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缠绵于阴雨天许久的杭城终于放晴,早春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好天气里,出门的老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老人出行是否安全、便利,过马路这件“小事”首先列入了“老年友好体验官”的行程。
中河北路与体育场路十字路口
【第一站】老人紧走慢赶还差2秒
王文英过马路。
上午9时半,时间已过上班高峰期,这个位于高架桥下的十字路口处,等待通行的人并不多。记者数了数,每一次通行约50人,其中三分之一为老年人。十字路口东西朝向的斑马线较长于南北朝向,绿灯时长一致,为45秒左右。
记者试着从东往西过马路,从东面的红灯等候区开始,绿灯一亮便出发,到西面时共90步,绿灯正好转红。按平均每步40厘米测算,人行横道长约36米。
一位戴着紫色帽子,从南往北通行的老人引起记者的注意。绿灯亮起后,她先小跑几步,再转为快走,步态还算矫健,到达路口时绿灯正好转红。老人叫王罗英,86岁,家住十五家园小区,天气晴好的上午,她都会去中河绿道走一圈。“这个路口我几乎天天过,我腿脚好,绿灯时间刚好够。”王罗英说,自己总习惯性先小跑几步,把后面的时间留得宽裕一些,不然心里没底。
另一边朝西的路口,一位老人正拄着拐杖在等待,此时正是绿灯,老人却止步不前。记者询问后得知,这位81岁的王文英老人左脚在年轻时受过伤,不能跑步,也不能走太快。“绿灯已经亮了几秒,我过马路肯定通不过,干脆再等一等。”王文英说,自己与老伴两人生活,住杭州丝绸市场附近,今天去屏风街买点菜。“老伴前些年患过中风,腿脚不灵便,碰到时间短的绿灯来不及过马路,所以尽量少出门。”绿灯亮起,王文英催促:“快走!”记者跟随其后,在绿灯熄灭的2秒后到达对面,共走了47秒。“今天运气好,赶过来了。”王文英笑着说,有时候自己走到一半,红灯亮了,心里会非常紧张,但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好在杭州司机都很好,会等她通过后再开车。
【第二站】从等候区出发 要按时到达对面是“挑战”
天目山路与学院路交叉口
上午9时多,天气较冷,天目山路与学院路交叉的4个路口平均每处有七八人等候。天目山路上正在修建地铁三号线,但这个十字路口被完整保留,没有因为施工而改变斑马线走向。
南北朝向的绿灯亮起后,记者看见一位看起来70多岁的大伯由南向北走来。随着绿灯的跳动,他的步伐越迈越快,绿灯转红时,他离路口尚有六七米距离,大伯小跑几步,安全抵达。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大伯是附近小区居民,这个路口几乎天天走,他表示,如果按照自己正常走路速度,肯定无法通过。“我刚才在绿灯亮起前就离开了等候区,走到机动车道旁,没办法,时间不够啊。”大伯说,这个路口的绿灯时间一直都比较短,跟地铁修建没有关系。
由南往北走的寿大伯也没能按时到达路口,他说,绿灯时间确实短了点,老年人肯定不够。但好在红灯亮起后,机动车开始左转,自己一般已走过左转道,不会与汽车相撞。“再加5秒就好了。”寿大伯说。但另外几位老人表示,加5秒也不够,至少10秒。
随后,记者在路口进行反复试验,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在绿灯亮起后,从红灯等候区出发,以快走的速度通过马路,需要在距离对面等候区约6米处就需要开始小跑,时间刚刚够。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共行走93步,计算斑马线长约37米。也就是说,老年人如果不提前走至机动车道旁等候,需要每秒行走1.5米,才可按时到达对面等候区,这无疑是个艰难的挑战。
【第三站】走到一半红灯亮 带着孩子心里更紧张
天目山路与保俶路路口,老年人与记者交流通行体验。
中午时分,天气回温,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记者在十字路口的北面掐表计算绿灯时长。绿灯亮起,南面路口的一对老夫妻带着小孙女快速通行,在绿灯转红后又小跑几步,来到记者面前。72岁的汪女士拉着小孙女告诉记者,自己刚从六公园玩回来。“这里是我们出门的必经路口之一,我每次过马路都有些紧张,有时走到一半,红灯就亮了。我知道车子不会压过来,但心里还是害怕。”汪女士说,带着孙女时心里更紧张,就怕走慢了,孩子有危险。
天目山路与保俶路路口,行人在通行。
说话间,记者看见了正准备往南过马路的钱女士,于是上前陪她走。钱女士带记者往前走到机动车道旁,说不然时间不够。绿灯亮起后,记者跟着钱女士的速度走,果然在距离对面路口四五米处,红灯已亮起。“时间短了些,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更过不来,绿灯时间能长5到10秒就好了。”钱女士说,她倒不怕汽车会开过来,怕的是年轻人抢绿灯赶时间,电瓶车骑得飞快,自己被撞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