻坚。根据《“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由治水办牵头,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协同并进,形成合力。
二是强化担当,严格督查。镇街“一把手”每周研究、督查、协调,掌握情况;市里分管领导、有关部门每半个月进行督查,开展分片对接,市四套班子每个月开展督查。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跟踪作用,进行宣传、引导、曝光。对进度滞后、排名靠后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要进行问责处理。
(三)加强宣传,真正实现全民参与“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要真正治出实效,就必须实现“全民共治”。在下一阶段“五水共治”宣传工作中,把“五水共治”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特别是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治水。进一步优化“五水共治”宣传方案,丰富宣传活动,用鲜活的形式反映基层真实情况、“五水共治”中典型做法、人物、事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水,允许市场机制运转,如芙蓉镇黄金溪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加大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
年内预计下放近95%审批权 已向环保部建议豁免小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小到餐饮店,大至重化工项目,都需要进行环评,这也被认为是环境主管部门最大的行政许可权。
省环保厅建设项目管理处博士徐献文介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目前涉及环评的产业类别共有308项,且还在不断调整中。
2009年,省环保厅下放了6.4%的审批权限到设区市、县级市(区、县),一些环境污染较小的产业项目实现属地审批。
真正大刀阔斧的权力下放出现在2012年,省环保厅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分级管理规定,依法将69.5%的省级立项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市、县,有效缩短了环评审批时间。
根据文件规定,省环保厅只保留了石化化工、农药、燃煤热电、辐射等重污染、重影响生态、高环境风险的产业类别。环境污染轻、生态影响小的农林牧渔、社会事业等小项目被列入《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审批名录》。
此外,审批环节从原有的环评预审、评估、审查和审批4个减少为环评审查、审批2个。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时间分别从60天、30天、15天压缩为20天、10天、3天。
今年,省环保厅计划进一步下放环评审批权限,累计约有95.45%的产业项目划归设区市、县级市(区、县)属地管理。徐献文说:“脱硫脱硝、综合发电、机械电子类、码头水运、城市基建等都会下放。”
去年浙江全省共受理28000多件环评,其中40%都是登记表,也就是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类别。为了进一步加快审批效率,省环保厅已多次向环保部建议对涉及产业列别进行豁免。
浙江在线记者 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