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浙江省委书记调研高能级科创平台,深读这两个关键词

字体:
—2023—
05/06
14:34:30
2023-05-06 14:34:30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涂佳煜 通讯员 王明月 李崇高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本周在杭州开展主题教育课题蹲点调研,实地走访了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校、科创中心等,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和引领作用,切实在创新深化上下真功、出实招、求突破。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这次调研中的“主角”。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

  遍观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科技创新远景规划,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都是一项“重头戏”。浙江实施创新深化一号工程,高能级科创平台更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两个关键词:引领作用、提质增效。引领作用,点出了高能级科创平台的使命担当,提质增效,则是进一步推进创新深化的行动指南。

  这两个词,我们一同细细解读。

  一

  做浙江创新深化的引领者,是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核心使命。

  这次调研,易炼红实地考察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机构,它们中既有浙江省实验室,也包括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分别发挥着怎样的引领作用?定位有何不同?我们一一来看。

  先看浙江省实验室,它们是浙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其特点在于使命驱动、任务导向。

  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攻克“卡脖子”技术需要大兵团式的科研攻关,“单打独斗”和“包打天下”全谱系创新的科研模式已不适应多学科交叉、投入强度大、目标宏大的大科学时代。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肖建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之江实验室,他体会到了什么是“有组织的科研”。肖建亮所在的触觉感知团队有20名科研人员,其中全职的13人,其余为双聘人员。光电、材料、力学、计算机、电子、生物医学工程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以微纳光纤为人工神经,研制高灵敏度的触觉传感器。

  正是依托这种新型科研模式的优势,短短几年,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集群等一系列成果在之江实验室涌现出来。

  接下来把目光转向大学。大学是基础研究重镇、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交汇点的特殊性更加突出。

  易炼红考察的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杨华勇院士带队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实现了完全自主设计制造,推动我国掘进装备跻身世界前列。他说,盾构机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必须自主创新研制高性能盾构装备。

  当前,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就是打造培养本领域战略科学家和全球顶尖领军人才基地,支撑我国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成为该领域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我们再看看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对于它们,浙江的目标是“做强做精”,在行业细分领域单点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共同开辟的一块崭新的创新热土,在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功能材料等战略领域,以创新思维开辟新的赛道。

  校地合作建设的科创平台,还承担着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职责。眼下,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与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打造产业升级“助推器”。例如成立科创-传化、科创-舜宇创新研究院,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与中芯绍兴、浙数文化等20家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实验室等。

  二

  高能级科创平台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需要不断提升建设质效,这也是此番调研的落脚点。

  对于高能级科创平台下一步发展路径,浙江已经作出一系列探索。

  光是今年,浙江就已经推出不少大动作。比如,创造性地提出“315”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大科创高地的基础上细化出15个主攻方向,目的正是在浙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进一步谋划更明晰的突破路径。“315”工程六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最新成立的几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纷纷找准了其中的细分赛道。如湘湖实验室专攻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中的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白马湖实验室瞄准新材料科创高地中的双碳与环保技术,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中的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

  3月发布的《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规定了对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5年内省级财政投入一般不低于5亿元。此外还提到,将根据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谁来投、怎么投”和省市县投入比例,根据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给予精准支持。

  还有哪些方面,浙江仍需“提”和“增”?

  体制机制的完善是“提质”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高能级科创平台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这对于“卡脖子”难题的攻克尤其重要。

  打造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载体,同样是一项重要战术。

  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良渚实验室与许多海内外人才实现了“双向奔赴”。近期归国加盟良渚实验室的徐浩新教授说:“良渚实验室是集科研、转化、创新基金、团队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我相信,这样灵活的运作机制对我实现理想和抱负有足够吸引力。”

  人才创新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浙江将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在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等,助推科技人才释放巨大创新潜能。

  一座科创平台,不仅对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形成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支撑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

  虽然科研机构较少直接孵化企业,但能通过与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主体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并在市场反馈中迭代成果,实现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机构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立以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比超过75%,平均下来,每个工作日都能新增80家科创主体。

  未来,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增效”,更要扩大企业“朋友圈”,深化全链条创新转化和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在服务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创;平台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